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大嘴巴”喊话给谁听

2015年02月23日 10:23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史玉柱的微博陈情,实际上是对长期处于科层化管制状态下的中国银行业,如何摆脱既旧体制的束缚,真正通过市场化遴选机制,引入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士的呼吁和呐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通过竞争机制引入专业人士,给股东创造价值。

史玉柱“大嘴巴”喊话给谁听史玉柱“大嘴巴”喊话给谁听

  史玉柱[微博]21日发布微博喊话,称民生银行新行长应该公开招聘。而对于有人劝其参加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他已“破坏安逸的退休生活,骚扰看美女的节奏”为由拒绝。

  我曾在沪上采访过史玉柱先生,至今还保留着那次访谈的录音。他不象任志强[微博]或潘石屹[微博]那样的大大嘴巴,不是很善于表达,但尊口既口,总是出语不俗。比如谈当年的还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只要是借的钱,一分钱都要还清。”谈商海沉浮的教训,他说“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巨人出事后)那段永远无法忘记的刻骨铭卡心的经历,那是一段怎样艰难的时光啊!成功的经验总是因放大而扭曲,而失败的教训才更加真实。”

  这回,史玉柱通过微博介绍自己鲜为人知隐士般的退休生活,“我现每季度去湖畔大学讲一次课,听一次绿巨人太阳能电站建设进展汇报。其他时间属私人的,我很享受这种退休生活。朋友劝我参加四月份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竞选新届董事。这会破坏我安逸退休生活,骚扰我看美女的节奏;大嘴巴还要缝起来,以免嘴大被请喝咖啡。顺便再大嘴巴一次,民生银行新行长应该公开招聘。”

  股东永远为利润而来。两个月前,史玉柱通过微博说,谁如果把民生的业绩做差了,我要打谁的屁股。作为大股东之一的他,那是带有玩笑调侃性。这回,他一反常态地高调代表广大股东陈情管理层,希望民生银行经营层应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公开招聘,显然暗藏机锋,不无所指。

  这家行刚刚“行长没了”,虽然是一家股权十分分散的民营银行,其经营层似乎也从未摆脱过某种宿命般的行政任命。史玉柱的微博陈情,实际上是对长期处于科层化管制状态下的中国银行业,如何摆脱既旧体制的束缚,真正通过市场化遴选机制,引入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士的呼吁和呐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通过竞争机制引入专业人士,提高经营绩效,给股东创造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四大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体系的主干网下,先后成立了10多家股份制银行(其中民生银行是第一家政府未参股的民营银行),加上其他的诸多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建立起来了。但是,银行经营层的行政任命从来没有减弱过,反而日益强化。

  银行体系内部泛行政化的科层等级制度森严,导致臃肿而庞大的低效率总部,中国银行业普遍的创新能力不足广为诟病。新技术面前,一个支付宝[微博]、一个微信红包的游戏,都能把恐龙般的大银行惊出一身冷汗来,什么支付宝要缴存款准备金,0.01元的红包也要交税,不都是他们鼓噪出来的。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和经营方式的深刻变化,银行业重组上市步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但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明显:行政过度干预,从人事任命到贷款规模,这难免会出现内部人控制的道德风险。

  自有资本金不足,动辄向资本市场抽血,股市一熊7年,银行股几乎都是白菜萝卜价。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通过畸形的利率管制保证万亿级的利润。历史上不良资产过多,直接融资比例不高,银行贷款与GDP的占比超过100%,银行体系承担着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在每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级阶段,商业银行停留在跑马圈地的竞争思维,注重市场占有率,忽视经营效率的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利率管制和垄断经营导致社会整体福利的损失和资源的错配,这也是银行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周期性风险不断循环积累的根本原因所在。

  商业银行的效率和竞争力,已成为新世纪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中国银行业在开放条件下能否有效提高竞争力,关键在于能否加快自身改革,提高行业整体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银行是一部风险机器,其所有问题,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效率和风险两大主题,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而矛盾的缓释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市场化机制上。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过程中,伴随着剧烈的技术进步、管制解除和各种金融创新效应,银行作为既是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企业,又是经营信用的特殊企业,一个管理的风险资产动辄以万亿计的银行,是复杂而庞大的风险管理系统,它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行政官员换个岗就能轻易掌舵的。这是史玉柱想说又没有明说的地方。

  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有赖于公众对其信心的维系。因为银行业是有限责任制经营的高负债性金融企业,行政经任命产生的经营者,极易为个人升迁而过度涉险,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威胁存款人资金的安全性,这些年银行不良资产攀升从一定意义上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金融市场信息有严重的不对称性,包括存款人在内的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出于对金融消费者和银行股东整体利益的考虑,银行业在追求效益和效率的同时,也要在审慎性原则下有效防范包括内部人控制在内的道德风险。

  本轮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以来,发生在多家央企和金融系统内的群体性腐败窝案触目惊心,说明长期以来由行政任命的经营层,权力构架不合理,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内外部监管双向失灵,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衡。

  制度缺陷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缺位或流于形式,必然给腐败和寻租提供机会。而有效遏制腐败,需要在制度层面完善对于权力的监督和控制,真正“把权力关于制度的笼子”。现代经营体制,除了授权制度之外,还必须同时是控权监督制衡机制,否则,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会闯祸。只有建立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这其中包括正确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体制,才能增强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

  (本文作者介绍: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陈志龙史玉柱银行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我们为什么看不惯王思聪们? 收入分配的真问题在哪里? 低油价为何难以刺激中国经济加速增长 那个给我寄酱鸭的四川农民 “走出去”的钱从哪里来?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在加拿大过春节想念我的祖国 小米模式还能走多远?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