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微博]
泛鑫的风险点在长达两年间没有被及时纠正,监管部门是否尽职,其间有无利益驱动下的监管俘获,甚至腐败问题,随着陈怡的归案,相信这些疑问自会大白于天下。
“跑路”只要与美女相伴,往往特别抓眼球。相对于那些远遁他乡、黄鹤无音的贪官、老板,跑路的美女似乎都跑不远。这回,上海最大保险中介——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美女总经理陈怡因公司资金链断裂,携款跑路,没几天就被上海警方押解回国。而近年,跑路的企业老板、银行行长,没见几个被抓回来的。[相关报道:女保险公司老板携款潜逃]
查了一下上海泛鑫的资料,这是一家突然爆红的公司,2009年之前还名不见经传,但2010年开始业务急速放量,2010年冒升至上海第一,并进入全国前十强,2012年的新单保费超4.8亿。
靠13个美女(加上陈怡本人)起家的“泛鑫”,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案发后发现,泛鑫采用的是一种“期缴变趸缴”的经营模式。它将保险公司原本的期缴产品(分期缴纳保费)“改装”后,变成了一次性付完本金的“理财产品”:作为保险中介的泛鑫面向保险公司时是分期缴纳保费,而客户交给泛鑫的却是一次性缴费。
举例而言,泛鑫收进来1万元的保费,可以分十年、每年交1000元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甚至给付的手续费高达第一年保费的160%,这就意味着,其代理收进来的保险费,在前一年半的时候里,可以分文不用交。显然,这巨额资金的沉淀给陈怡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她可以用来进行放贷或者资本运作,甚至头脑一热,卷款跑路。
我们要问的是,泛鑫这种行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监管部门是没有发现这其中可能潜在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还是睁只眼闭只眼?而合作的保险公司又是如何与泛鑫进行财务结算的?
根据保险代理相关规定,保险公司收保费一般不能在代理公司滞留,甚至都不能从代理公司走账,规范的代理应该是保费直接进入保险公司账户,其代理费和佣金由保险公司另行支付,显然保险公司为揽到业务,没有合规办理,内部风控也失效。
泛鑫能把保险费留在公司户头、能够随手“坐支”、甚至可以携款数亿出逃,之所以能得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合作的保险公司与其形成了长期的默契,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监管机构的默许。
在保险业的激烈竞争中,迫于业绩压力,只要能把量做上去,一些新进入市场的机构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上表现得非常激进,从这些年翻船的永安、新华人寿、中华联合等均可见一斑。不该由代理公司收的保费睁只眼闭只眼,给个账期,到期交回来就行。
泛鑫的风险点在长达两年间没有被及时纠正,监管部门是否尽职,其间有无利益驱动下的监管俘获,甚至腐败问题,随着陈怡的归案,相信这些疑问自会大白于天下。
这些年,新增保险机构近乎疯狂,逾百家保险公司、逾千家代理机构在一个市场进行地毯式作业。就象一个大家庭,生了一大群“孩子”,没有能力抚养管教,从小就让他们混迹街头 ,家长放任纵容的结果是,好孩子变成了小混混,小混混变成了“野孩子”、“坏孩子”,最终不闯大祸才怪。
前几年,新华人寿、永安保险、中华联合就发生过多起重大风险事件,或被行政接管或被重组。跑马圈地式的过度扩张、急速膨胀的背后是人才、管理和风控的短板。
在这个行业内,似乎“谁升起谁就是太阳“,“树起一杆旗,不怕没有当兵人”,小报纸上的牛皮癣广告,甚至连电线杆、公共厕所里上都贴出小卡片广告,口气大得吓死人,什么“世界500强企业招业务员”等,没有品牌、没有管理、没有业务基础、没有价值观,做一单是一单,贪大求快,急功近利的疯狂发展,对行业形象是一种戕害,同时也在不断累积风险,泛鑫事件就是透视行业乱象的一面多棱镜。
一叶知秋。泛鑫事件揭示了经济调整时期,狂飙突进的中国保险业的困境。销售误导、行业形象、保费负增长、业绩大幅下滑,行业风险事件不断增加的同时,大面积的“退保潮”已让许多公司不堪重负。
手头有个资料,中国人寿、太平洋寿险、平安寿险、新华人寿四大上市保险公司公布的2011年报显示,年度的退保金分别为365亿元、96亿元、44亿元、150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13%、42%、15.48%、95%。而到了2012年,这四大上市险企退保金总额甚至逾千亿元,这是中国保险业长期粗放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问题容易被掩盖,而经济进入下区间,积累的矛盾就容易“迸发”。应该说,中国保险业到了需要全面体检的时候了。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