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8日确定其发行总规模为16.39亿股,较原定发行规模减少10.61亿股。降低IPO融资规模,这在内地证券市场还是首次。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国航此次调低发行规模主要受制于市场约束机制。>>评论
|

|
国航瘦身 IPO创三项纪录 |
中国国航发布A股网上定价发行公告和网下配售结果公告。相关公告除了公布中国国航的发行价、网下配售结果、战略配售名单等常规事项外,还对国航的发行规模和各发行方式之间的比例作出较大调整。最新确定的发行总规模为16.39亿股,较原定发行规模减少10.61亿股。发行价则定为每股2.80元,基本处于原定询价区间的中线。由此,国航的首发也创下三项纪录。>>全文 >>评论 |
|
|
■ 国航首次公开发行A股发行价格确定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发行价8日正式敲定为2.80元/股,其A股发行数量也最终确定为163,900万股。以发行后的总股本和公司200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计算,这一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为18.67倍。>>全文 >>评论 |
■ 国航瘦身发IPO 市场身残融资志不殘 |
在油价高起、盘中航空股持续盘弱的状况下,国航的上行遭受冷遇提示我们市场投资者越来越理性。不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市场中的融资功能正在下降!而这种表现则是管理层最不希望看到的,根据经验判断,每当融资功能出现问题时,都将会对政策面形成较大的护盘压力。。>> 全文 >>评论 |
■ 国航发行遇“冷”昭示市场化发行机制走向成熟 |
鉴于网下发行认购结果不理想,国航计划发布公告,对发行规模和发行价格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缩小发行规模,降低发行价格。作为新老划断后第二家回归A股市场的大盘蓝筹股,国航发行遭遇困境说明了什么?是市场对新股发行不认可?还是新股发行机制存在问题?有权威人士指出,国航发行遇“冷”事实上正说明了全流通背景下,证券市场市场化发行机制正在日益走向成熟。>>全文 >>评论
|
|
|
国航A股发行为何提出增持承诺 |
国航控股股东中国航空集团承诺,自国航上市交易后至2006年12月31日,若国航A股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格,中航集团将以不低于当时市场价的价格,按相关监管要求在二级市场增持股票,直至恢复到发行价格为止,累计增持量不超过A股6亿股。 >>评论
这是A股市场IPO发行以来首次承诺增持的公司,此前投资者关注最多的是股改时的大股东增持承诺。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这和目前的市场化发行和整个航空业所处的环境相关。
“这种情况确实是第一次出现。”中信证券一位研究员说。他认为,在市场化的发行过程中,很有可能
会出现发行失败,中航集团之所以作出增持承诺就是为了向投资者表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信心。
>>评论
|
|

|
三大航空公司中最好一家 却生不逢时 |
国航IPO的网下配售询价区间为2.75元/股至2.95元/股。可是
奇怪的是,参与询价的基金、券商等机构基本没有参与网下认购,这在中国股市新股申购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评论 |
|
|
■ 生不逢时:航空公司全年亏损几成定局 |
业内
人士表示,燃油附加费的征收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航空公司的成本支出,但却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航空公司全年亏损的定局。
中金的一份报告分析称,尽管二季度民航旅客周转量延续了一季度的高速增
长,航油价格持续上涨吞噬了航空公司的利润水平,国内三家A股航空公司南航、东航和上航无一幸免。>>评论 |
■ 生不逢时:高油价下估值受压 |
“生不逢时”是李磊对国航此时发行的一句话点评,担忧主要来自眼下的高油价:“去年,高油价就已经大大打击了航空股,今年油价又上升了约30%,国航的业绩肯定要受很大影响,因此,公司A股发行难再现H股的盛况”。>>评论
|
■ 生不逢时:A股扩容速度太快
|
近期A股扩容速度
太快,机构手里的余钱实在是不多,而本周又将有5只新股发行,因此机构肯定会精打细算,在这5家公司中精挑细选,选择那些质地优良、盘小绩优的新股进行申购。>>评论
|
