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眼里的名师

名师眼里的名师

羊城晚报 吕楠芳

□羊城晚报记者 吕楠芳 吴国颂

聆听

4月13日-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办的首届“京师南国文学论坛”系列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办。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莫言、余华、叶兆言、欧阳江河、西川、毕飞宇、李洱、东西、贺绍俊、谢有顺、张清华等知名作家、评论家齐聚珠海,为在校师生和文学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

论坛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隆重举行了莫言“京师杰出教授”授予仪式、余华教授聘任仪式,以及“驻校”作家毕飞宇入校仪式。与此同时,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珠海中心正式成立,今后珠海乃至珠三角的文学爱好者将有更多机会和名家见面。

1莫言和北师大的缘分

4月13日,莫言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首位“京师杰出教授”,而他和北师大的缘分,还要从30年前说起。

1988年秋天,莫言加入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作家研究班,期间创作出《酒国》等多部文学作品。2012年初冬,莫言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回归北师大,出任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他带领下的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通过“驻校”、研讨、讲座等方式,为当下中国以及世界各国优秀的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架设起了一座往来沟通的桥梁,既提升了北师大的学术和文学影响力,也为当代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北师大副校长陈丽表示,莫言是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这座“桥梁”上最坚实的基石,作为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他始终以悲悯的情怀,谦逊的态度,用文学回应着时代与历史,用文字描绘着生活,承担着作家的担当,肩负着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如今莫言成为北师大首位“京师杰出教授”,期待以他的号召力、影响力,让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学人参与到文学创作与交流、研究与传播,参与到培养年青一代创作人才的事业中。

作家代表叶兆言致辞说,“毫无疑问莫言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俗话说‘鸟择良木而栖,贤臣择名主而仕’,莫言是一只金凤凰,金凤凰只有落在梧桐树上才算是相得益彰。”

对于这一荣誉,莫言表示自己“非常荣幸也非常惭愧”,“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第二个‘京师杰出教授’。”莫言还提到,这次之所以到珠海来举办文学论坛,还有一个原因是“蹭热度”,因为不久前教育部正式批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升级为珠海校区,这对珠海校区和本部都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2

余华揭秘莫言:《酒国》遭遇退稿

在莫言、西川、欧阳江河、苏童之后,北师大迎来又一位“明星”作家教授——余华。

30年前,余华曾和莫言在北师大同窗,30年后,两位作家正式成为北师大同事。追忆往昔,两人都有诸多感慨。

“当年我和余华同住所就差同床了,他写《在细雨中呼喊》的长篇时,我在写《酒国》,我们彼此可以听到对方的呼吸声,也可以听到对方的笔尖在纸上摩擦的声音。”莫言幽默自谦地说,余华写出了一部巨作,而他的《酒国》已经被人遗忘。

在余华眼里,《酒国》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余华清楚地记得,《酒国》完成后,他替莫言把占据了行李箱四分之一位置的手稿背到浙江,希望在当地的杂志发表,却遭遇退稿,后来他只好又“灰溜溜地背回来”,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余华对《酒国》的喜爱。

30年来,两位“同学”惺惺相惜,又互相仰慕。莫言评价“余华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作家,他的书数量比我少一半,但是他的文学影响力比我大一倍,《活着》已经发行了2000万册”。

余华的《活着》常年畅销,毕飞宇也说出一个数据——仅仅是作家出版社的版本2018年就销售了250万册,“这是我的朋友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亲口告诉我的,他的目的是让我嫉妒并发疯,可我没有发疯,因为我知道《活着》的阅读是世界性的,在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到处都是余华的读者。”

毕飞宇眼里的余华是一位“本质主义者”。“他拥有不可思议的直觉,直觉与本质的神秘互动,成就了余华独特的魅力,他自信,他的自信让他天然站在了洛可可主义和巴洛克主义的对立面,于是余华建立了他的简单陈述,余华的简单陈述让他大放异彩,他描写的是悲伤,我们获得的却是力量,他描绘的是寒冷,我们看到的却是光芒。”

