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牛市基调仍将延续

2015年02月24日 20:25  作者:王汉锋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王汉锋

  全年来看,2015年A股将实现约20%收益的观点,而H股也将实现约15-20%的年度收益。只要中国政策保持足够前瞻性、灵活性,马年的牛市有望持续到接下来的羊年,羊年仍将有望是牛市基调。

1

  2014年我们持续唱多市场的观点可能有部分同仁有些印象。但马年的最后一个月,自2014年年中开始的中国牛市似乎放慢了脚步。全球范围“黑天鹅”满天飞,外围市场动荡不安;中国市场虽然央行[微博]动作频频,但大盘股似乎也不予理睬;互联网等主题则趁势猛涨。一时间,市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四年之中为大家所熟知“熊市”。在此背景之下,节后市场将如何演化?

  我们认为,2014年已经可以初步确认是中国历史和市场的一个大拐点。虽然未来过程仍将充满曲折,但自2014年中开始的牛市仍将在2015年延续。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认为,周期性的放松,虽然有些犹豫不决,但也在逐渐来到,这将有助于去除中国经济表层的周期性创伤;而持续的全面结构性改革,正在化解经济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和困难,增强中国经济中长期的持续性。全年来看,我们重申2015年A股将实现约20%收益的观点,而H股也将实现约15-20%的年度收益。

  从节奏上看,自2012年年底以来中小市值股票轮番上涨;而自2014年中以来,大盘股也出现惊人涨幅。因此站在2015年年初,大小市值股票已经经历了普涨。市场累积了较多的涨幅需要消化,并且隐含了较多的政策放松预期,而经济基本面依然没有起色。

  在这种背景下,当前市场依然需要消化前期过大的涨幅和过于饱满的放松预期,等待政策放松逐步落实、基本面逐步见底回升。对应地,在这一阶段,大盘股表现相对疲弱,而主题性的机会则受到追捧,特别是互联网等主题。

  未来需要持续关注几个方面来判断市场的转机:1)政策放松的进展及方式;2)国企改革的推进;3)三月初的两会将传递出什么样的经济工作及改革推进方向;4)注册制的推进及如何影响市场;5)京津冀及一带一路等主题。

  下面我首先将结合假日期间的感受,来谈谈对互联网等主题的看法,这是当下很热的话题;接下来谈谈对中国政策周期的理解,这对在中国市场做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最后,我谈一下“大”与“小”之间的选择。总体上,只要中国政策保持足够前瞻性、灵活性,马年的牛市有望持续到接下来的羊年,羊年仍将有望是牛市基调。

  第一、“两张网络改变中国”

2

  2015年的春节不少中国投资者可能感受过高速舒适的高铁,不少同仁还在网络上抢过红包,体现无线互联网带来的快乐和便捷。

  可能有同仁还有印象,我在去年年初(2014年)的时候,提过一个观点,即“两张网络改变中国”。这两张网,一张是物理的网络“高铁网”,一张是虚拟的网络无线互联网。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密”的国家,在这两张网上同等投资带来的边际效益比在其他不具备这样特征的区域要大得多。

  高铁网:春节刚过,我相信很多人已经体验过高铁是如何提高了中国的效率,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版图。如今,这似乎已在全球逐步形成示范效应,中国的高铁正在走向世界。预计不久的未来,中国的高铁网络不仅将改变国内的经济版图,也将改变中国周边区域的经济版图。

  无线互联网:这似乎已经勿用多说,春节期间抢红包的经历,已经让人感受到了无线互联网的魅力,这已经不只是技术,而正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形成新的无线互联网下的中国文化。无论在实体经济领域还是在资本市场,这张网已经热得烫手。

  无线互联网的奥妙在于,它将“重新”定义世界,即熊彼特所言的“破坏式的创新”。“重新”二字意味着,无论在之前是“领先者”还是“落后者”,在这种无线互联网带来的“破坏”面前几乎都是平等的。如此一来,这种无线互联网带来的“破坏式创新”其实也为之前的“落后者”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赶上甚至超越“领先者”的机会。

  当前中国正面临这样的机会。互联网及其对我们生活方式、工商业的改造与拓展是一件令人非常兴奋的事情,当前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概念的追逐可能只是个预演,中国也必将在全球的互联网领域里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独特天地。这一过程必将充满波折,但方向毋庸置疑。早在2013年就已经有互联网领域人士在高呼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正在告别“硅谷崇拜”。如今这已经不是预期而变成了现实。

  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层出不穷,有很多原创性,在很多领域并不对“硅谷”亦步亦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同时中国国内放松监管导致创业门槛的降低,中国正在经历一轮创业的热潮。不可否认,这其中有不少只是潮流的追赶者,前途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但这其中也仍将有机会走出类似如今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出类拔萃的阿里和腾讯之类的巨头。届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有望成为全球上最大的互联网行业,而非“之一”。

  在我们不断看到媒体在接连不断地报道中国部分制造业领域丧失竞争力、关门大吉的同时,我们周围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利用无线互联网或者其他方式创业的案例。这或者就是中国经济活力的初步体现。当前无线互联网的深度应用,不再是将中国的“新”、“老”经济严格对立,而有可能创造“新”、“老”经济融合和共同演进的机会。

  第二、中国需摆脱“政策紧缩陷阱”

