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和日本证券市场开始热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14:5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李进 上海报道 就在中国内地股权分置改革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国企业和日本证券市场开始热恋。
“如果不出意外,我们会在今年11月份左右去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华东地区一家从事节能环保型业务的企业高层向记者透露,“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同样地处华东地区的一家从事网络安全方面的IT企业也在积极备战日本上市,“像我们这类IT类高科技企业在日本上市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而且不需要排队,比在国内排队等候IPO开闸要快得多。” 来自包括大和证券在内的几家日本券商和东京、大阪证券交易所的消息显示,在最近1-2年内将有至少12家大陆民营企业会登陆日本。 百倍市盈率 “短时间出现这么多企业去日本上市,和目前融资渠道被暂时关闭有关。而日本几个创业板的市盈率一般高于其他证券交易所,尤其对于目前资金紧缺的大陆民营企业来说,来日本融资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内藤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表示。 据介绍,日本目前拥有8家证券交易所和1家场外交易市场,分别位于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福冈和札幌等地;其中东京证券交易所是全球第二大的交易所,大阪排名第四。 “这两个所规模很大,但是国际化程度很低,国外的上市公司非常少。”严义明律师告诉记者。严曾以司法部研究人员身份前往日本专门调研过日本的资本市场,并从1999年开始致力于推动中国民营企业前往日本上市。 一般来说,中国内地企业登陆日本资本市场可以通过三个渠道,包括东交所的创业板(Mothers)、大阪所的创业板——大力神市场(Hercules)和佳斯达克(JASDAQ)。 其中佳斯达克成立于1998年,是日本模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在OTC市场基础上建立的,建立之初主要是面对日本国内的风险企业和一些高科技企业,2004年12月,日本佳斯达克获准升格为证券交易所。 2000年6月19日,由美国纳斯达克和孙正毅的软银合作创立的日本纳斯达克在大阪所开张。而东交所则在日本纳斯达克开张前,于1999年11月抢先宣布设立自己的创业板——即Mothers,也叫“高增长新兴股票市场”——和即将开张的纳斯达克日本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由于日本纳斯达克与佳斯达克、Mothers的定位几乎完全一致,缺乏特色,加上身处异乡,有些水土不服,最终结果是“加斯达克”在同一时间内,以吸引200多家公司上市的业绩,击败了纳斯达克日本,Mothers则以36家的成绩居末。 因为经营的失败,合作随即出现摩擦。2002年8月16日,美国纳斯达克召开临时董事会,决定软银撤离日本证券市场,日本纳斯达克分裂,一部分成了大阪所的“日本新市场”(后更名为“大力神市场”),另一部分则是总部迁往东京的日本纳斯达克,后因为没有业务日本纳斯达克被注销。 中国内地民营企业登陆日本,瞄准的是“Mothers”市场,因为那里的诱惑更大。 美迈斯律师事务所的日本执业律师石川耕告诉记者,“目前东交所的市盈率比较高,尤其是高科技行业,上市首日超过千倍很正常。” 资料显示,东交所的平均市盈率在110倍左右,大力神市场平均市盈率在90倍左右,日本纳斯达克最低,大约在25倍左右。 “之所以出现这么高的市盈率,一是因为日本民间存款量很大,而目前日本银行执行的是零利率政策,因此百姓比较热衷于投资。” 严义明分析,“此外,日本经过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不多,而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则比较大,因此容易受到追捧。” 先私募,后上市 石川耕治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日本的投资者更青睐于与日本有关联的中国企业,比如该企业中有日本股东,或者业务上和日本市场有联系。 2004年10月28日,新华财经成为第一家到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除去发行费用,新华财经IPO融入35亿日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2.4亿元)。新华财经背后拥有不少日本股东成为其成功筹资的重要因素。 因此,中国内地民企到日本上市,一般需要两步,第一步企业先进行一次私募。严义明表示,“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调整公司治理结构,另一方面为吸引日本国内投资者奠定基础。”第二步才是IPO。 记者了解到,去年在新加坡上市的一家常州企业在上市前就引入了一些日本投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 一位参与该项目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投资基金不仅仅带来资金,还帮助企业提升了技术。” “不过过一段时间,我们会考虑把上市的股权买回来,办理退市手续,然后再去日本上市;日本这边的资金募集规模比较大,而且有可能的话可以利用募集的资金来收购当地一些同类企业,实现企业的扩张。”他说。 事实上,此前一些在香港上市的大型企业中不少都有在日本私募的经历。这种融资模式,在日本被称POWL(即非上市募股,Public Offering Without Listing)。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以来,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国铝业、交通银行等大约30家中国企业在日筹资总计约1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8亿元)。 “一般说,POWL的方式限于大型企业,但并不适合于中国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因此我们建议这些企业可以通过直接上市的方式募集资金。”东交所创业板的一位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然,我们也不反对企业在上市前进行一些私募,毕竟日本民间的资金非常充裕。” 上述官员介绍称,在东交所创业板上市,审批时间为两个月。 “这只是理论上的审批时间,考虑到日本对于中国企业还不是很了解,审查过程可能比较谨慎,审批时间也相应放大一倍。”严义明补充说。 民企海外上市地 2004年宏观调控之后,民营企业一些项目停滞,而沪深两市的融资渠道不久被迫暂停,资金成为民营企业急剧发展的瓶颈。在众多解决办法之中,海外上市是一条捷径。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主要选择有香港创业板、美国纳斯达克和新加坡证交所;少数企业选择在纽交所和一些欧洲的证券交易所,诸如伦交所的二板和法兰克福证交所。 日本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一直比较陌生,成功在日本上市的新华财经充其量也只是个具有中国要素的企业——其业务主要在香港开展,同时还有众多日本股东。 事实上,早在1997年初,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藏省就与中国证监会签署了意向书和备忘录,为中国企业在日本上市融资铺平了道路。然而,此后一直未有中国企业叩开日本上市融资的大门。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中国企业没有选择日本上市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十多年中,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和日本国内固有的保守观念。同时,在东交所上市较高的维持费用和较大的退市风险也促使中国企业在东交所门前徘徊。 时至今日,A股市场再融资和IPO仍未放行,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目光仍在海外。即便是A股市场融资闸门开启,“我们的兴趣也不大”,一家民企老板叹息。一方面,两年来融资大门紧闭,等待上市的企业早就排起了长龙,轮到自己已经是“猴年马月”了;另一方面,A股市场现有的门槛太高,“融资新政”会把门槛降得多低现在还没定论。 而海外市场也被排定了座次。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制定的萨班斯法案中404条款,旨在加强内控,加大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难度,其实施期也再次延迟至2007年7月15日。 而作为中国民企青睐的香港创业板和新加坡证交所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交投不活跃的情形,市盈率方面,香港的平均市盈率在20倍左右,新加坡还要稍低一些。 这样看来,在市盈率上尽占便宜的日本资本市场成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另外一个选择。 记者同时了解到,日本官方在致力于吸引外国企业前往日本上市,日本金融厅近日正在商讨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使用的语言扩展。 以东交所为首的交易所也在近年来逐步放弃保守姿态,来到大陆进行宣传;作为日本第二大证券公司大和证券也在积极为中国民企与日本股市牵线搭桥。 不过,普华永道一位负责日本业务的合伙人也提醒称,中国企业的会计制度正逐渐向国际准则靠拢,而日本仍旧采用其自成体系的会计制度,“中国企业赴日上市存在着制度风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