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二很脆弱股市很受伤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07:07 四川金融投资报 | ||||||||
“这几天股市连绵下跌,平均每天蒸发30亿市值。证券公司营业部很少有人在买卖股票,现在那里面卖国债、货币市场基金和保险的比买股票的人还多。”一位大户投资者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两年前,我是以50万的资金入市的,现在只有10万多一点了。比我惨的人还有很多。” 人们不明白,中国经济每年增长8%以上,而有着经济晴雨表之称的股市却一再“阴盛
硬接轨 大盘元气大伤 进入2005年以来,股市就像这南方的天气一样,阴雨绵绵。华电国际以H股的价格实现A股回归,让投资者领略了硬接轨的杀伤力。“新股恢复发行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但股市不分青红皂白地硬接轨,电力股,含H股的A股如此跳水,却是我们没想到的。”不少投资者坦言对于华电国际的发行,“只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果。” 而这种硬接轨的结果无疑又是血淋淋的。1月17日,在宣布华电国际以恢复询价制后首家新股之后,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大盘留下一个近10点的向下跳空缺口,市场恐慌不断,受冲击最严重的是电力股。由于华电国际的发行价格区间确定为每股2.3元—2.52元,该价格区间对应的市盈率为13.5倍至14.8倍,而目前A股市场电力股的平均市盈率为22.5倍,压力可见一斑。到了1月20日,人们还没有从电力股中回过头来,含H股的A股又开始蜂拥跳水。目前H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5倍左右,但不少含H股的A股市盈率则高达30倍以上,接轨的后果就是让这些股票多几个跌停。而由于电力股、含H股的A股很多又都是大盘权重股,其对指数向下的牵引力也是巨大的。 人们更关注的,是这种硬接轨还会诱发哪些地雷。从几乎已经明确的信息看,中石油有可能也会步华电国际的后尘。中石油的红筹股在香港仅仅1.44港元,换算成人民币为1.53元,而目前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的A股价格为4元人民币。简单的数据对比,让人们背脊发凉。 从1月17日到21日,大盘三破千二。尽管周五后市发力反弹,但疲弱的大盘已经让很多投资者失去了信心。 吹暖风 市场能否接招 “近段时间的股市很奇怪,管理层出了利好不少,但很多都被市场淡化,反而是利空越来越有被扩大的迹象。”有市场人士认为这种现象是典型的熊市特征。 至少从现在市场中所能“捕风捉影”的消息看,管理层对跌破1200点是有“看法”的。1月17日,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表示不排除采取一些必要的阶段性措施来保持市场的稳定;张新的金融稳定局局长的任命也被认为是与其证监会的工作内容有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9月13日强调落实“国九条”以后再次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但这种管理层吹的暖风究竟有多大效果呢?谢庚表态仅仅使股市维持了半天的反弹行情,而政府高层的讲话更让人们想到“9.14”那短短的几天反弹。“证券市场许多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光靠救市政策是无法扭转趋势的。”一机构投资者认为这就像救济也只能是救急不能救穷一样。 散户更是无奈,“买票吧,有人说要跌到800点;不买吧,没准明天管理层又出一个利好。而就算出了利好再进去,却又要被套。”2004年,普通投资者只有不到5%的人赚了钱,以至于大盘在跌破1200点时有不少散户投资者鼓掌“祝贺”。解套无望,还不能自己给自己找点乐子? 盼转机 期待绝地逢生 其实,抛开A股制度上的缺陷,就市场说市场,这种绵绵的下跌也是矫枉过正。 先从市盈率上来看。以12月9日为例,美国道指、标准普尔500指数市盈率分别是17.75倍和19.91倍,而当天上证180(资讯 行情 论坛)、上证50(资讯 行情 论坛)指数和深证100(资讯 行情 论坛)指数的市盈率仅16.08倍、14.65倍和15.92倍。高吗?况且预计2005年中国的GDP增速还将达到9.2%。 再从市场表现看。1月19、20日,由于有分拆概念,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两天上涨幅度接近10%,而其A股这两天几乎没怎么涨;而要说最近H股的涨幅冠军,当属广船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莫属。由于有重组传闻和海啸后对造船需求增长的预期,其H股价格从12月中旬开始扶摇直上,从1.2港元涨至目前的2.1港元左右,涨幅近80%。如果单纯要接轨,其A股价格这段时间也应该上涨80%才对,不过它不仅不涨,1月20、21日两天还下跌15%。难道接轨就只能是单向、单纯的市盈率?美国股市也有亏损得一塌糊涂而股价高得离谱的亚玛逊,A股为什么不找只股票来接轨? 其实,接轨也好,博弈也罢,市场自有其运行规律,那就是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在政策、制度改革无法把握的情况下,把握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月21日股市会反弹30点了。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除了把握这个,还能有什么奢望? □本报记者 刘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