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曾为FT写过专栏

2015年07月24日 13:26  作者:徐达内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徐达内

  他反复感慨的就是一句话,怎么你们这群年轻的中国媒体人,要么已经转型,要么就是在转型的路上呢?每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都应该有一份配得上的媒体啊,就像NYT,就像FT,为什么你们都不想做媒体了呢?

我曾为这家日资媒体写过专栏那一年,我曾为FT写过专栏

  昨天半夜,我发了条朋友圈:“我曾经为这家日资媒体写过专栏。”

  嗯,听说FT要被卖掉,也有好几天了,但最后知道是被日经新闻买去,还是有些意外。价格嘛,反正跟我也没一毛钱关系,我不在意。

  大概10年前,我去参观过日经在东京的办公室,是一段日本外务省安排的行程。大概5年前,我去拜访过FT在伦敦的办公室,是我自己搭地铁摸上门的。怎么说呢,觉得都挺高大上的,区别大概就是日经更像格子间,跟日剧里的OFFICE一样一样的,FT宽敞许多,一群记者编辑看上去挺悠闲,拿着杯咖啡到处晃荡。对哦,还是日经做那个在外打拼的上班族老公比较好,FT就做贵妇人吧。

  因为给FT中文网写过几年专栏,所以,那天从桥下面摸进FT办公楼时,居然颇有点回家探亲的自我感觉。入口处也有个看门老头,矍铄得很,也开口问了我那几个哲学问题,你是谁,打哪来,去哪里。我说,我是你们在中国的FANS啊,中文网听说过没,你看,你背后挂着的这个大幅照片,就是中国啊,上海CBD啊。老头说,不会吧,这是中国?我怎么一直以为是印度?

  于是,我又运用我的CHINGLISH给这个殖民主义疑似残余分子普及了一下我大中国之改革开放伟业,告诉他,这就是一幅糅合了伦敦城以及陆家嘴景象的照片,什么印度,印度有东方明珠吗?

  这种受到轻视的情绪唤醒我了内心深处的民族主义,以至于后来FT中文网在伦敦的接头人魏城先生请我去享用据称当地最好的FISH&CHIPS时,我怨怼未消,极大地贬极了英国美食的水准——幸好后来他们告诉我,英国美食确实乏善可陈,我也没算冤枉他们。

  FT中文网北京办公室对面那家日本料理就好得多,咦,我怎么又说日本人好话了。说点FT中文网的好话吧。

  FT的数字化战略到底有多成功我不清楚,但FT中文网确实挺成功的,比另外几家西方媒体的类似产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知道,有些人会说FT中文网是不是搞了什么交易,以至于被墙的概率要低得多,但我总觉得,这有点诛心,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大学毕业后其实没怎么写过东西,当时我的朋友高嵩去FT中文网供职,到处找人写专栏,拉到篮里都是菜,我就凭着个媒体札记的名头滥竽充数了。再后来,居然张力奋总编也觉得这专栏有点意思,到上海来时找我共进早餐(这应该又是殖民主义残余作派),鼓励我坚持写下去。嗯,我这才知道,力奋先生居然算是我的复旦[微博]新闻大师兄,而且关键是,人家提高了我的稿费,虽然不是英镑,虽然只按篇数不按字数,但好歹也能补贴个家用吧。于是,跟我对接的编辑换了一任又一任,我却成了FT中文网上的钉子户。

  去年夏天,因为确实自感枯竭,在多次请辞后,我决意不再写作并通过FT中文网发表媒体札记,而是将这个产品转为了团队创作,只通过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送。于是,力奋先生又急急地找我共进早餐,向我阐述他对传媒业衰落的感触,以及对专栏风格会否波动的担忧,我记得,当时,我对媒体札记可以成为一个团队创作的产品振振有词,而力奋先生则是欲言又止,真是个悲伤的老头。

  再后来,在香港大学的一场中国媒体生态研讨会上又见到力奋。当时我已经听闻他将要辞去FT中文网总编辑职务,记得轮到他发言时,他反复感慨的就是一句话,怎么你们这群年轻的中国媒体人,要么已经转型,要么就是在转型的路上呢?每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都应该有一份配得上的媒体啊,就像NYT,就像FT,为什么你们都不想做媒体了呢?

  我没好意思回答。因为当时我已经开始创办新榜,我已经彻底厌倦了因为自己写下的文字而接到各种奇怪来电,那阵子,当有人采访我时,我就告诉对方,“与其说我是个文化人,倒不如说我是个生意人”。于我而言,新媒体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变得简单纯粹些,是啊,我就是想做成一门生意,我心倒也澎湃如昨,只不过拍打的是另一块礁岩。

  上周在莫干山开会,力奋先生来电,说到他的最新去向,已知的是阿里入资后的第一财经首席顾问,待定的还有另一处教职,嗯,这老头真是干劲十足,看上去比在FT时还来劲。结果,前天晚上,又接到我在FT中文网的最后一任编辑传来一份邀请函,说是FT中文网本月31日要庆祝成立10周年,让我回去聚聚。哦,这姑娘也要辞职创业了,也不知道力奋先生现在还有没有力气劝说一下?

  嗯,这么说来,FT中文网这个10周年的晚宴应该也要算在日本人的财务报表里了?我只祈祷,伦敦办公楼入口处里那幅照片不要换成银座夜景。

  (本文作者介绍:《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徐达内金融时报日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股灾后反思改进涨跌停板制度 股市维稳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 老艾侃股:轻指数重个股 提防期指周四效应 从科技股牛市中诞生的伟大公司 现在的股市就跟林妹妹一样 与王林合影的人不应该被嘲笑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AA制时点贵菜的人爱占便宜?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