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体现平台对投资者利益的珍视

2015年01月08日 18:20  作者:嵇少峰  (0)+1

  文/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嵇少峰

  微财富作为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在中汇事件中主动承担了法律上本不该承担的责任,体现了平台对投资者利益的珍视及持续发展的决心和勇气。

1平台兜底体现对投资者利益的珍视

  新浪微财富通过《关于中汇盈事件处理办法的公告》,宣布与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实现本金和利息的到期兑付,以最终选择“兜底”的方式将此事件暂时画上了句号。微财富作为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在此次事件中主动承担了法律上本不该承担的责任,体现了平台对投资者利益的珍视及持续发展的决心和勇气。

  我曾在2014年9月5日《为什么说商业承兑汇票才可能是P2P票据贷的终极选择》一文中详细描述过P2P银票贷的三点致命硬伤,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指出“银票之所以难以成为P2P平台的资金出口,其根本原因仍在于银票的正常变现通道是银行贴现,资金来自于银行间同业市场,其性质大都为银行闲置的头寸性资金,其成本是极低的。

  P2P网上吸收的资金,要与银行及传统贴票公司拼成本来获得稳定的银票来源,是无法长期实现的”。而中汇盈给出了12-18%的两至三倍于市场行情的贴现率,只能是欺诈行为,它本身违背了市场规律。

  撇开具体的票据技术不谈,中汇盈事件实际上再次反映了当下P2P金融市场的几大焦点问题。

  一、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P2P信贷产品均是传统银行产品的次级贷,甚至是小贷公司及典当公司的次级贷,基本没有实质性创新,而且它们的风险均超过了传统的同类产品,是极不安全的。

  从P2P当前的金融生态来讲,根本无法完成健康的闭环。无论是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租赁、票据融资,还是应收帐款保理、股票配资及个人消费信贷、汽车金融,这些所谓的P2P创新其实一直是银行、小贷、典当及民间投资公司的传统产品,只不过使用了网络募资渠道,其营销手段、操作手法、风控技术均与传统渠道无异,而且绝大部分P2P的融资成本均高于这些传统的渠道,P2P凭什么革传统金融的命?又凭什么能够生存下去?

  就拿银票贴现来说,银行与民间票据公司的流程管理、风险控制、票源渠道均优于绝大部分P2P平台,其贴现率更是远低于P2P票据平台,P2P银票贷最终只能轮为次级银票贷。小微企业贷、融资租赁、应收帐款保理业务也是如此,股票配资更是典当公司玩了多年的产品,在这些产品的流程及风险控制方面,传统金融的技术、能力均远超当下的P2P平台。

  P2P轮为次级贷的原因极其简单,技术均为仿效与照搬,而资金成本远超过传统金融或准金融机构,装什么高帅富?

  二、当前的P2P跑路并不是偶发现象,而是一种必然。高收益必然是高风险,这个千古不变的真理,竟然被一帮所谓大数据、互联网思维烧热的狂人弃之而不顾。与这帮狂人真正探讨信贷产品及风控细节时,均左顾而言他,一但词穷语尽便拿思想落后的大帽子盖人,用普惠金融的道德高度进行掩盖。试问高收益被投资人刚性拿走了,谁来承担高风险?全世界哪种技术能够做到高收益低风险?

  从当下P2P的产品特点看,过高的投资收益与放贷利息,最终形成的巨大风险成本必将由参与者承担,而目前没有释放的技术通道,最终承担风险的顺序只能是P2P平台、P2P通道机构――第三方担保机构――P2P股东方--投资人。任何参与方均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将风险向后者延伸,但轮谁中枪,不刚性兑付的结果就是牺牲商誉、退出江湖。这是一个极其荒谬的商业模型。局中人均在赌自己能够步LC的后尘,殊不知LC的商业模型根本未承担主要的信贷风险。

  在当下这个生态圈中,最大的获益者只能是借钱不还的骗子。那些一时获得高息回报的火中取栗者,那些获得高估值风投的平台创业者,一日不停止投资或未直接变现,最终也难算是盈家。刚性兑付堵死了风险分散的渠道,让信息中介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投资风险,是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大家均做成纯中介,不承担风险可行否?结论是否定的。因为中国当前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太高,国家信用使大量政府平台、国有企业无度挥霍信用,浪费了太多的信贷资源,拉高了低风险信贷产品的市场价格,从而推动中小微企业及民间融资成本的上升,远远超过了企业能够承受的安全边际利率。如果P2P再将风险成本加给资金方,则资产端的产品价格将不可避免地走向高利贷,结局仍然归于失败。

  根据国外的经验,真正的P2P本身就是小众的极其细分的市场,利用狭窄的数据模型获得有限的生存空间,哪是全民P2P的状态?事实上当下的P2P本身已大都演化为民间金融的另类生存,而民间金融的生生死死自古有之,在经济下行期大规模跑路又有什么奇怪?在我看来,跑路的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2015年出现极大规模的开办潮与更大规模的跑路大军应是大概率事件。

  三、在不安全的P2P信贷模型基础上构建的通道类、ETF类、分散类衍生品,均是不安全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P2P平台的风险识别难度极大,对合作机构的风险筛查也基本无法完成,以高息的传统信贷产品为基础发散出的各种金融数据分析模型,最终只会是花拳绣腿,下盘稀松。

  华尔街的教训历历在目,各种华丽的包装本身改变不了次级贷的本质,更何况当下P2P产品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华尔街相比还差之千里。在当下投资人与行业中人均陷于浮躁之时,拿钱买教训自不可避免,而且就在当下。如果从真正的资产负债表分析,除极少一部分公司还能刷存在感外,大部分公司在本质上已经破产、资不抵债。

  四、当前绝大部分P2P平台均无法盈利,通道类平台更是象融资担保公司一样苦逼。群雄并起、妖孽丛生的P2P江湖早已不再是屌丝的创业天堂,巨大的引流费、公关费、IT系统维护费、人力成本已远远超过常人想象,3-6%的P2P平台过手费用根本无法覆盖成本,而1-2%的通道费更远低于接近死光的融资担保公司的平均收益,刚性兑付的风险成本将成为所有P2P的财务恶梦。

  面对信贷顾客质量普遍低于银行甚至小贷公司的现实,P2P水下的信贷不良率将会将所有拼爹的变成坑爹的,将所有无爹可拼的变成游民或骗子。一个不正常的商业模型,在一个不正常的信贷大气候中逆势兴起,繁荣的背后必将会是一地鸡毛,谁是能生存下来的乱世英雄?

  五、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要形成良好的生态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还是不良事件的善后处理,P2P均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本次事件,微财富除采用司法手段外,还主动引入了第三方资产公司进行合作追偿,这种模式还是值得肯定与同行借鉴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云计算、大数据、IT模型分析等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但不表示随便架个网站就拥有了这一切。当下的P2P金融仍处于原始的初创阶段,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开放协作的基因去拓宽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真正利用好前沿信息技术使之与传统的金融产品、行业经验进行整合与再制造,这才是每一位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包括传统金融从业者的历史使命。

  (本文作者介绍:曾在央行、银监会从事金融监管工作16年,后加入私募并创建融资担保公司,现为江苏金东小贷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P2P票据理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中石油异动惹祸 周五仍望现上涨定律 电改之后电价是否能hold住? 深港通核心不在“通”而在“融” 怎样管住国企的胸器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网贷暗示提供刚性兑付 去担保之后怎么办? 美国人全球搞联盟中国怎么办? 远离权贵勾结企业家才不会焦虑 加拿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移民 最牛的股市和放缓的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