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乳品质量安全问题

2017年07月17日10:41    作者:宋亮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宋亮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必须实现安全、高效的乳品供给。

如何解决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如何解决乳品质量安全问题

  中国乳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目前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前沿。保持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程度的逐步提升既是奶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又是提高奶业竞争力,实现奶业全面振兴的必经之路。

  笔者长期跟踪研究中国乳业的生产模式、产业链的调整、乳品的质量安全以及乳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等热点问题,深切感触到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中国奶业痛定思痛,在乳品质量安全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控制度,政府的外部监管措施也日趋严格,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民族奶业质量安全程度不断提升,国内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也指出:“我国奶业已步入层次更高、实力更强、目标更远大、质量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但是,我国民族奶业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奶产业链的前端:小规模养殖主体与加工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彻底理顺,奶牛养殖环节成本高,产出回报低;大型奶企从利益最大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出发,更热衷于全球配置奶源。

  我国国内整个奶产业链依然脆弱,无法为乳品质量安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只有实行乳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奶产业链内部着手,理顺整个奶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奶牛养殖模式、乳品加工模式的安全、高效运行才是解决乳品质量安全问题、提振消费者信心继而实现民族奶业自立、自强的根本办法。

  乳品质量安全是全体民众长期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在市场分析领域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对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十分丰富,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如何实现乳品的高质量供给。

  例如,钟真、孔祥智等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乳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张利庠则指出扭曲的奶产业链利益连结机制是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李胜利则认为,恢复奶业消费者信心应从建立规模化和机械化的牧场开始,严控奶源质量;刘玉满根据其他奶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主张发展家庭牧场与种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笔者则根据民族奶业相对于国际奶业的优势及发展特色,提出了“乳资源分工”的观点,主张民族奶业在开放性条件下,实现互通共融,共求发展。

  研究贵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由河北经贸大学马彦丽教授、芦丽静副教授合著的《中国奶产业链重构与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研究》一书从奶产业链重构的角度,结合博弈论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将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理论化和系统化梳理,提出了乳品质量安全管控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仔细阅读之后,笔者发现该书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基于我国乳业发展实践,指出奶产业链的优化和重构是乳品质量安全体系稳定、高效运行的必经之路。该书开篇从产业链主体间关系的视角,分别从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中国乳制品质量监管体系的缺陷、产业链上以邻为壑的竞争行为对三聚氰胺事件进行了再认识,进而得出结论:

  产业链纵向整合是除政府监管外控制食品质量的的另一高效途径。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乳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业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奶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市场结构的转变进行了梳理,确立了从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分析框架。

  第二,借助于前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方法,对于我国乳业产业组织模式进行了立体、全方位的审视,提出并回答了三个问题:首先,三聚氰胺事件后,小规模奶牛养殖主体是得益者还是受损者?该书的利益传递模型考虑了奶产业链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研究发现:尽管乳品加工企业与养殖场之间的利益联结有所改进,但奶农在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由此第二个问题自然产生:既然小规模养殖主体是利益分配的受损者,是否由大规模牧场代替小规模养殖会有更高效率?该书进而在质量和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对我国包括个体奶农、家庭牧场、中型牧场及大型或超大规模牧场等多种养殖模式进行了效率评价,发现了不是大牧场,而是家庭牧场模式生产效率最高;

  另外,考虑到养殖小区模式在我国奶业发展中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该书对于养殖小区模式下奶农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养殖小区模式逐步退出、发展包括家庭牧场在内的新型养殖模式的必要性。

  第三,立足于我国乳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合作社和家庭牧场为微观基础、提出了奶产业链解构与重塑的新思路。无数经验研究证明,在农业生产领域不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从全员生产率角度(即综合考虑土地、劳动力、机械、燃料等投入的生产率)看,规模牧场和超大规模牧场并无明显优势,反而是家庭农场,由于家庭成员享有所有的生产利润, 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高于雇工,有利于降低劳动监督成本,降低管理费用,同时,家庭农场可以充分利用闲散劳动力,为更多非整劳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户的致富可能性。

  此外,农民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养牛对他们而言不仅是生产方式,也是生活方式,一旦进入该产业不会轻易舍弃,这与以逐利为单一目标的工商资本不同,一旦行业风险加大,利润下降,甚至仅仅是政府某些扶持政策的消失,就很可能导致其改变投资方向。

  因此,该书颇具创新地提出,“大型乳企+工商资本养牛”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迅速解决乳制品质量问题以及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但从长远看,建立在家庭农场基础上的合作社纵向一体化仍然是重要的发展方面,中国应当在奶业产业链结构调整中为家庭农场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必须实现安全、高效的乳品供给。作为农业现代化中的标志性产业,奶业兴,农业兴。该书聚焦于奶产业链的解构与重构,为我国乳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作者为《中国奶产业链的重构与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撰写的书评)

  (本文作者介绍:高级乳业分析师)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奶粉 安全 质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