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洲手机之王”问题一箩筐? 来源:京达财经
近日,一份白纸黑字的公告将传音控股推向高位。
7月22日,大众翘首以盼、密切关注的科创板正式开市。次日,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召开了第16次审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音控股”)的科创板首次上市申请。这意味着,传音控股将成为科创板手机第一股。
至此,顶着“非洲手机之王”光环的传音控股离登陆科创板,仅一步之遥。
传音控股虽通过审议,但其招股书中仍有诸多谜团未解。为此,京达君就发现的问题致函采访传音控股,公司方面也给予了回复。
IPO辅导期玩儿“收购”?
传音控股的前身于2006年成立,由在手机行业从业多年的竺兆江创立。
随后,传音控股在深圳成立,主要从事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品牌运营,主要产品为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手机,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全球新兴市场国家。
据悉,在冲刺科创板之前,传音控股就曾拟借壳上市登A。无奈天公不作美,“借壳上市”的捷径被断,无果而终。
去年3月1日, 新界泵业 发布公告称,拟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传音控股不低于51%的股份。
岂料,这来得快的美事去得也快,仅三个月后,也就是去年6月,新界泵业就发布称,与交易对方反复沟通与磋商,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由此,宣告此收购计划终止,传音控股借壳上市的美梦幻灭。
然,其中缘由究竟为何?好好的怎么说散就散呢?
对于这个问题,传音控股给京达君的回复是:
公司与新界泵业就收购事项的条款进行了初步沟通与磋商,为保密及内幕信息管理考虑,上市公司于2018年3月公告收购事宜。
双方未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条款达成一致,经相关方友好协商,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组事项,具体原因与上市公司公告信息一致。
此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2019年3月,新界泵业首次递交招股书申请上市,此时,相距新界泵业宣布收购传音控股51%股权时,尚不足1年。
这也就意味着,当时新界泵业在宣布收购传音控股51%股权时,传音控股已经处于IPO辅导期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音控股还曾允诺新界泵业的收购,是否合理?
对此,传音控股方面给到京达君的回复是:
公司于2018年1月4日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辅导期间,公司积极推进规范治理,公司董监高积极学习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后续资本运作奠定基础。
公司充分认可资本市场对公司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积极与资本市场融合,辅导期间公司曾与新界泵业就交易方案进行沟通,但并未就本次交易是否能够达成进行允诺,后由于双方未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条款达成一致,决定终止本次重组事项。
公司后续仍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并于2019年3月29日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申请受理。
或涉严重虚报智能手机销量?
2016-2018年,传音控股的手机出货量由0.75亿台增长至1.24亿台,销售金额由104亿元增长至214亿元。
其中,2018年的1.24亿部手机出货量中,功能机9021.81万台,智能手机3406.56万台。
在招股书中,传音控股却称“公司月均超过8000万台智能手机连入互联网”。这就意味着,在2018年内,传音控股就有近亿台智能手机连入互联网。
但事实上,公司全年的智能手机销量仅为3406.56万台,远远低于近亿台的连入互联网智能手机数量。
两份数据相差如此之巨,不知公司针对上述信息是否存在严重的虚假陈述?
对此,传音控股给出的回复是:
招股说明书中“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月均超过8000万台智能手机连入互联网”,8000万台为保有量数据,即传音已销售的智能手机中每个月有超过8000万台接入。
该数据为存量概念,并不是每个月新增8000万台智能手机接入。招股书并不存在严重的虚假陈述。
巨额采购资金流向存疑
除上述疑问外,传音控股的采购资金流向也是疑云重重。
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传音控股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合计为50.92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重为31.7%,对应公司当年的采购总额仅为160亿元左右。
而与此同时,公司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出金额则高达206.2亿元,远远超过了公司同期的采购总额。不知这巨额采购资金流向了何处?
对此,传音控股给出的回复是:
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除采购金额外,还包括采购增值税进项税额、印度关税、外协加工费、能耗等。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