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专家叶广霖表示现阶段股市不适合企业年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7:13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蔡臻欣 发自上海 “无论是对整个企业年金市场的外部监管,还是对市场参与各方,我认为都应当着力遵循一个高透明度的、公开公平的原则,这是整个年金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叶广霖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屡次提及了这个话题。
叶广霖拥有超过20年为欧美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企业设计及推行雇员福利与退休金方案的经验,曾担任中国香港精算学学会的成员及退休计划组主席,是美国精算师学会认可精算师(FSA)和美国特许财务分析师(CFA),目前他是华信惠悦(WatsonWyatt)咨询公司中国雇员福利及精算部首席顾问精算师。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将如何影响内地的企业乃至金融市场? 叶广霖: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表明内地已愈来愈将雇员退休福利设计置于重要地位,而这在欧美和中国香港地区已经是非常普及和成熟的了。 我认为整个制度确立的方向是正确的,当然在运作模式上有许多需要探讨和摸索的地方。就企业年金的建立对内地金融市场的影响而言,由于企业年金方案一般长达20~30年,需要一个相对平稳的投资市场,而股票市场现阶段的结构性风险较高,不太适合年金投资;相对而言,存款及债券则较为适合,因此,企业年金的建立可能会对债券市场和银行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银行而言,我们看到在此次年金“选秀”中,不少银行都同时获得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资格,这对于银行扩大服务范围、建立更广阔的渠道也是颇有裨益的。在香港特区,汇丰银行占据着强积金市场约60%的份额,而内地的银行,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银行,拥有服务网络宽广、客户来源多样化等竞争优势,通过与企业雇主间的一些战略性合作,将有利于银行朝着综合性、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财经日报》:根据经验,你认为内地年金市场目前亟待解决哪些问题? 叶广霖:首先是要建立企业及其员工对企业年金制度的信心,特别是要借鉴成熟市场而建立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以畅通的渠道帮助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企业员工及时反馈信息。 我注意到目前的年金运作管理办法并不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这可能会给企业和员工在一些情况下,如要提出诉讼和追讨赔偿造成一定困难;其次是一个税制的统一问题,目前内地年金税制尚待完善,包括对企业供款、员工供款及福利的税制规定;此外,若不同省市能协调好各方利益,采用同样一套年金的税制,则更为理想。 《第一财经日报》:在成熟年金市场运作模式中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呢? 叶广霖:首先,英美和中国香港地区都采用普通法,这一点不同于内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信托法已经非常完善,企业年金的管理者和参与方均具备丰富经验,可保证年金的运作更加透明、公正、公平;其次,是企业对年金管理的重视,美国一些管理完善的企业会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主动与经办机构定期联系,审阅其表现,中国香港地区则更偏向于强制性;再有,明确的年金税制,允许企业通过年金方案设计来降低税收,合理避税,这成为促进企业成立年金计划的动力。例如在中国香港地区,年金是企业的成本之一,一般需要税前列支,在企业年金供款中,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5%缴费是可以享受免税的。 《第一财经日报》:你怎样看待年金市场的风险因素? 叶广霖:我认为主要有信用风险和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的解决之道是建立一套良好而全面的法规,我感觉内地一些机构缺乏一个信托的概念,认为钱拿来了就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地用,这会导致很大的信用风险。 而投资风险的管理则在于企业和员工的自我教育,明确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就企业而言,要确定自己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不能片面追求高回报;而这种观念也需要通过对员工进行投资教育而使他们接受。在最近与内地企业的交流中,我发现许多企业的员工对年金计划的概念还很模糊,似乎只是一个新闻事件,与个人无关。事实上成熟市场上许多企业会将年金计划的制定权力直接给予员工,由他们通过协调来选择计划,最后再选定相关产品,这相当于是每个员工的个人理财计划。因此投资教育以及相关知识的及时更新是必不可少的。 控制风险的另一个要点是建立监督机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