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房地产活动的好转难以持续

2017年03月15日11:36    作者:汪涛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汪涛

  房地产销售持续好转、房价持续上升,可能会促使房地产建设量再次提速、助推经济增长。但是,鉴于城镇化带来的住房需求保持平稳、没有明显增长,再加上人口结构恶化,我们认为目前房地产活动的好转难以持续。

汪涛:房地产活动的好转难以持续汪涛:房地产活动的好转难以持续

  2017年强劲开局

  宏观指标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强劲开局。2月统计局和财新制造业PMI双双回升,其中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好转。与PMI中强劲的新出口订单相对应,1-2月以美元计价的名义出口增速回升至4%,实际出口增速回升至8.1%(去年四季度名义和实际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5.2%和1.5%)。由于进口价格增速上升、内需强劲和去年基数较低的原因,1-2月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名义增速大幅回升至26.4%,实际进口量增速也回升至16.1%(去年4季度名义和实际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5%和4.3%)。

  房地产活动再度活跃。1-2月房地产销售大幅超预期,同比增速从12月的11.8%加快至25.1%(四季度为14.4%)。其中强劲的三四线城市销售抵消了一二线下跌的影响,表明高涨的购房情绪似乎已经从一二线城市蔓延到三四线城市。与监管不断收紧的一二线城市相比,三四线城市不仅大多没有调控政策,而且政策还在鼓励去库存、库存也在不断下降。瑞银最近的房地产研究报告显示,瑞银监控的城市中,有很多南部和东部地区的三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销售比已经低于12个月的均值。虽然去年基数较高,1-2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仍然强劲增长10.4%。此外开发商还加快了竣工,1-2月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增速从去年4季度的下跌0.1%转为增长15.8%,土地购置面积也增加了6.2%。因此,我们的瑞银建设活动指数同比增速(3个月移动平均)也从6.1%加快至9.9%。

  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反弹至8.9%(去年12月6.3%,2016年平均8.1%),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瑞银预测8.8%,彭博调查均值8.3%),主要是由于基建投资强劲反弹,超过了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下滑带来的拖累。尽管基数较高,但1-2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仍然从4.3%大幅反弹至21.3%,主要受益于地方公共建设项目逐渐落地和强劲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制造业投资由于受到高基数的拖累,同比增速从去年12月的10.3%降至4.3%,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也从11.1%放缓至8.9%。

  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加快至6.3%,主要受益于低基数效应。内需稳健、外需好转,推动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回升至2016年8月以来最高值。制造业和公共事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都加快至高个位数。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化工和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都较去年12月好转,粗钢、钢材、水泥和原油产量同比增速也有所提高。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加快至8.7%,汽车产量同比增速小幅放缓至11%,依然比较稳健。

  1-2月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从10.9%放缓至9.5%,是唯一低于预期的数据。今年1月开始汽车购置税从5%上调至7.5%,因此部分需求在去年年底提前透支,导致1-2月汽车消费从12月的同比增长14.4%转为同比下跌1%,造成对1-2月零售的最大的拖累。另一方面,通讯器材以及房地产相关的建材和家具销售均有所好转。

  信贷增速保持稳健。虽然政府反复强调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表现出收紧货币政策的倾向,但1-2月我们估算的信贷扩张度(季调后新增信贷占GDP的比重,3个月移动平均)依然保持在30%左右。2月底,我们估算的整体信贷增速(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从去年年底的16.1%小幅放缓至15.9%。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影子信贷扩张抵消了债券净发行量的收缩,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5800亿。其中,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非常强劲,新增房贷也依然稳健。

  PPI同比增速跃升至7.8%,CPI通胀依然温和。鉴于内需稳健,但生产活动的跟进慢于预期,再加上高油价、低基数,PPI同比增速从12月的5.5%加快至1月的6.9%,2月进一步加快至7.8%。3月钢价和煤价没有回落、反而继续上扬,表明PPI正常化步伐可能慢于预期。我们现在认为全年PPI同比增速可能超过5%。但是,较高的PPI同比增速尚未明显传导到CPI,1-2月CPI平均同比增速仅1.7%,远低于今年3%的政策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电价和公共交通价格依然受到政府管制,另外下游行业存在较强的竞争,供给也非常充分。此外,1-2月猪肉价格较此前几乎下跌一半,因此食品价格(传统上推动CPI的主要因素)平均同比下跌0.9%,仍然非常温和。

  政策持续支持增长

  虽然两会将今年的GDP同比增速目标定为6.5%,但是政策基调和将M2增速定为12%(高于去年实际值)表明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增长。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长目标还特别指出“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表明6.5%实际上是经济增长目标的底线。再考虑到今年地方政府面临换届,我们认为政府大概率会继续提供财政和基建政策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的政策基调。决策层强调了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要着力防控房地产波动风险,这表明无论是非常强劲还是非常疲弱的房地产市场都非政府所期。今年房地产政策将继续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并规范房地产销售、抑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而三四线城市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市场热议的房地产税并没有进入今年的全国人大立法计划,短期之内应不会落地。

