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彭博对经济学家的调研,12位经济学家中有9位均认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增速今年会滑落到7%以下。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长7.2%。这一增速低于2014年的9.8%以及2013年的13.9%。
调研还显示,有6位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消费者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6.5%-6.9%之间,而去年是7.4%。失业率方面,有7位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的城镇失业率会从去年的5.1%上升到5.3%-5.5%。
降低人工成本明确写在广东省的供给侧改革方案中。到2016年底,广东省要为企业减负约4000亿元,企业综合成本较2014年下降约5%~8%。同时,最低工资标准冻结两年。
彭博写到,劳动力成本增幅放缓可以让中国的企业更有竞争力,同时帮助企业进行结构性改革。
况且整体经济在放缓,企业盈利水平越来越微薄,“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能指望工资增速还和以前一样快。”其援引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Louis Kuijs提到。
该研究院此前还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于美国(如图1)。而两国之间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相差悬殊,则丝毫未见改善(如图2)。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尽管2014年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已经比2013年上涨约10%。但若按每天8小时计算,制造业平均年薪不足5万人民币折算下来,平均时薪仍然仅为4.5美元,处于美国最低时薪的水平线上。
根据单位劳动力成本=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不难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低下,造成了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攀升。
分析师Gregory Daco和Jeremy Leonard在报告中写道,中国的薪酬增长远远超过生产效率的增长,叠加人民币走强的影响,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4%。
两位分析师还称,尽管美国制造业现在面临美元走强、页岩能源投资锐减的逆风,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制造业仍具强劲的竞争力。
这个判断是有依据的,如上图2,从2003年至2016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约40%,超过德国(+25%)和英国(+30%)。尽管同期印度和中国的产生效率已经接近翻番,但相较而言,美国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仍然要比中印高出80%到90%。
2月中旬,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批评过《劳动合同法》,称其导致劳动生产率过低: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约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导致劳动生产率太低,损害劳动者的利益。工资刚性增长脱离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
但是工资增速下降可能会拖累消费。中国正从以投资和制造业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向消费为驱动力的增长模式。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本文作者介绍:)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