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范瑾 发自北京
第1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在即。如果在9月1日到5日期间你碰巧有时间到国展一逛,可能会邂逅一帮狂热的“哈迷”在某鲜亮的展区争相试戴各种和哈利-波特有关的饰品、手表,并为自己喜欢的产品投票。
这是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代总经理焦国瑛女士坚信不疑会出现的场景。她一再叮嘱公司市场部主任:“展区不够大啊,到时不行的话马上转到我们另设的区域!”她明朗的表情让人很受感染。
8月30日,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和香港恒丰金业科技(获得哈利-波特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2年的特许经营权)签署合作协议,中图正式成为哈利-波特的内地代理商。
中国市场:图书衍生品的“处女地”
中国潜在的出版及其衍生品市场多年来一直被国际出版界视为“最后的边疆”:中小学校和大学的注册学生总人数将近2.5亿人,从世界标准看,仅这一数字就足以使它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
但这个广阔疆土出产的价值并不让人乐观,尤其是出版物“副产品”领域,可谓一片萧瑟。在国外图书出版已经带动起成熟的产业链条的情况下,中国的图书出版衍生产品似乎仍是正待开发的处女地。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今年3月报道,随着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电影、DVD和其衍生商品在全球的热卖,“哈利-波特”俨然已成为一个世界品牌,而且这一品牌的估价已经突破10亿美元。一项粗略的统计表明,哈利-波特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在“哈利-波特”经济中,衍生产品的收益占到总量的70%以上。
探索日益主动、清晰
近几年,构建更长更有价值的图书产业链逐渐成为出版界关注的话题。
8月30日召开的国际出版论坛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提到了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出版集团可以根据产品的内容选择多种媒体和介质,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增值活动;同时出版集团也可以根据内容开发相关的衍生产品,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他认为动漫领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已相对清晰:以动漫周刊为先导,以动漫图书为依托,培养本土的漫画家,在市场中打造成功的形象和内容,并以此向电视片、电影、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延伸,进而扩展到玩具、文具、服装、食品、游戏、手机等关联产品领域。
有类似看法的应该不止陈昕一人,但是倾力实施者寥寥。2004年畅销书《狼图腾》的出版人金丽红曾表示:“建立产业链绝对是个方向,各种产品可以互相带动市场。”但是如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似乎还是一个很远的问题:《狼图腾》影视版权已被影视公司购买,“但其他衍生产品应该怎么做还没有想好。”
焦国瑛也向记者透露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今年之前,人文社曾在与哈利-波特相关的贴画、明信片等方面作过一些尝试;今年,中图终于再走出一步,主动和香港恒丰金业科技洽谈代理哈利-波特相关产品的业务。是否冒险?
焦国瑛表示,哈利-波特单卷100万的销售量在国内出版界是很少见的,并且“哈迷”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即使不懂英文也会积极购买英文版图书,同时购买中文版。而图书的衍生产品如果在合理的价位,质量又可保证的话应该没有很大问题。中图显然对哈利-波特饰品、手表等的销售充满信心。
但中图也表示,他们还没有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调查。图书博览会期间的活动算是第一次调研。而在国外,销售此类商品之前发行方和制作方已经对产品的前景做了许多调查,确定了目标人群,然后才开始销售。
中图是不是在冒险呢?中影公司在去年哈利-波特上映时,也曾经把华纳生产的相关产品引进销售,甚至开了哈利-波特专卖店,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随着电影放映档期的结束,相关纪念品的销售也进入了尾声。
不管怎么样,开发畅销书衍生品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梁建瑞说,中图本身是出版物的批发商,和公众消费隔了一层,但以后,衍生产品业务将使零售市场的增长在公司价值链中更具重要性,这也预示着,图书衍生产品的开发,为挖掘资源和市场潜力提供了客观的助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