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关键在政府别越位

2016年10月26日07:37    作者:许权胜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许权胜

  终极药方就是东北的政府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当前东北的政商关系首要矛盾在于缺失信用,首先建立政府信用体系刻不容缓。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这个信用体系呢?很简单,就是政府要放弃干预市场权力,尊重市场和法治。

东北振兴关键在政府管好手东北振兴关键在政府管好手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作为我国经济比较好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第一辆汽车,第一口油井,甚至解放后的第一架飞机也是由沈阳飞机场试制成功,当时东北代表着中国的工业水平。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 东北的重工业转型艰难,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

  2003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的计划,大量资源向国有企业倾斜,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扭亏为盈,暂时摆脱了困境。但企业技术与效率没有跟进,因为国企在低效的状态下耗费资源,因此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看看近期东三省的经济走势,这几年经济增长都在全国连续垫底,辽宁甚至跌破成负数,东北由原来光鲜耀眼的明星成了拖累全国经济增长的累赘,是什么原因使东北光环不在?笔者以为有三个因素促成东北的经济急转直下。

  一是东北资源依赖症。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中央对东北可以说是“三千宠爱在一身”,长子被惯成对各种资源强烈依赖的脾性。其实原先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支撑其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但东北的经济结构比重没有很好调整,庞大的工业体系以国企的形式存在着,所以一直活力不足。

  原先国内的工业市场没有饱和依靠东北的输送,它日子还比较好过。但现在各省工业体系逐渐完备,并且形成市场竞争,加之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一些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探,像依赖资源型的地区开始举步维艰,看山西河北等,经济都不同程度的下挫。

  东北的煤炭、石油、炼钢等由原先的优势一下变成了产能过剩,而近来中央正力促化解过剩,给过剩产能断奶。东北一向喝惯了中央向其资源倾斜的奶水,现在不给奶喝,这个阵痛当然一时难以忍受。表现在经济上就是一跌再跌。

  有个现象,就是现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多是靠廉价的运输,而且都靠近沿海沿江,为什么经济发达地区都会靠近那里?正是海洋里面的轮船有巨大而廉价的运输能力,使靠海边的城市更容易通过全球其他国家来获得廉价运输来的原料,而海边城市生产的产品外销也会因为廉价的运输能力相对于内地而产生巨大的竞争优势。可是东北,尽管有大连港口,但离腹地纵深太远,生产的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也就没有了价格优势。

  二是市场竞争环境差。因为东北的经济单一,以国企为主,茂林底下无丰草,私有企业难以与之竞争,因为市场不是通过竞争来切割,国企里面的行政干预要多于市场的自由调节,所以会引起调节失灵,也就会带来过剩产能。

  大凡经济好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一定很高,看江浙沪广深,私营企业遍地,成为我国经济活力最饱满的地区,这个是为什么?说白了就是市场在起作用,私企多于国企,因为私企多而话语权则大,政府干预相对较小,政府的权力边界往往是此消彼长。所以那里市场一定比东北市场要活跃一些,市场环境要好一些,经济好也就不足为奇。

  三是思想僵化没有人才意识,凡关过分依赖资源的地方,市场活力不够,往往靠关系来获取资源就特别盛行。记得二年前大庆油田招工,本来想招点专业型人才,结果因为触及本企业职工利益而遭到集体闹事。其实这种状况在东北那种特讲感情也就等同于特讲关系的群体里,一定是普遍存在的,就像媒体报道的辽宁省人大代表大面积贿选,也是因为送钱拉关系去排挤他人而丧失选优。在这种不以能力而是依靠关系的亲疏远近和金钱来维持工作的环境里,真正的人才很难脱颖而出,经济滑坡也就情在理中。

  那么怎样才能使东北振兴起来?一一对应就是先要去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对国企进行改革,防止落后产能成为吮吸资金的无底洞,好的企业可能因为挽救落后产能而失去后续资金的跟进,可能被落后拖累。

  其次是培育现代市场,就是东北经济要转型,从国企主导转为市场主导,防止经济结构单一,在陷入危机时却无法用其他经济来弥补过失。最后是重视人才、运用人才,经济如战场,没有吸纳人才的机制是很难打赢战争的。因为改革创新,只有人才才能引领经济走出泥潭。

  东北的振兴在意识形态上主要在于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最近,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在会议上引用网络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投资不过山海关。总理还说:听东北一些企业家说,搞个项目,仍需盖200多个章,没几百天根本办不下来,与南方的营商环境存在不小差距。从总理话语里面的信息就能得出:东北的市场关键在于政府机构的权力意识太强,对中央部署的简政放权无动于衷阳奉阴违,仍然把市场当做权力的“名利场”。

  所以,终极药方就是东北的政府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当前东北的政商关系首要矛盾在于缺失信用,首先建立政府信用体系刻不容缓。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这个信用体系呢?很简单,就是政府要放弃干预市场权力,尊重市场和法治,同步还要制定规则削弱行政乱摸市场之手。

  只有政府不越位,市场和谐,政商关系恢复,增强了自身吸引力才会有丽质难自弃,才能引来投资意愿,振兴东北在于立足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释放市场的能量在于减少束缚,摒弃旧观念迎接新观念,只有政府做到对市场的尊重,东北经济才会蒸蒸日上,振兴则指日而待。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财经评论员,长期在金融行业一线工作。)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东北 政商关系 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