■ 国航网下认购不足 询价与配售制度革新的契机 |
管理层可以借网下申购遇冷之“势”改原有的“次第网下网上发行方式”为“网下网上同时配售方式”;或在保留原有发行方式的前提下,在资金解冻日的时点上制定严于先前的规定,不给潜在违规者以违规机会,从而通过改革新股申购制度设计来为投资者创造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评论
|
|
|
配售申购不足 国航中签率将创新高 |
业内人士表示,不少机构一时资金腾挪不出,是造成国航网下申购遇冷的一个重要原因。大秦铁路7月21日网上申购,8月1日上市,申购资金首日收益率为0.1624%,与此前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现相比,申购资金收益率缩水较多。 |
保险商无奈为基金买单 |
据媒体报道,尽管询价的对象主要是基金,但主要的网下认购者却
是保险公司,这被戏称为“基金定价,保险买单”。
表面看起来,保险公司整个就是“冤大头”,专门买那些没人要的股票。可实际上,保险公司也有自己
的无奈。
由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保险机构投资股票有严格的限制。>>全文 >>评论
|
|
各方评论国航上市 |
有权威人士指出,国航发行遇“冷”事实上正说明了全流通背景下,证券市场市场化发行机制正在日益走向成熟。国航A股上市网下发行遭到机构投资者冷遇,申购量远低于早期预计的11.75亿股。国航上市后是否会很快破发呢?如果破发,对整个证券市场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全文 >>评论 |
|
|
■ 黄湘源:不愿相信管理层会糊涂到自毁长城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股恢复发行以来首度 发行失利的危机落在国航头上,充分说明,信心不可失,民心不可侮。
国航的发行失利危机,主要不是资金问题,而是信心问题。在宏观调控力度越来 越大、加息等不明朗因素使得市场前景越来越难以确定时,市场扩容速度的不断加快和扩容力度的过度增大,严重动摇了投 资者的投资信心。 >>全文 >>评论 |
■ 国航A股为何未受追捧 A+H融合模式趋多样 |
A+H模式可将内地IPO企业所发行股份在两个市场间灵活分配。一方面,这种方式和管理层大力发展内地证券市场的思路是一致的。若内地大型企业采用“A+H”模式在两地市场同时招股,并根据实际需要将筹资规模在两个市场间灵活分配,则可在确保招股活动圆满完成的情况下,让这些企业尽可能多的在内地市场发行股份。>>全文 >>评论 |
■ 国航可能拖累工行上市 |
上周国航A股的机构认购额只相当于原计划11.75亿股的60%,余下约4亿多股将于本周转拨给散户认购。虽然以目前形势来看,国航A股最终获得足额认购不成问题。但这已经透出了市场扩容饱和、新股神话破灭的信号,而且对以后上市的股票也将产生影响。>>评论 |
■ 国航A股上市分析:择机上市时机欠佳 |
从行业盈利能力来看,我国航空业仍是个微利行业,盈利波动大,突发性事件和航油价格波动对行业冲击大。2003年受“非典”影响航空运输业出现全行业亏损,2004年市场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行业盈利超过过去十年总和。2005年行业需求恢复到正常发展水平13.62%,但受国际平均原油上涨高达59.87%和国内航油平均价格上涨21.23%影响,航油成本大幅度提升,目前占到主营成本的40%,直接导致航空运输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除国航、深航外其余均出现亏损。 >>评论 |
■ 新浪网友热评 |
新浪网友 IP: 61.149.0.*
美国100年才扩容到800只,平均每年8只,造就了一批千万富翁。香港股市最密集发行新股,也不过平均每年24只,造就了一批中产阶级。中国股市一周五股, 造就了一批无产阶级。
新浪网友 IP:203.191.18.*
新股发行价应该改为参与人自行定价.就是由申购者自行报价.最后由高到低确认新股购买上档线,就好比是高考录取的上档线.谁出的价高就把新股卖给谁,也不需要摇号中签确认.为防止机构和基金的垄断申购和操纵,可以规定每个新股每个帐号自行报价申购最多只能是1000股。 |
|
|
国航强硬:绝不降价发行 |
对于不少机构反映的询价区间相对较高的说法,郑保安认为2.75至
2.95元的价格区间是恰当的。国航发行A股前召开H股股东大会,规定A股发行价最低只能比发行期间H股的股价低一成。>>全文 >>评论 |
国航A股发行规模骤减四成 |
根据中国国航7日发布的公告得知,公司决定将原定的27亿股发行量缩减至16.39亿股,网
下(包括战略投资者认购的3.5亿股)和网上各发行8.195亿股,发行价格为2.80元/股。>>全文 >>评论 |
国航上市小调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