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中国稳则世界稳 中国进则世界进

2017年03月10日09:37    作者:胡鞍钢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胡鞍钢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

  稳中求进是中国经济巨轮的“航行罗盘”,必将指引它不断乘风破浪、继续行稳致远,如期达到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彼岸。

“稳中求进”为中国经济巨轮引航“稳中求进”为中国经济巨轮引航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今天,各主要经济体都将目光重新聚焦在制造业上。不久前,《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全面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对于海外来说,中国的这一顶层设计很容易让人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制造业回流”主张相比较。

  全国两会上,研究的诸多问题之中,经济工作极为重要、备受关注。如何才能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日前,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6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几天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它“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2017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认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阶段性特征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加速发展,1978—2011年GDP年平均增速达到9.9%,也打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记录,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跨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为经济规模超大,进入上中等收入水平,也进入中高速增长,其工作基调就是“稳中求进”;未来,当达到高收入水平时,可能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由此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性特征,从极低收入、低收入、下中等收入到上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相应的必然伴随着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再到稳定增长。

  确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符合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又能保证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尽管中国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但是经济规模增加幅度相当可观。按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国GDP达到15.05万亿美元(购买力平价标准),到2016年上升至19.85万亿美元,增加了4.80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世界新增总量(13.34万亿美元)的36%,相当于美国增量的4倍之多。中国稳,则世界稳;中国行,则世界行;中国进,则世界进。

  那么,如何体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首先是增长稳,宏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稳,保持在6.5%以上。这是有诸多有利客观条件的,中国人力资源丰富(总就业人数7.76亿人,比印度多出3亿多人),市场主体庞大(2016年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705万户,超过德国总人口),物质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巨大。

  第二是就业稳,即城镇新增就业在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这既是稳大局的前提条件,又是民生之本的根本要求。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创下历史记录,高达795万人,这就必须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创业效应、就业效应。

  第三是物价稳,使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最后要正确认识稳中求进。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稳”中有所作为、奋发有为。“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只要经济增长目标“稳”,其他目标如经济结构、民生福利、资源环境等多维指标都会“进”,明显改善。

  总之,稳中求进是中国经济巨轮的“航行罗盘”,必将指引它不断乘风破浪、继续行稳致远,如期达到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彼岸。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共十八大代表,国情研究领军人物。)

责任编辑:冯梦雪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胡鞍钢 稳中求进 中国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