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很难成中国农业主流

2017年03月10日11:56    作者:王先知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王先知

  在中国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完全的不使用农药可能会造成粮食安全供给问题,所以有机农业很难成为国内农业的主流。尽管如此,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空间依然很大,值得关注。

有机农业很难成中国农业主流有机农业很难成中国农业主流

  有人说,做有机的都是小资在自娱自乐,中国没有真正的有机农业。

  关于有机农业真假之争,这些年也是争论的很激烈。无论怎么说,在城市化越来越快的今天,无农药、无化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有机农业,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应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好关怀,有机食品已经成了这一群体消费的组成部分。

  根据国际有机联盟(IFOAM-OI)与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发表的2012年《全球有机农业年鉴(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共有有机农业面积140万公顷,而这一数字在2014年时已经达到了190万公顷,两年之间完成了41.67%的增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也显示,2015年,全国已建成有机农业示范基地19个,形成了水稻、茶叶、畜产品、水果等示范模式,我国已成为全球第4大有机产品生产消国。

  与此同时,中国有机农业市场存在的潜力依旧巨大。

  在2016年发表的《全球有机农业年鉴》中显示,全球有机食品人均消费最高的国家是瑞士,人均消费高达221欧元。此外,卢森堡、丹麦、瑞典、列支敦士登、奥地利等国均能达到人均消费水平100欧元以上,而世界人均消费约8.3欧元,目前中国人均消费仅为约3欧元。

  另外,丹麦作为有机农业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国家,其有机占比可达7.6%,而中国有机市场份额仅为0.29%。

  对此,中投报告认为,有机食品及有机生活用品,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自身健康,以及低碳环保自然生活的向往,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成为主流生活方式。未来有机食品整个行业的产值会超过千亿以上。

  无独有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一号文件”剑指有机农业就意味着农业大方向即将改变,农业过去为增产为目标,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如何提高各各种要素的投入,在保证增产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的社会价值。

  尽管被视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有机农业万众瞩目,但是其发展现状却也乱象迭出。比如认证混乱、价格虚高、种植条件不达标、消费者认知不清等弊端时有显现,而受制于现有国内土壤、水质等条件,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成本普标偏较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国农业从“量”到“质”的飞跃作为发展的重要议题逐渐提上了日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剑指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也就成为必然,其中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早已吸引了多个大型资本纷纷入局,抢滩现代农业洼地。

  2010年初,联想率先提出进军现代农业,而投入几十亿元的联想农业与食品业务板块,发展到2014年,整体营收也仅仅15亿元。直到2015年才以年收入16.39亿元,净利润2051.15万元扭亏,其中不排除通过与鑫荣懋合并重组的财务手段。

  随后的2014年,恒大集团同时成立了三个新业务公司,分别为恒大乳业集团、恒大畜牧集团和恒大粮油集团,高调进军现代农业。计划投资千亿元,涵盖了粮油、畜牧、乳业等板块。

  直至2016年9月,中国恒大集团发布公告,以27亿元人民币出售粮油、乳制品及矿泉水(包括恒大冰泉)在内的非主营业务。 可见地产出身的恒大集团并未在农业领域有太多的作为。

  除此之外,包括马云、刘强东、丁磊、雷军、潘石屹、刘永好在内的各行业手握大型资本的巨头们都先后在农业领域作出了尝试。

  有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现代农业领域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0年农林牧渔及农药、肥料、饲料等农资产品领域VC/PE投资案例达到47起,接近2006年以来投资案例数的一半。

  不过,在首农电商平台CEO李志起看来,部分大型资本对农业急功近利,低估了农业产业的复杂性,农业产业的特性就是长期性和持久性,一些企业急于套利,心态浮躁,往往会陷入到农业的困境之中。

  另据笔者调研了解,在现代农业中,发展有机农业的呼声最高,虽然有机农业的市场巨大,但是与市场的高速发展和巨大潜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有机农业企业鲜有盈利,亏损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状,经营惨淡的背后有机农业成本却居高不下。

  以沱沱工社为例,该企业发展有机农业至今,在资金投入上已经超过3亿元,而收益方面,直到2016年上半年还在大额度的亏损,2016年下半年才有一些资金回流的现象,盈利依然很困难。

  在笔者看来,有机农业的人工成本,自然资源改造与维护都要比普通农业高出数倍,由于有机农业不能使用农药,企业还要随时面临着减产甚至绝收的巨大风险,有机农业的产量却只有普通农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销售价格却是普通农产品的数倍,让消费者认知到有机农业的价值,也是困难不小。

  另一方面,当前有机农业的认证乱象也阻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国家认监委2014年在对有机产品进行认证真实性检查时发现,流通领域违规使用认证标识现象突出,认证真实性不符合率高达5.8%。其中,50%是因为认证证书超期使用,28.6%涉嫌有机码缺失,14.3%涉嫌假冒有机码,7.1%未按规定使用认证标识。

  在笔者看来,国内的认证体系具有重大缺陷,很多认证机构本身就是企业化运作,其公正性问题就很难自证,要解决有机产品真实性问题,还须建立完善诚信体系,有机产品从生产环节、认证环节到监管环节,都应该做到公开透明,使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完全的不使用农药可能会造成粮食安全供给问题,所以有机农业很难成为国内农业的主流。尽管如此,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空间依然很大,值得关注。           

  (本文作者介绍: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食品健康工作室主任、瞭望智库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有机农业 农业 粮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