意见领袖丨范文仲(北京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
第三章 新工具
三、稳定币与中央银行货币
(三)建立在法定货币基础上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更具发展前景
近期,加密货币的市场热潮虽然有所降温,但各国政府、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对于数字货币发行使用的研究探索并未停歇。在加强货币监管的同时,各国中央银行加强了对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使用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于2021年1月27日公布的统计结果,在全球65家受访的中央银行中,正在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进行研究或实验的约占86%。例如,英国中央银行计划发行的数字货币RSCoin,是一款完全基于中央银行需求和区块链技术来设计的数字货币。
从各国数字货币研究实践看,中国人民银行是全球中央银行中探索最为积极并富有前瞻性的机构之一。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研究数字货币。201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挂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明确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的研发,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1. 中国成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探索的先行者
中国人民银行是首个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并落地真实应用场景的中央银行。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的有益补充,在保持实物现金发行的同时发行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M0的一部分由数字货币构成。为充分保障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发行者可采用安全芯片为载体来保护密钥和算法运算过程的安全。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总体框架可以描述如下: 根据现行人民币管
理原则,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中央银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发行与验证监测,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申请到数字货币后,直接面向社会,负责提供数字货币流通服务与应用生态体系构建服务(见图3-1)。
我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为“一种币、两个库、三个中心”。
一种币———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
两个库———中央银行发行库: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货币私有云上存放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商业银行库:商业银行存放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数据库,可以在本地也可以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私有云上。
三个中心———认证中心:中央银行对数字货币机构及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它是系统安全的基础组件,也是可控匿名设计的重要环节。登记中心:记录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及对应用户身份,完成权属登记;记录流水,完成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的登记。大数据分析中心:实施反洗钱、支付行为分析、监管调控指标分析等,认证中心和登记中心的数据相互隔离,若非监管和司法需要,不得随意使用。
在实际发行中,根据数字货币发行总量, 中央银行统一生成数字货币(即生产数字货币基金),存放在中央银行发行库中;根据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的需求申请,将数字货币发送到相应商业银行存放数字货币的数据库,即数字货币从发行库到银行库;用户申请提取数字货币时,数字货币从银行库到流通环节,进入用户客户端的存储介质中(如手机内),即从银行库到用户的数字钱包;在流通环节,数字货币实质是在两个用户各自数字钱包间进行转移来完成支付,此时支付分为在线交易和离线交易。
2. 数字人民币的优势和试点进展
根据设计规划,数字人民币可通过手机、IC卡等软硬钱包载体,通过在线、单离线、双离线等方式,完成交易,其使用优势有以下几方面。价值有保障: 属于法定货币, 投放和推广属于国家行为,具有法偿
性,突破商业限制,打破支付壁垒;不依赖商业公司的企业信用,价值更为稳定。
应用范围广:不依赖网络条件,覆盖在线、离线,境内、境外,个人、商户全部场景,满足客户多种需求,对现金和电子支付具有代替性;数字货币支持当下流行的二维码、NFC等支付形式,可与手机、可穿戴设备、SIM卡、IC卡等载体设备结合应用;开立钱包便捷,可在线上直接开立;交易过程便捷,将破除二维码路径依赖,通过手机NFC 功能即可完成交易,在地铁、公交等固定金额、高频支付场景中可广泛应用。交易成本低:数字货币能够实现即时清算、“钱货两清”,无在途资
金占用,降低商户的使用成本和机构垫资风险;数币货币等同现金,坚持不收费,所有交易环节成本为零;无固定面值,无须找零,商户无须提前准备大量零钞,存取不依赖固定机器和网点,无须点钞、备钞,使用体验更优。
隐私性较强:相比电子支付必须绑定银行账户才能使用,数字货币钱包可简单实现开立与交易,也有各种形态的钱包供客户选择,这对于没有银行账户的特殊人群和外国游客尤为便捷。交易中,没有客户信息,只有钱的信息。数字货币坚持可控匿名,任何商业机构不掌握全链条的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在使用体验上与人民币现钞相似,可以防止信息泄露及滥用。
自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加速落地,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相继开展多轮试点,形成“十地一场景”的试点应用格局。部分省、市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推动数字货币落地的相关内容,其中,北京提出加快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应用;上海提出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广东提出支持深圳、广州争取建设法定数字货币实验区,参与制定金融科技国家标准;海南提出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应用试点,培育打造“区块链+金融”产业集群;苏州提出推进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试点工作,前瞻布局数字金融产业链,建设数字货币产业集聚区和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动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运营。
从试点情况来看,数字人民币参与试点城市数量持续增多,试点场景多样化、融合化趋势明显,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协同的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进一步提出打造数字货币创新试验区、 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可以预计,数字人民币将迎来加速普及、应用深化、快速创新的成长突破期。
3. 数字人民币的社会及经济影响
数字人民币并不会大幅改变现有的社会支付方式。在中国的一线城市,现金在日常的支付中已经大幅下降,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遍。除了少数没有银行账户的用户类别,或没有信号网络的特殊场景,在一般的支付情景下,使用者可能并不会感觉到使用数字人民币和使用其他移动支付的区别。按照现有的设计,数字人民币并没有改变目前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商户和个人的支付结算和清算总体架构。出于反洗钱、资金监管的需要,每个客户数字人民币的零钱交易规模将会设置上限,大额资金交易依然要通过银行的账户体系才能完成。
数字人民币将会进一步减少纸币的流通,增加支付的便利性。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使用,商业银行的ATM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中央银行印钞公司和押运纸币的商业公司可能将慢慢消失。与曾经流通的粮票、布票一样,未来人民币纸币将更多地作为纪念品和收藏品进行交易,而不再作为支付的普遍工具。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将会影响不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由于线上化金融业务的推广,单个客户的服务成本迅速降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将会进一步缩减。银行体系的头部效应可能会进一步明显,如果没有地域经营的限制,客户将会进一步向全国性银行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技金融机构集中。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银行体系曾是由人民银行绝对主导的大一统金融体系。作为当时唯一的银行机构,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也经营商业银行业务。未来如果允许人民银行直接向普通民众发行数字货币,中国的金融体系架构也许会发生深刻改变。但是,我们认为监管部门对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推广将会持非常审慎的态度,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将是基本的底线。
数字人民币的监管政策可能会改变支付市场的现有格局。包括支付宝和微信在内的互联网平台都可以作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支付渠道。如果这些平台自身的钱包零钱允许按照平价自动转换为数字人民币,并实现与平台外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互转,将会迅速增加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数量,降低大型互联网平台对金融支付体系的垄断性影响,防止个别平台倒闭而引发的金融风险。如果这些政策出台,将会对现有的支付市场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