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文
非法集资的,现在是被拿下了还有等着被拿。老实本分经营的该怎么转?这个行业的问题在于先前这些坏孩子在拼命烧钱,你也得跟着烧钱,不烧投资人就跑了。现在坏孩子被抓起来管住了,其实对于好平台而言是机会,良币终于有希望保住了。
这篇稿子回答三个问题:
1.为什么我要倡导P2P的延续性创新?
2.为什么先前的P2P发展是一条死路?
3.广大P2P从业机构该如何转型求生?
先跟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关于对于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是把互联网金融视为一种颠覆性的创新,甚至有部分学者把互联网金融视为独立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外的第三 种融资模式。这一观点应该说影响了13年、14年这两年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记得,当时马云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署名文章,把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区 分开,将金融互联网视为传统银行基于互联网开展的业务,将后来蚂蚁金服做的很多事,贴上了互联网金融的标签。
最早在2014年上半年央 行出具的一个报告上,也有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两个词。但在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位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 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官方实际上是将互联网金融更多视为传统金融也可以大有所为的延续性创新,相应监管也是基于现有监管框架,体现了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概 念的全面反思。
对于所谓的“破坏性创新”,我的评述是:以一定偶然性成功的、事先未能预料到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的界定必然是事后的,而非事先的。因此,“破坏性创新”应该是一种市场试错型的创新,而非计划强推的创新。
但在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占GDP高达3倍以上的当下,这些新兴企业树敌过多,使得传统金融缺乏安全感,传统金融困惑互联网金融是不是就是革自己的命,双方 的合作浅尝辄止,并未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应当以延续性创新主导,这可能是互联网金融无序发展的几年得到的宝贵教训。
回到P2P,实际上克里斯滕森认为:是不是破坏性创新取决于有没有提出新的价值主张。在我来看,P2P没有提出新的价值主张,因为它实质上也是探索如何以更低成本、更为便捷的方式服务借款人,无非是用了互联网的手段,创新了商业模式。
对于P2P创新性质的界定,完全取决于跟什么做类比。是跟银行(间接金融)做类比呢,还是跟券商(直接金融)做类比呢。我在15年4月出版的《P2P:中国式高收益债券投资指南》中将P2P视为中国式高收益债券,一直是把它跟券商比。
lending club是美国自投行兴起,使得大企业脱媒、垃圾债券兴起,使得中小企业脱媒后,第三次脱媒的开端,脱媒的是个人消费者。中国由于垃圾债券市场基本不存 在,实际上监管试图推动的作为信息中介平台存在的P2P,肩负着的是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脱媒的双重重任。
跟银行比,所谓的去信用中介模式的P2P是颠覆,跟券商比,只是投行文化的衍生罢了。这是第一个问题的阐述。
第二个问题实质上我想回答的是为什么先前P2P之路是条死路。
我先前困惑一点:搞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的每天忧愁怎么收齐会费,搞网贷协会的为什么那么多P2P挤着想入会交会费,同样是做小贷,为什么差异那么大?
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钱是不是自己的。小贷公司的钱是自己的,最多向银行融点钱,银行还不愿意多给。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小贷公司借助P2P做小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尽管没法出表。
P2P的钱呢,几百万的注册资金还不是实缴,就搞起来上百亿的成交额。不是用自己的钱,投资人为什么愿意给钱呢,看背书能力。先是自己给这些项目背书, 把他搞成类银行,你不是不相信我的风控嘛,怕项目坏掉,钱回不来,那我跟你说我来担保,本息保障,保证还钱。投资人看到十几个点的收益(实际上13年我自 己投的都是24个点),激动啊,银行才2、3个点,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的。
投资人也就不再看项目风险,看的是你机构和合作伙伴的背书能 力。自己的背书能力不行,怎么办,那我就找人给我背书。找国企找上市公司入股,出不出钱另说,出名头即可;在央视打广告,请名人站台,哪怕知道那个注册在 香港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是山寨协会,只要名字霸气我也要交钱加入。钱不是我自己的,所有费用是投资人买单,至于存不存在真实的借款人,可能也没有投资人会关心,只要我按时还款就行。还款的钱可能是后来跟进的投资人,这就是这个行业出来大雷的逻辑。
现在很多业内人士基本是想跟P2P撇清了。包括我这周要送去印刷的新书《P2P向死而生:科技投行赢得大未来》,有业内人士建议我别用P2P这个词。
我想说的是,P2P改成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是这场闹剧后我们得认真思考些东西。透过这场乱象,我们要看到两点:
(1)这个市场是否被过度增信的,用增信取代征信,最后酿成了这样或那样的悲剧,值得庆幸的是更大的玩家还没来得及进来,所以不是千亿万亿的雷;
(2)这个市场的看门人是否发挥了作用,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市场自发形成的一些第三方机构其实有做些风险提示,但并不成功,投资者的贪念在推波助澜。
做个整体评估,互联网金融的乱象微观机制层面的问题起到的作用其实远大于宏观政策因素。
最后一个问题:该怎么转?
非法集资的,现在是被拿下了还有等着被拿。老实本分经营的该怎么转?这个行业的问题在于先前这些坏孩子在拼命烧钱,你也得跟着烧钱,不烧投资人就跑了。 现在坏孩子被抓起来管住了,其实对于好平台而言是机会,良币终于有希望保住了。ok,好孩子们怎么过日子呢,现在感觉像冰河期,我怕冷,我怕一脚踏进恐龙 乐园。
在我而看,做小贷行业的大底还是能继续做小贷行业的,没有人非逼着你通过线上融资吧。你的平台流量反正也不多,每年花那么多钱获 取线上投资人,还不如关掉。关掉是为社会节省资源,也就那些搞数字营销的会悲叹几句,你要找机构的钱,只要你的资产质量过关,机构的钱现在肯定比散户的钱 便宜。现在是资产荒,机构都在找资产。实际上,15年4月我写的那本书就是谈P2P怎么对接机构投资人。
15年底对接机构投资人已经开始成风气了,很多小平台会消失,但搞平台的人可能就变成了线下资产供应商。能不能有机构买,看资产,机构没有散户好骗。
其实13年我接触这行业的时候,有创业者梦想着一站式理财、金融超市。监管落地,堵住了P2P成为金融综合超市的可能。对于大的平台呢,这些大平台前期 花了那么多钱买流量、获得客户,不会甘心只做个P2P的,单纯做P2P小贷,也是浪费流量。本身也不符合互联网企业前期烧钱获得客户后期变现的逻辑。
那么怎么办,拿牌照。有些自己的母公司有牌照的本身就可以直接上架干,有些自己没有牌照的也在到处琢磨着拿牌照。我说的拿牌照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自身资产 上架合规性问题,要拿的网贷牌照(准)、交易中心牌照(准),而是说各种代销牌照,还有一些金融牌照。金融经营本身就是牌照经营,所以这几年牌照还是越来 越值钱。
有点沮丧吧,不是说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就是传统金融,怎么传统金融的牌照越来越值钱了?因为你没有牌照,做这些事情就是不合法不合规。合法合规是解决你的身份问题,没有身份,你有再多梦想都是空谈。
所以我说,趁着资本市场对你估值还高,互联网金融还没被打成一潭死水,赶紧弄牌照,有牌照后你那些几百万投资人,才有希望真正变现成你钱袋子里的银子,你才有未来的大展宏图。
(本文作者介绍:)
责任编辑:张彦如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