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券商:资本创新生力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0:4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刘诗颖

  上海报道

  随着第一份券商创新产品“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正式发卖,资产证券化产品、创设权证等越来越多的创新品种走到了市场的前台。一时间,创新成为券商摆脱经营困境
,图谋发展的突破口。

  根据各创新券商的战略部署,进入2006年,券商的自主创新将向广度、深度继续迈进。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券商或将成为市场主流,成为继监管层力推创新之外的另一支强大力量。

  小尝甜头

  2004年底,创新券商的评审工作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已有14家券商获得了创新试点资格,另外还有不少券商提交了创新材料,正在积极申报创新试点。

  券商人士指出,大家费了很大努力获得创新资格,并不只是为了拿一张廉价“奖状”,创新资格赋予券商种种开展新业务的“特权”,是券商最为看重的东西。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章早立认为,从已披露指定信息的券商资料来看,未纳入行政许可或审批范围的组织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业务创新是各大券商创新工作的重点。

  从目前推出的创新方案来看,创新券商推出的集合理财产品数量最多。有市场人士算了一笔账,按照去年12月9日武钢股份的创设量,券商因权证业务带来的综合利润总额分别为7.93亿元(认购)和8.26亿元(认沽),或有盈利总计为16.19亿元。

  根据光大证券在中国货币网披露的未经

审计的2005年报,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6638万元,比2004年增长111.65%,公司的投资收益从上年的2125万元猛增至1.51亿元。据了解,这部分收益主要包括了自营股票分红、长期投资分红、国债利息、权证业务收入等。

  券业人士指出,当前各家试点券商进行研发的创新方案远远不止这几个项目,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方案大多停留在初步设计阶段。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人士指出,投资银行业务中的自主性承销、配售权、备兑权证、承销贷款或并购业务贷款等;固定收益业务中的企业债创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等;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集合理财、个性化管理帐户、

企业年金、指数组合产品等;衍生品种领域中的股指期货、衍生权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证券化基金、专项基金等都是各大券商较为关注的创新业务品种。

  海通证券人士认为,一些创新业务如股票指数期货和备兑权证的发行迟迟没有进入实战,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尚未出台。

  二是证券公司的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包含相关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尚不完备。

  三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市场时机来临。

  他认为,券商的自主创新离不开监管层的大力推动,如集合理财产品的推出、权证创设业务等等都是在监管层的大力支持下推出的。

  此外,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为将来证券市场进一步推出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的证券法的实施则为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预留了法律空间。但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进一步发展还是需要监管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交易所的交易系统也要作相应的配套支持。

  深化创新

  新年新气象,小尝胜果的创新类券商们纷纷计划着要在2006将刚刚启动的创新业务推向深入。

  海通证券战略规划部人士表示,从目前的证券市场环境看,2006年券商创新业务的主要内容有:融资融券业务;已有权证的创设业务和备兑权证的发行和运作;新的集合理财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作;资产抵押债券业务(ABS)、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等产品的设计和实施;股票指数期货等业务。

  长江证券知情人士介绍说,2006年公司的创新工作主要是围绕着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以及组织结构调整等展开的。

  据他介绍,扶持产业基金的发展是目前国家发改委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满足地方,尤其是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需要,位于天津的渤海基金与福建省的海峡西岸基金一同入围发改委的首批产业基金试点。

  业界预计,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不久也将正式出台,随后产业基金试点将进一步扩大。“我们希望在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借助武汉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也能成立自己的产业基金。”长江证券人士表示。

  谈到2006年的券商创新,他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块很大的

蛋糕,“很重要的一点,该业务得到了监管层的力推。”

  据他介绍,长江证券目前正积极和大型基础建设、水电站等企业接触、商议并研制方案,与此前中金公司和广发证券推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同的是,产品的设计机构上将有所差异。“前两个产品只是现金流的资产证券化,需要银行提供担保来满足稳定的现金流,而国际通行的产品则是产权的资产证券化,在我公司接触的企业中,可能要涉及到产权证券化的情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