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政收入暴涨是虚假繁荣

2016年07月19日07:59    作者:江濡山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江濡山 何懿文

  今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长相当艰难的,东北、西北地区的甚至是负增长,只有少数几个热点城市保持高较高增长,可是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财政收入增幅高达30%以上。不仅全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而且经济运行的分化现象日趋明显。

上海财政收入暴涨是虚假繁荣上海财政收入暴涨是虚假繁荣

  当前整个中国经济现状和趋势如何、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收支情形如何?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大家都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结构性矛盾及深层“病灶”依然很顽固,可是在这种哀叹唏嘘的经济背景下,上海市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像打了鸡血似的,“激情”增长。日前上海市财政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96亿元,与去年同比暴增30.6%。这个数据可以让的国各个省市汗颜之至(深圳除外)。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只有7.1%,北京广州深圳的上半年数据虽然还没有公布,但1-5月的增速分别是15.6%、14.4%、32.4%。值得关注的是,东北老大辽宁的上半年增速则是-18.6%。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长相当艰难的,东北、西北地区的甚至是负增长,只有少数几个热点城市保持高较高增长,可是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财政收入增幅高达30%以上。这意味着,不仅全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而且经济运行的分化现象日趋明显。

  上海的财政收入总量是深圳的两倍多,却能与其保持同等的增速,说明上海政府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非常强劲。那么,上海是怎么做到的?这样卓越的经济贡献度的背后,有什么神奇的因素呢?

  扭曲的增长结构支撑了上海财政收入的高增长

  传统印象中,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但工业在今天上海经济的比重只有1/3不到,而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2/3(67.8%),而大的经济结构来看,服务业对上海财力的贡献已经超过80%,令人欣慰。

  那么,谁是上海服务业中创税能力最强的行当?首当其冲的是金融和地产。据悉,某个排名前几位的央企,在海内外的主业亏损得一塌糊涂,可是在上海的地产项目却大赚特赚。

  上海市官方曾经公布经济数据显示,房地产、批发零售、金融、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业这五个行业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就超过60%, 而其中金融和地产两项的财政贡献率名列前茅。

  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44.7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3279.82亿元,同比下降7.4%,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9554.2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降幅高于上海全市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降幅(4.4%)。然而,金融业增加值2402.22亿元,同比增长17.1%;房地产业增加值821.31亿元,同比增长6.9%。2016年的上海土地拍卖市场依然频现地王。7月14日上海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073-06号地块被新城控股以37亿元拿下,楼板价6.7万/平方米,剔除不可售面积,楼板价高达8.9万/平方米。

  这些数据意味着,上海经济结构特征是:大结构合理小结构扭曲,这与上海特殊的市场环境、城市资源稀缺有关。

  “虚伪”的繁荣书写出靓丽的财政报表

  很明显,上海财政收入的暴增与深圳一样,都是靠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交易量来贡献的,而非当地实体经济的贡献。值得思考的是,上海市火爆的金融与楼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实体经济循环,与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没有紧密的关联性,从某种程度讲,这只是货币泡沫从银行转移到财政及国有财团。这显然是一种“虚伪”的繁荣。

  上海经济也是中国发达经济区域的一个缩影。美国《财富》杂志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00强中最赚钱的40家公司,其中有24家来自金融行业。金融机构不仅在数量上遥遥领先,而且在财务指标上则更加强势,仅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就占到前500强中盈利企业的44.3%。而在最亏钱的53家公司中,除了三家互联网公司,其他全部公司都来自传统行业,尤其是钢铁、能源两个行业。

  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畸形和分化,至少有三个特征:一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与金融业的发展相脱节,其中既有市场因素,也有行政因素;二是央行超额发行的货币,在很大程度都以泡沫形式“注入”到了地产市场和金融机构,且不断滋生泡沫利润;三是传统的民营企业加速被市场和资本“边缘化”。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近两年一线城市房地库存居高不下而房产价格却在不断攀升。上海、深圳等地的地王频频出现,经济泡沫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总之,上海、深圳两个城市财政收入的暴增,以及楼市的火爆,让政府、金融玩家与楼市炒家获益丰厚,但其代价是透支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元气,泡沫了不动资,最终承担这个代价的却是那些被泡沫挤压的小市民们。

  本文节选于《中财智库报告》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上海 财政 增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