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是万科宫斗最好的结果

2016年06月28日08:43    作者:姜伯静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姜伯静

  万科目前的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地方国企与央企的矛盾。深圳地铁作为地方国企,要占据央企华润曾经的位置,这显然是一个不能让华润接受的现实。当二者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让领导层介入了。

妥协是万科宫斗最好的结果妥协是万科宫斗最好的结果

  在混乱与平淡中,6月27日的万科股东大会落下帷幕。

  说它混乱,是因为现场有些无序;说它平淡,是因为有些敏感问题被刻意的忽略。

  从股东大会透露的一些信息看,万科宫斗的迷局,应该还会延续。

  不过,很多人都希望万科会有转机,希望各方尤其是强势的大股东和管理层们都能够妥协一下,出现一个能把伤害降到最低的结果,而不是出现极端的局面。而这种转机,需要出现一个X因素。万科迷局如果能有X因素出现,结果或许会大不一样。那么,这个X因素是什么?笔者感觉就是监管部门及领导层的介入!

  首先,说一下监管部门。

  在股东大会上,王石已经开始呼唤监管部门的介入。他说,“这样来讲,我相信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今天到现在,我们如何运行这个市场,我们监管部门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我相信监管部门这个时候会出来表态的,为什么我们乐观,就乐观在这里,不是资本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

  果不其然,6月27日晚间,深交所向华润及“宝能系”分别下发关注函,要求双方各自说明,二者是否存在协议或其他安排等形式,以共同扩大所能支配的万科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事实,同时须对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说明是否互为一致行动人及其理由。

  深交所的问询,虽然不一定会改变万科宫斗的结果,但极有可能会影响万科宫斗的走势和激烈程度。

  深交所的这种介入,是王石希望看到的介入方式,因为它针对的应该是华润与宝能系之间的背后关系。而华润与宝能系背后的关系,或者说有没有关系,恰恰是很多中小股东希望看清楚的。

  但是,监管部门的介入也是一把双刃剑。监管部门的介入,亦有可能对万科管理层不利。如果,监管部门对以下几件事情进行追究的话,那王石和万科也会很尴尬。

  一件事是停牌时间过久。万科停牌已经远远超过了6个月,甚至还得延长几天。而《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备忘录》规定:“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连续筹划重组的,停牌不超过5个月;筹划非公开发行的,原则上不超过1个月;筹划控制权变更、重大合同以及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购买或出售资产、对外投资等其他事项的,原则上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一件事是无目的性的停牌。已经有人指出,万科停牌时没有明确的重组项目,这种停牌是否涉嫌证券欺诈,是个敏感问题。

  当然,还有一个微妙之处,如果监管部门追究这两件事情,也算是自己打脸——当初为何没有注意到这两件事情呢?

  当然,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各打五十大板”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

  第二,再说一下领导层。

  在股东大会上,已经有人提出,希望王石同华润高层甚至更高领导层沟通。

  而6月27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夏季达沃斯会场内回应万科股权之争一事说:“只要有利于深圳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我们国资委就支持。”

  国资委的这种态度,并不十分的明朗。但是,如果万科宫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或者有不可收拾的危险的话,那领导层介入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因为万科宫斗涉及的问题太多。

  一个问题是央企的利益。华润在内部问题理顺完毕后积极的反对万科重组,反对深圳地铁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是因为自己的利益会在目前的重组方式中受损。作为央企,在目前的环境下利益受损不是小事情,所谓“守土有责”,这不是一时意气。而随着事态的发展,作为央企的主管,国资委不会置身事外的。

  一个问题是地方国企与央企的矛盾。万科目前的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地方国企与央企的矛盾。深圳地铁作为地方国企,要占据央企华润曾经的位置,这显然是一个不能让华润接受的现实。当二者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让领导层介入了。

  另一个问题是地方政府与央企的矛盾。深圳地铁的背后,其实是深圳政府。而地方国企与央企的矛盾,其实也是地方政府和央企华润的矛盾。2016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深圳地铁资产注入万科,获得了深圳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万科曾经对媒体表示:“深圳地铁与万科的合作计划,是获得深圳市政府审批的。”万科集团6月19日晚间就引入深圳地铁重组预案召开电话会议时,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称,“对此重组,深圳市政府的态度是市场化原则下乐见其成。”这样看,坚决支持深圳地铁的深圳政府,与华润难免会有冲突。这样一来,领导层岂可坐视?

  最后,如果监管部门及领导层都介入的话,那么最佳的结果就是妥协!

  我想,妥协是最好的结果。各打五十大板,或者各让一步,有何不可?下面,是我设想的几种结果。

  比如,重组成功,华润重回第一大股东的位置,王石及管理层留任。或者,王石离开,管理层留任,重组成功,华润重回第一大股东的位置。最差的结果,重组终止,一切恢复原样,再图未来!

  不管怎么样,极端性的结果是最差的一种选择。而妥协,是最佳的局面。

  其实,我感觉王石在股东大会上已经没有了硬扛下去的意思,也许他也希望妥协。所以,我们期待万科迷局X因素的出现,监管部门及领导层能够及时介入!

  (本文作者介绍:专栏作者,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新闻评论奖得主,iDoNews 签约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万科 华润 深圳地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私募新政第一天:板块“大崩盘” 中科招商一度损失157亿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