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回归A股路上的几块绊脚石

2017年05月15日09:30    作者:姜伯静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姜伯静

  对于中国恒大来说,如果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市,那不会是一个好选择;而对于深深房来说,亦是如此。所以,有可能是并非利好的大形势下,恒大回归有些踌躇了。

恒大回归A股路上的几块绊脚石恒大回归A股路上的几块绊脚石

  中国恒大回归A股的前进之路,突然间停顿了。

  5月12日、13日,深深房相继发布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进展公告》和《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延期复牌的公告》。其《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延期复牌的公告》称,由于公司“预计无法在2017年5月14日前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披露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等相关信息”,“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将自2017年5月14日起继续停牌不超过1个月”。

  中国恒大借壳对象深深房重组预案“姗姗来迟”,也就意味着中国恒大回归计划的暂时搁浅;并且,从现在的形势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前景也并不十分乐观。

  本来,在解决了万科宫斗中的尴尬角色、将其所持有万科A股份的表决权不可撤回地委托给深铁后,我以为中国恒大已经处理掉前进的主要障碍,回归A股指日可待了。但谁知道,深深房的一纸公告,又让恒大的回归显得扑朔迷离,甚至有些遥遥无期了。

  仔细算来,从2016年9月14日开市起停牌至今,深深房停牌已经足足的过了8个月。而“自2017年5月14日起继续停牌不超过1个月”之后,它究竟能不能拿出一份合理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并申请公司股票复牌,这在目前看还是个未知数。

  而与此同时,中国恒大当下的状况看起来也不算非常明朗。

  就在深深房发布上述两则公告的时候,中国恒大于12日晚间也发布了一则《须予披露交易》公告。公告称,“2017年5月12日,恒大地产,本公司之附属公司,及其相关的附属公司以及项目公司与基金经理签订10份项目协议,据此,基金将投资合共约人民币108.5亿元於各项目公司与本集团共同开发各相关项目。”公告中,基金公司为信银(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公告显示,基金投入金额除去“资本投资”以外,还包括“股东借款”:“除资本投资外”,“根据基金与本集团对项目投资的安排”,“基金将通过委托贷款方式向项目公司”提供人民币“股东借款”。从公告中可以看到,10份项目协议中,每一份都包括了数额不等的股东借款。

  如果不是深深房的公告,中国恒大的这份公告是不会引发我的关注的。但问题就在于,二者过于巧合。

  中国恒大这种“明股实债”的举措,对恒大本身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正常的融资手段还是真的缺钱,我不敢随便揣测。只能说,局势不太明朗。深深房继续停牌,而中国恒大又有了上述项目协议,在笔者看来,恒大的回归计划有继续长时间延后的可能!

  笔者认为,下面,有这样几个因素影响或者叫制约着中国恒大的回归之路。其实,下面这几个因素不单单影响到恒大,也影响到别人;只是因为恒大要急着回归,如果这些因素发挥作用,那自然受到的影响会最大。

  第一,各地调控之下,短期内,中国房地产大形势不容乐观;而前述10份项目协议的主区域——深圳,则更是有些前途难料。于是,这有可能会影响恒大回归的速度。

  这种房地产形势的不太乐观,主要表现在各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上,或者说,就是限购。而在几乎是全国性的限购调控之下,曾经一度火爆的房地产之火至少还没有继续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而在深圳,调控形势却有些与众不同。

  与大多数地区出台于今年的调控政策不同,深圳的调控早就从2016年9月开始了。根据数据显示,从去年的调控开始后,深圳房价曾经连跌7月。所以,在2017年这轮调控之中,深圳有置身事外的意思。但是,到了4月,深圳房市却有回调之势。根据数据,4月份,深圳新房成交均价为54619元/平方米,环比微跌0.2%;成交1977套,环比大涨146.2%。成交量大涨,可谓逆势而为,这种局面下,深圳会不会在调控上“加码”?这个问题很值得玩味。

  而前述中国恒大10份合作项目协议所涉及的10个项目,分别是:重庆尖置项目、成都中央广场项目、深圳吉厦项目、深圳向南村项目、深圳大新村项目、深圳建设大院项目、华强北二期项目、深圳坪山项目、华强北一期项目和深圳南油大厦项目。这其中,有8个项目位于深圳。

  一旦深圳调控加码,那么,在深圳开发项目的房地产企业的日子自然会难受,至少在调控期内如此。与深圳关系越来越紧的恒大,自然会首当其冲。

  那么。恒大前述的10份项目协议,算不算是分担风险的一种方式呢?

  第二,房企开发贷愈发收紧。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开发贷已经受到控制。有媒体报道称,“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指数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持续收紧,截至今年3月份,资金链指数降至128%,2015年下半年以来首次跌破130%。”

  而到了2017年,这种限制更加越发收紧,媒体的报道显示,已经有部分银行将开发贷的审批权限上交到总行。

  在中国银监会第一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上,银监会还着重提出这样的要求:“合理控制房地产融资业务增速,有效防范集中度风险,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从这些细节中看,银行谨慎的态度和对房地产“自律”的缺乏信心可见一斑。

  这种局面,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显然是不利的,中国恒大也不能例外。在回归的关键时间段,这种收紧的政策显然是不利的。

  第三,恒大的业绩。

  万科宫斗的某个时间段,也许是内耗影响了万科,中国恒大曾经一度超越万科成为中国内地房企的“一哥”。一时风头无两!

  但进入2017年,恒大的业绩明显有些回落。

  根据一些数据机构的统计,截止到5月9日,在已经公布业绩的24家内地房企中,按照前4月总业绩排名,中国恒大位居第三,列在碧桂园和万科之后。而这前三强在前四个月的销售金额分别为(人民币):2041.6亿元、1921.7亿元、1447.8亿元。很明显,恒大的业绩,与前面已经有了差距。

  而这种业绩,对于恒大回归A股的前景,应该不算是加分项。

  上述三个因素,既是共性因素,又是个性因素。但对于中国恒大来说,如果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市,那不会是一个好选择;而对于深深房来说,亦是如此。所以,有可能是并非利好的大形势下,恒大回归有些踌躇了。

  可以这样说,现在并非一个回归A股的合适时期,最佳时期,不是“良辰假日”。而如果深深房与恒大的牵手不能继续深入的话,那今后留给恒大的时间恐怕已经不是太多了。

  当然,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除了上述因素造成的暂时搁浅外,一些程序性的工作还没有顺利完成。举个例子,5月10日,嘉凯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协议转让公司股份已完成过户登记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恒大地产将其持有的公司952,292,502股股份,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2.78%,转让给其控股股东广州市凯隆置业有限公司,广州凯隆于2017年4月收到证监会出具的核准豁免广州凯隆要约收购嘉凯城的批复。股份转让的过户登记手续已于5月9日办理完成。”作为中国恒大回归的“前任”,这个公告并非没有意义,至少说明恒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也许,中国恒大回归的工作真的还没有做完。

  深深房继续停牌,恒大回归将长时间延后?我认为是这样的。不管是出于对形势的谨慎考虑,还是尚有程序性工作需要处理,总之,近段时间内恒大回归是不会有太令人振奋的信息出现了。

  (本文作者介绍:专栏作者,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新闻评论奖得主,iDoNews 签约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恒大 A股 企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