  在3月10号的记者会上,央行官员表示我国的杠杆率总体不是特别高,个人购房贷款的增长有助于居民买房子和降库存,且房贷实际上会传递到大的产业链上。相比此前政府对高杠杆和房地产市场的担忧,本次央行对杠杆率和房贷的表述有所放松,市场将此解读为利好房地产市场。当然,如果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继续扩展到更多城市,或者导致房价大范围上涨,那么今年晚些时候政策也有可能进一步收紧。

  虽然我们预计今年市场利率仍然较高且波动增大,特别是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将带来银行间资金链条的放慢或减少,但我们仍然认为央行不会调整基准存贷款利率。利率高企将导致部分行业融资成本上升,但过去一年实际融资成本已大幅下降,此外过半数的企业融资依然来源于以基准利率定价的银行贷款。更重要的是,鉴于政府依然需要信贷扩张来支持投资和经济增速,较高的利率或较严的监管都不会明显拉低整体信贷增速。

  上调GDP预测至6.7%

  我们将2017年GDP预测从6.4%上调至6.7%,主要基于两点重要的原因:1)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经济活动强于预期,翘尾效应推高基数;2)房地产销售大幅强于预期,再加上房地产政策基调仍然较为宽松,因此我们此前担忧的房地产新开工和投资下行压力可能延迟到2018年显现。受房地产投资好转推动,今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达9.5%,此外工业部门去库存周期结束也会推高固定资产投资。此外,我们认为中国将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贸易摩擦可能会较预期有所推迟,因此我们同时上调了实际出口增速预测。不过,鉴于我们预计内需稳健、进口好转,2017年净出口对实际GDP增速的贡献可能为零。

  我们不再认为今年房地产建设量会大幅调整。此前我们预计今年GDP增速放缓的主要理由是房地产建设量可能面临大幅调整。导致调整的主要理由包括之前强劲的销售透支了未来的购房需求,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开始收紧、销售可能会随即明显放缓,进而导致地产建设的放缓。但是,虽然一二线城市的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销售有所减速,但鉴于宏观政策基调依然宽松、库存持续下降,三四线城市的购房意愿依然非常旺盛。最近瑞银地产报告显示,南部和东部省份许多三线城市的库存销售比已经跌至12个月以下,已经基本达到供需平衡、足以支撑供需较高的销售。鉴于此,我们将全年房地产销售预测从此前的零增长上调为增长6-8%,上调新开工增速至8-10%。受此推动,房地产投资可能增长7-9%。

  这里我们假设下半年房地产销售增长势头会明显放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强劲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可能促使政策进一步收紧;我们同时预计房地产新开工会滞后房地产销售6个月左右、逐渐放缓。

  这对2018年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此前所述,房地产销售持续好转、房价持续上升,可能会促使房地产建设量再次提速、助推经济增长。但是,鉴于城镇化带来的住房需求保持平稳、没有明显增长,再加上人口结构恶化,我们认为目前房地产活动的好转难以持续。因此,我们预计2018年房地产销售和建设活动都将放缓,进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减速。

  上调进出口预测,进口强于出口。在出口方面,最近海外数据支撑了我们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测。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较预期有所推迟,因此中国有望与其他东亚国家一样受益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复苏。在进口方面,国内投资和建设需求强于预期,可能导致进口量和进口价格都高于我们此前的预测。因此,我们现在预计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16年的4.3%下降至3.6%,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从1.9%下降至1.1%。鉴于进口价格反弹是贸易和经常账户顺差下降的重要因素,今年实际净出口对GDP的拉动(0%)会好于去年(-0.3%)。

  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测

  首先,我们一直以来都坚信中国政府希望管理汇率波动、保持人民币币值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相对稳定。这既是为了稳定国内汇率预期,也是为了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并且避免国际政治压力。当然,在美元没有出现大幅贬值的环境下,管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容易。

  继2016年年底持续升值之后,尽管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次数的预期比此前增加了一次,但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仍然下跌了近1%,另一方面,欧洲经济复苏和最近欧央行微妙的态度转变也值得注意。此外,市场对特朗普财政刺激的效果预期也打了折扣。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也是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重要因素。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会加剧,但我们认为今年美国政府不会将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或对中国出口产品全面提高关税。更可能的情形是美国政府指责中国政府对出口进行不公平的补贴,并用相关贸易法律条例制约中国出口。我们认为此前市场热议的边境税是美国整体税制改革的一部分,最早今年年底才可能落地。此外,美国政府还有可能继续施压,要求人民币不能对美元大幅贬值。

  鉴于此,我们将201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7.3调整为7.15。换言之,我们认为今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太可能贬至7.15之上。该预测同时面临上行和下行风险。如果美元大幅升值,无论是因为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还是因为欧元大幅贬值、或因为边境税出台,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贬至7.3、甚至7.5。但是,如果美元保持目前水平甚至有所贬值,那么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不会贬至7以上。

  汇率稳定和资本管制有助于政府管理资本外流。政府已经出台了吸引资本流入的措施,包括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外汇衍生品市场以对冲汇率风险,以及对外国投资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制造业和能源等领域的投资。我们现在认为年底外汇储备规模将保持在2.8万亿美元以上。

  (本文作者介绍: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楼市 经济 需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