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期待中的消费“报复性反弹”为什么还没出现?

评论:期待中的消费“报复性反弹”为什么还没出现?
2020年04月22日 16:02 澎湃新闻

  原标题:期待中的消费“报复性反弹”为什么还没出现

  在被疫情“禁足”了近两个月之后,随着管控措施的放宽,人们终于可以走上街头去实现那些被压抑了许久的消费愿望了。早在一个多月之前,网上就流传着疫情之后将发生报复性消费反弹的热议。然而3月份的消费数据表明,这场热议中的消费反弹并未如约而至。

  根据统计,3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450亿元,同比下降了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了4.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之后,零售总额实际下降18.1%。整个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了19.0%。以3月份的数据为例,我们看看被“禁足”在家的消费者都买了什么东西?

  根据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把消费品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需求上升的商品

  ,主要是食品、粮油、医药、通讯器材和文化办公用品等。其中,粮油、食品类同比消费猛增19.2%。究其原因,一是消费者在家餐饮增加,二是受粮食价格上涨预期的影响增加采购。通讯器材和文化办公用品消费增加6.5%和6.1%,这主要是由于居家办公和各类学校延期开学造成的。

  第二类是需求基本不变的商品

  ,主要是生活必需品,没有因疫情导致增加或减少消费。

  第三类是与社交活动密切相关的消费品

  ,包括烟酒类、化妆品、金银珠宝和服装鞋帽等。这类消费品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3月份烟酒类和化妆品类消费支出同比下降了9.4%和11.6%。社交活动减少导致这两类消费品支出下降。金银珠宝和服装鞋帽类支出同比大降30.1%和34.8%,除了社交需求下降之外,缺少现场体验场景也是造成这两类消费品剧烈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四类属于可推迟的非必需大宗消费品

  ,包括建筑材料、汽车和家具等。3月份建筑材料、汽车和家具消费支出同比分别下降了13.9%、18.1%和22.7%。

下图显示了今年一季度各主要消费品同比消费增长率,数据源于国家统计局。
除了消费品之外,以餐饮业为代表的消费性服务业也没有发生预期的快速反弹。3月份餐饮收入为1832亿元,同比下降46.8%,降幅甚至比1-2月份还扩大3.7个百分点。整个一季度餐饮收入6026亿元,下降44.3%。

  消费性服务业下降,主要由其行业特征所决定。消费性服务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分离。疫情防控期间,餐饮、娱乐和旅游等消费性服务变成非必需消费。这种消费反弹需要在刚需逐步恢复之后才可能出现短期恢复性补偿,大规模回补不太可能出现。

  从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的消费情况来看,餐饮业、娱乐业和旅游业等领域确实存在一定回补空间。但现在经济发展状况与2003年存在许多不同,特别是线上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线下消费萎缩。例如对于餐饮业来说,外卖带动餐饮业更快复苏,后续增长动力相对疲软,消费回补空间变小。

  大规模补偿性消费之所以难以出现,主要面临消费群体的收入、时间、消费心理和商户供给能力等约束。

  第一,疫情期间很多行业停工停产,相关从业人员收入减少,限制了消费回补。

  第二,疫情结束后人们返回工作岗位,补偿性消费需要额外的时间投入,闲暇不足也会约束补偿性消费。

  第三,疫情尚未完全消失也对线下人流较大的服务消费带来持续性的抑制作用。消费者可能担心与他人的密切接触。

  第四,从商户角度来说,由于生活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商户有限空间内所能接待的客人有限。服务性行业无法像商品销售一样可以出售“库存”,供给与需求错配也可能制约消费回补。

  最后,食品价格相对疫情暴发之前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也是抑制餐饮消费的重要因素。

  由于消费自主回补有限,刺激消费驱动内需就成为对冲疫情冲击的政策选项之一。刺激消费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消费能力,二是增强消费意愿。由于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下滑,刺激消费往往需要定向补贴,提高消费意愿。自3月份以来,为激发居民消费需求,推动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恢复,全国已经有40多个城市陆续推出消费券,发挥财政资金在消费需求方面的拉动作用。

  发放消费券具有几方面优势:

  一是可以对目标人群精准投放,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较快,就业前景不明朗的低收入阶层。

  二是可以对目标行业进行精准救助,主要的救助对象包括在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业。

  三是可以直接转化为购买力,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复苏,短期政策效果比较明显。

  除了类似消费券之类的短期刺激政策之外,促消费更重要的是稳定消费者的收入及其预期。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其中就包括保居民就业和保基本民生等。这表明宏观政策在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稳定就业之外,同时已在开始采取底线管理。稳消费的意义不仅是保增长,更要起到社会保障的功能。对于短期内面临就业困难和生活压力的群众,政府应尽早准备预案,扩大纾困范围和力度,保证基本生活。

  (作者范志勇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赵妙琳为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霍琦

疫情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27 宇新股份 002986 --
  • 04-24 凌志软件 688588 --
  • 04-23 金科环境 688466 24.61
  • 04-23 京北方 002987 23.04
  • 04-22 派瑞股份 300831 3.9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