莫言希望余华在北师大教学期间,能再创作出像《活着》一样永远活着的小说。余华也很开心地表示,“我到北师大要焕发青春。”

毕飞宇是『早熟作家』

3

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成立以来,引入国际上通行的“驻校”作家制度,贾平凹、余华、严歌苓、欧阳江河、苏童、西川、迟子建、翟永明、格非、韩少功、阿来等知名作家先后“驻校”,通过研讨会、演讲会、对话会、公开课、朗诵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影响鼓舞了热爱文学的万千学子。4月14日,北师大“驻校”作家名单上再添一位重量级人物——毕飞宇。

8年前,毕飞宇凭《推拿》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他成为南京大学教授,2017年出版的文学讲稿集《小说课》在读者中受到广泛好评。莫言评价毕飞宇是真正的小说内行,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教授。

著名批评家贺绍俊在致辞中说,“我比毕飞宇大,但我一直叫毕飞宇‘老毕’,是因为他的小说写得非常老道,文字叙述也非常老练,他是一位‘早熟’的作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经偏爱先锋、追求结构的毕飞宇,因为“早熟”,没有痴迷于先锋的游戏之中,而很快转身去叩问现实,以《玉米》《平原》等一部部优秀作品,展现出他对启蒙话语的浓厚兴趣,以及深邃的思想容量。

毕飞宇本人则表示,他写小说30多年来最大的体会是受到的文学教育太少。“文学的教育意义重大,它不是培养几个作家那样简单,它关乎人的质量,关乎民族的质量,关乎人类的质量,文学所关注的是生活与生命,一个人只要有最为基本的向好的愿望,就不该忽视文学,不该忽视文学的教育,哪怕你最终选择的职业和文学一点都不沾边。”

莫言说余华:就他的书“站着”

“余华是我的好朋友、同学、同行,也是大家都非常尊敬、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今年春节期间我在海南岛,去海边的一个书店转了一下,发现所有人的书都在书架上‘平躺’着,只有余华的书‘站着’,我就问服务员为什么让他的书‘站着’而让我们的‘躺着’,他说你们的书‘躺着’都没人问,‘站着’就更没人问了。由此细节可以看到余华教授在广大读者当中尤其是在广大的卖书人当中的地位。”

莫言说毕飞宇:自从来了毕飞宇

“我曾经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我家高密东北乡,遍野曾植红高粱,自从来了毕飞宇,改种玉米一片黄’。毕飞宇的名著《玉米》是一部杰作,通过这部作品,毕飞宇充分地展示了他描写女人的才华。紧接着《玉秧》《玉秀》等中篇小说,更把他细致入微地刻画女性心理的才华推向高峰。他的长篇小说《平原》《推拿》,显示了他从细微处展开鸿篇巨制的能力,展现了他对人性微妙之处的准确把握,以及用小说为时代造像,为大众立言的宏图大志。他的短篇小说更是写法多变,精雕细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灿烂景象。”

余华说莫言:他给我“门把手”

“莫言的文字激发了我内心的冲动,尽管《十八岁出门远行》等系列创作让我找到了创作大门,但却一直不知道门把手在哪,直到看到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毕飞宇说莫言:责任始于莫言

“(成为‘驻校作家’)我感受到了荣耀,也感受到了责任。我必须指出这个责任起始于莫言。2012年,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依照一般人的心理常态,他可以就此走进他的象牙塔,享受他缓慢而优雅的私人生活,但是莫言先生选择了两件事,一是文学的教育,二是文学的普及。”

毕飞宇说余华:成功者不成功者都喜欢他

“当中产阶级趣味开始弥散,当生命已委顿,未来遥不可期,余华反懈怠的气质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我和朋友聊天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成功人士喜欢余华,他们在等待余华,许多不如意的人也喜欢余华,仿佛余华在等待他们,我想说这就是余华在当今的意义。”

本专题图片由北京师范大学提供

(《名师眼里的名师》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莫言 余华 酒国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10 泉峰汽车 603982 9.79
  • 04-24 日丰股份 002953 --
  • 04-23 有友食品 603697 --
  • 04-17 运达股份 300772 6.52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