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红利并非不可持续

2015年05月18日 08:59  作者:郑新立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郑新立

  虽然低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已经过去,但我国仍然可以挖掘劳动力供给的巨大潜力。我国农业劳动力尚有2亿多人,而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正不断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通过改革,我国人口红利仍可在较长时间内得以维系。

中国人口红利并非不可持续中国人口红利并非不可持续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但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解决问题的需求本身就是投资发展的机遇。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只要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以人口红利而言,虽然低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已经过去,但我国仍然可以挖掘劳动力供给的巨大潜力。我国农业劳动力尚有2亿多人,以现在的机械化水平一个劳动力可以耕种几百亩到上千亩地。通过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使之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集中,还可以把大批劳动力进一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正不断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通过改革,我国人口红利仍可在较长时间内得以维系。

  我国节能减排的空间也十分巨大。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我国要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把环保产业作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同时,我国要改革生态体制,健全环境治理的成本分担和市场交易机制,调动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还应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有很大集约利用的空间。比如,我国村庄和小城镇占地17万平方公里,人均占地是城市的3.5倍。经验证明,通过激励机制推动宅基地整理,可节约土地50%以上。

  我国技术创新的潜力也十分巨大。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申请技术专利数量已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2/3,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但受体制机制影响,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创新的潜力仍有待发挥。我国要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并努力使大学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

  资本的巨大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改革相对滞后,多层次资本市场仍不发达,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三农”获得金融支持不足。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准入的放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及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利率市场化有望短期内完成。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将有助于提高资本的产出率,并加大对技术创新,以及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的支持。

  总之,我国劳动力、资源、土地、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释放以上结构转换和生产要素的巨大潜力,不仅对当前稳增长意义重大,而且对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跨入高收入国家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作者介绍:教授、研究员、博导、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郑新立人口红利创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货币政策亟需加大宽松力度才能保7% 牛市中套现的三大“先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在牛市扣动调整的扳机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 2016年房地产税仍难以实施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高层讲话暗示企业汇率风险加大 解决雾霾的根本途径是成为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