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去杠杆至少持续三到五年

2015年09月21日 07:43  作者:许维鸿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许维鸿 本文原载于环球时报

  中国经济去杠杆将是一个至少持续三到五年的过程,我们应对其保持“耐心且执着”的态度,对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充满信心。强劲的消费升级动力和十三亿人口巨大的内需市场,使得中国具有巨大的战略腾挪空间,应对国内外的经济周期挑战。

中国经济去杠杆至少持续三到五年中国经济去杠杆至少持续三到五年

  中国宏观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对经济体内过剩产能和库存的金融去杠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识。

  我国整体经济增速下降,一方面是去杠杆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则引发了国内外金融界对中国银行体系坏账问题的担忧,甚至开始怀疑人民币存在大幅贬值的可能性。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存量资产和金融投资的结构调整,实现宏观经济去杠杆,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如果没有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世界经济不可能这么快就走出低谷。但是,以“四万亿”为代表的投资计划,给了地方政府通过金融市场举债融资的渠道,也给了国有企业大规模扩张的空间,最终带来了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去杠杆挑战。因此,中国经济去杠杆“主战场”,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存量债务化解和盘活,最终重新释放经济的增长活力。

  地方政府债务去杠杆的工作,自2014年已“润物细无声”般地陆续展开,包括更大规模的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债务发行试点、政策性银行的存量债务置换、创建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等,而其重头戏无疑是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核心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机制改革。

  市场化的PPP项目模式,是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大量可借鉴经验。但是,中国在公共服务领域缺少有经验、品牌化的民营公司,可行性财政缺口的计算也是对政府和企业的新课题;更具挑战性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已经习惯了基础设施项目“一言堂”式的管理,即便不考虑既得利益,PPP项目的诸多流程,让一些部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也给PPP模式全国范围的推广带来阻力。

  比起地方政府的金融去杠杆,各级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之路,在经历了最近两个月股市剧烈调整后,可以预料将更加艰辛。当前,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企业治理制度,把传统上国资委[微博]“管人、管事、管资产”模式转变为“管资本”可能会是让国有企业焕发蓬勃生机的一个努力方向。毕竟,企业才是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源泉,而微观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升级,也是中国宏观经济避免空心化的基本保证。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求解中国经济的金融去杠杆,金融市场的现代化建设必然是改革的核心——通过建设新三板市场、区域股权市场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国有企业间接融资比例、提高证券化程度,是实体经济金融去杠杆的最佳路径。利用互联网技术,统一的全国性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也会为地方PPP模式提供更加高效透明的融资平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地方政府低成本融资的良性循环,激发地方官员改革的内生性动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经济去杠杆将是一个至少持续三到五年的过程,我们应对其保持“耐心且执着”的态度,对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充满信心。中国社会已经从一个投资性社会,迅速转型为消费型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强劲的消费升级动力和十三亿人口巨大的内需市场,使得中国具有巨大的战略腾挪空间,应对国内外的经济周期挑战。

  (本文作者介绍: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中国经济去杠杆国企改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股市中长期底部在2400点左右 负债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第一步 那些曾经的“互联网+”牛股 股市里危险的唯指数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投机是创新和实体经济最大的对手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A股为何“牛失前蹄”? 扫盲贴:美联储加息到底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