3

  讲完“两张网络”,我们再看看另一个重要话题,即对政策周期的判断。历史的经验显示在中国做投资宏观政策是必须考量的变量。当前宏观和政策上,大的判断是随着物价下滑和增速低迷的确认,中国正在从“明松暗紧”的政策态势,过度到“明稳实松”的政策思路。但这个过程走得比较纠结和缓慢。为什么呢?因为目前中国的宏观政策亟需摆脱“政策紧缩陷阱”。

  什么是中国的政策紧缩“陷阱”?历史上,在一段时间的政策宽松之后,往往伴随的是经济过热、物价和资产价格飞涨,进而又导致一轮严厉的政策紧缩。而之后,即使经济从“过热”已经走向“过冷”、物价已经从“通胀”滑向“通缩”风险,资产价格也开始低迷,但基于刚刚过去痛苦的“经济过热”的历史,放松政策往往受到很大阻力。严厉的紧缩往往会比适宜的程度持续更长的时间而难以及时纠正。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政策紧缩“陷阱”。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而容易受共识推动,尽管这样的历史周期性发生,人们仿佛也很难从中汲取应有的教训。紧缩的政策往往难以根据最新的经济进展及时地得以纠正,“易紧难松”,最终经济为之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1997年至2002年间中国作为一个众多需求尚待满足的经济体就曾经经历持续通缩的痛苦,这就是中国落入货币政策紧缩“陷阱”的一个案例。在19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掀起了一轮建设热潮,政策对应有所放松,最终的结果虽然是增长提速,但也同时伴随物价飞涨、局部出现房地产泡沫。而随后到来的严厉紧缩虽然控制了通胀、刺破资产价格泡沫,但也使得经济增速大幅放缓。

  面对随后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货币政策虽然有所反应,但程度却远远不够。即使到了1998年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已经是负值,官方代表性的贷款利率依然高达接近6%,并在这一水平上持续了较长时间。过于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持续不能及时针对最新情况作出应对,最终的结果是,中国这样一个本该需求旺盛、蓬勃发展的发展中经济体,出现了长达四年的物价低迷,金融体系也面临巨额的坏账压力。

  类似地,在经历了2009-2010年政策放松带来的物价和房价大涨之后,当前普遍的共识是对于政策放松特别是货币放松的抵制。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严肃的官方讨论中,放松货币政策往往被视为“洪水猛兽”,得到几乎一致的抵制。

  比较流行的观点则认为,为了达到“去杠杆”和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我们要“忍受阵痛”,维持偏紧的货币政策。而更有甚者,则是将“放松货币政策”与“改革”对立起来,只要政策一放松便认为是“回到老路”,便是对改革的否定。这样一些观点甚至都出现在官方正式的文件中,可见我们陷入“陷阱”之深。显然,中国已经面临又一次滑入了中国特有的货币政策“陷阱”的风险。

  在市场化的国家,货币政策往往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来管理总需求。在经济过热时适当紧一紧、在经济疲弱是适当松一松,以减少经济的波动。而在中国目前,货币政策承载了太多目标,物价、资产价格、汇率等都曾经作为非明文的目标,近些年甚至连“去杠杆”和“调结构”这种几乎是不属于货币政策目标范畴,也进入了货币政策操作的目标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左右兼顾”导致的货币政策反应的迟缓,甚至是低效。

  好在近期各种媒体报道显示,当前“通缩”等字眼已经进入决策制定者的视野。相信随着更多决策制定者意识到持续紧缩的负面效应,更多的人意识到之前一些有偏差的政策执行理念,中国的政策态势仍将朝着“明稳实松”的方向转换。

  如果说中国这次经济下行,从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更多是结构性的原因导致,那么从2013年到目前,整个经济的疲弱跟政策未能及时调整有较大关系。现在政策基调正在弥补和纠正这种过紧的态势,这是值得欢迎的进展,接下来,需要观察这种调整步伐是否足够快、力度是否足够大。

  诚然,必须承认,放松货币政策并不能解决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但这决不能成为放弃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理由。当前比较合理的选择是,一方面要前瞻性地放松货币政策以降低滑入持续通缩的风险,另一方面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全面推进改革以达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货币政策放松负面效果的作用。

  第三、“大”、“小”机会更加均衡,时点选择不同

  过去几年的A股市场中,关于“大”与“小”的选择至关重要。2013年,小盘股表现大幅超越大盘;2014年,大盘股表现大幅超越小盘;2015年将如何?

  我们的观点是,在经历过轮涨之后目前大小市值之间的选择已经比较均衡。2015年“大”与“小”可能均有机会,但机会将更加依赖于个股的选择,而非单纯的“大”与“小”的选择。

  另外,二者机会的不同可能在于时点选择的不同。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部分时间,大盘股大幅跑赢小盘股,目前累计的涨幅依然较大,而与此同时之前的上涨已经隐含了较多的放松预期,目前放松虽然在进行中,但并未超预期,且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则迟迟没有到来。

  因此,在2015年的上半年,大盘股的机会可能会相对平淡,与之相对应的是小盘股及主题性机会的活跃。除了互联网之外,如国企改革、新能源汽车、京津冀、股市的财富效应等都是近期值得关注的主题。当放松的步伐进一步确认且实体经济显示出企稳回升的迹象,我们相信将是大盘股再次表现的时机。初步预期应该在二季度或往后的时间点,这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在中金和高盛等金融机构从事市场和经济研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货币政策股市牛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食品引发澳大利亚甲肝? 史玉柱“大嘴巴”喊话给谁听 保证粮食安全不一定非要靠自己 教育改革不能小打小闹 低油价为何难以刺激中国经济加速增长 那个给我寄酱鸭的四川农民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小米模式还能走多远?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