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理财平台倒闭前的三大信号

2016年04月05日08:52    作者:夏心愉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夏心愉

  某些理财平台资产端有什么具体项目含糊不清,对借贷企业是谁及其财务情况能瞒则瞒,但在资金端交易量却可以高达数百亿,或是在前一年基数已经不小的基础上,这两年能实现融资数额翻番、甚至翻几番的增长,这本身就已有悖“常识”。

警惕这些回光返照的理财平台警惕理财平台倒闭前的三种迹象

  当前,民间理财机构良莠不齐,问题理财平台正在逐渐暴露。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有着变相自融自担、挪用资金等不规范操作的平台,实际已只能靠借新还旧维持资金链,并且债务“雪球”不断滚大。

  “我们从今年以来就在不断‘拉人头’、建新团队、给业务员各种名头的奖励,就是为了能加大融资。”王威(化名)说,这是其所供职的平台“撑下去”的办法。王威是东部某城市一家投资总额已突破300亿的理财平台业务团队负责人。

  而投资人陈某则向“愉见财经”表达了他的担忧。他在某平台的投资款,在早前,如果需要取用,只要愿意牺牲部分利息,就可以在两三天内全部提款;但他最近有同样需求时,却被告知了一个新规:可以提款,但每个工作日最多只能提款20万。陈某在此平台的投资额已接近600万,就算他每天都提款,也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取完。

  眼看着问题平台一个接一个被曝出,理财平台的提款新规加重了陈某的焦虑。“我都担心这公司一个月里会不会也出事。”

  上述平台的新做法虽各有不同,却并不鲜见。在资金链或已暗中紧绷之际,理财平台会有一些相似的操作手段。“愉见财经”就此话题采访了若干平台的员工及投资人。

  1、“回光返照”迹象一:依托“奖励政策”逆势扩张

  王威说他明显地感觉到,今年其所在的理财机构为了稳住产品销量不下滑,已经花招百出。王威总结了三大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理财顾问团队的扩招。作为团队主管的王威,之所以肯接受“愉见财经”的采访,最初的目的恰恰是希望能让记者帮他去业内打探其它平台、尤其是已经出问题的平台是否有人要跳槽,而他的团队急需扩容。

  “今年新设了一个‘满编奖’,就是团队定编几个人就需要招满几个人,招满就有奖励。”王威正为了这个奖金而努力,同业有客户人脉的理财经理、保险公司那些编外的代理人等,都成了王威想重点“猎”来的人。

  扩招的目的就是拉动融资量。第二个方面,是公司在年后对业务员抬高了业绩提成,并且新设了分档次的奖励政策。打比方说,原来客户经理每月做到100万才有奖励,现在50万档次也给奖励,对新员工还新设了20万档次的类似“新人达标奖”等。

  第三个方面,是对客户加多了奖励方案。比如年前为了冲量,奖励全平台投资额最高的两个账户以某品牌名车(使用权)。

  对于这种给到客户的新增奖励方案,某近期资金链问题已见诸报端的理财平台的一名投资人黄某也向“愉见财经”反应,该平台搞了游轮包船出游的回馈活动,并通知老客户因多出来500个位子,因此“存量资金在30万以上的老客户,只要愿意续投10万就可以参与”。在这样一个理财平台的“多事之秋”,投资人也变得“多疑”。该投资人向“愉见财经”询问:“10万资金都当宝了,是不是说明平台资金真的很紧张了?”

  一名金融机构的宏观分析师在接受“愉见财经”采访时称,在经济低速发展周期里,“资产荒”是金融机构普遍遇到的困境,连银行业都在为寻求好的贷款企业、稳住信贷资产质量而犯愁,规模扩张已经集体放缓。面对一样的市场环境和优质贷款项目难找的问题,如果理财平台飞速逆势扩张,这就需要投资人多长个心眼,多问一句“为什么”。

  话分两头讲。能逆势扩张的理财平台、网贷平台等,其中不乏个别平台的确找到了好的业务模式或合作伙伴,比如打通了某个行业供应链上的前后端从而形成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等。

  但即便如此,“愉见财经”在采访中发现,一来,有风控经验的理财平台管理者善于将规模扩张速度控制在合理范畴内,以使风险不会太集中;二来,越是操作合规的平台,对其业务模式细节和投资人资金投向标的的信息披露就越是透明;三来,理财平台不会和实际借款企业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有些借款企业甚至直接就是理财平台的控股股东或子公司)。

  由此,某些理财平台资产端有什么具体项目含糊不清,对借贷企业是谁及其财务情况能瞒则瞒,但在资金端交易量却可以高达数百亿,或是在前一年基数已经不小的基础上,这两年能实现融资数额翻番、甚至翻几番的增长,这本身就已有悖“常识”。

  “如果平台能够做到投资款与外部标的一一对应、资金投向规范,就不会恐慌性拉动规模。恐慌多半是因为平台自身资金已有亏空。”上述分析师说。

  “e租宝”就是一个前车之鉴。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6月底,e租宝成交额累计80亿元,到2015年12月8日,这一数字已达745.68亿元。如此庞大的体量具体对应了什么资产标的?直到平台被查,投资人自己都说不上来。

  2、“回光返照”迹象二:取资金逐步受限

  一头增加资金流入,另一头,也要截住资金流出。

  上述投资人陈某遇到的问题是,本来只要牺牲部分利息就能取出的投资款,近来已有新规定,每个工作日最多只能提款20万。陈某在此平台的投资额已接近600万,就算他每天都提款,也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取完。

  上述资金链问题已见诸报端的理财平台投资人黄某也遇到了类似“提款政策变化”的问题。但也许是黄某所投的平台理财经理缺乏管理的原因,黄某称,自己和同事在同一个平台不同的理财经理那里购买的产品,要求提前赎回时,自己的同时成功了,但她的理财经理却“一口回绝”。

  黄某给“愉见财经”发来她和理财经理对话的微信截屏。理财经理表示“一年期产品不能提前赎回”。但黄某称她购买产品时,理财经理曾经表示可以提前赎回。

  3、“回光返照”迹象三: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大股东频繁更迭

  “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换人很正常,但如果几个月内频繁换人,或从董事长、法人到高管层都大面积换人,是比较蹊跷的。”上述金融机构的宏观分析师说。

  “愉见财经”此前跟踪调查的某知名供应链企业关联的P2B金融平台,就曾在2014年8月变更法定代表人,同月变更投资人(股权),9月变更监事,10月再度变更法定代表人。且根据公司一名前高管透露,在此公司两易法定代表人的背后,最后被替换上的法定代表人还是一名社会招聘的年纪尚轻的新员工。

  2014年底,该家供应链企业资金链断裂。

  某近期被媒体曝出资金链出现问题的理财平台,日前也在其官方微信渠道发布了新任命通知,根据通知,平台的董事长和总裁全部换人且任命“即日起生效”。就此最新人事任命,通知中未提及任何董事会决议,难免让外界联想到“换得仓促”及背后的公司治理章程和合规问题。

  查找法律咨询类网站或搜索引擎不难发现,关于公司破产前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股东的追责、财产转移类问题比比皆是。

  (本文作者介绍:夏心愉,80后媒体人,第一财经“愉见财经”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愉财经平台)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P2P 理财平台 e租宝 跑路 诈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二次行情成功启动 3200是下一目标位 老艾侃股:社保不承担救市任务 等待二次启动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