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退市还应堵住 财务类退市指标漏洞

严格退市还应堵住 财务类退市指标漏洞
2018年03月13日 06:18 第一财经日报

  严格退市还应堵住 财务类退市指标漏洞

  记者 朱邦凌

  [ 对造假、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固然重要,确实能极大威慑A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利于市场生态重塑,但笔者认为同样重要的是退市财务指标 ]

  [ 2017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共有11家公司因财务造假收到证监会发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

  3月9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这表明,继2014年“最严退市新规”后,监管层又要就退市制度改革动真格的了。确实,退市一直以来是A股改革的难点,是资本市场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这次的退市标准改革,是否能有实效?是否能将A股市场“不死鸟”传说画上句号?

  这次退市办法有两大亮点,一是将原来的强制退市标准涵盖的范围大幅拓宽了,在原来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强制退市之外,增加了重组上市欺诈、年度报告造假、其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确定标准。二是在退市程序上进一步收紧,坚持重大违法公司“一退到底”。只要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就依序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

  2014年退市制度改革时,IPO欺诈发行与造假上市正是市场焦点,投资者群情激愤,因此强制退市重点关注该领域。应该说,此后IPO造假上市行为大为收敛、基本绝迹,退市制度还是发挥了巨大的威慑作用的。但在重组上市、已上市公司的年报等环节,少数上市公司又动起了歪脑筋。特别是有些公司企图利用两年亏损一年盈利的漏洞来规避退市,个别公司直接在年度财务报告上动手脚、造假。

  2017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共有11家公司因财务造假收到证监会发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查处了包括雅百特尔康制药等在内的性质恶劣的财务造假事件,其中有的公司就是为了规避退市。曾在2016年被称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的金亚科技,至今仍“逗留”在A股市场。

  在2013年大幅亏损后,为了扭转公司的亏损、避免连亏3年暂停上市,金亚科技选择了财务造假,玩“两套账”上演了一幕令市场震惊的财务造假。经核实,金亚科技2014年年报合并财务报表共计虚增营业收入7363.5万元,虚增营业成本1925.3万元,虚增利润总额8049万元,并使利润由亏损变为盈利。如果不是年报财务造假,金亚科技可能早就该退市了。

  A股市场之所以一直存在不死鸟的传说,还有一个直接原因是退市制度中有重新上市规则。有这个后门,退市公司有较大概率会重新上市,乌鸡变凤凰的旧戏就会继续上演。这种规则也造成了扭曲的投资逻辑——超级牛散重仓押注ST股。可悲的是,过去这些牛散的赌注几乎每次都押对了,并且收益惊人,动辄10多倍的利润。本次办法规定“一退到底”,因欺诈发行退市的公司不得申请重新上市,重大违法公司被暂停上市后,不再考虑公司的整改、补偿等情况,6个月期满后将直接予以终止上市。

  对造假、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固然重要,确实能极大威慑A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利于市场生态重塑,但笔者认为同样重要的是退市财务指标。在A股,公然欺诈上市、年报造假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僵尸股”、壳股依赖的是退市财务指标的漏洞。而这些为数不少的“僵尸股”、壳股,才应该是退市制度改革最应关注的领域。因为如果不对“僵尸股”、壳股动真格,那么退市家数每年都寥寥无几,就不会收到多大实效。

  我们看到,为了规避退市财务指标,上市公司发明了各种“花样保壳术”。每到年底,为了避免退市,*ST股和ST股会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方式扭亏为盈。其中,不少上市公司的保壳方式花样百出,卖地、卖房子、卖股权、卖子公司、地方政府补贴、“中国好同学”无偿赠与现金,不一而足,通过各种方式突击调节年度利润,想方设法让净资产为正。

  这些行为多是缺乏商业实质的资产出售,以特定交易制造、操纵利润,是在打退市财务性指标的擦边球,利用的是现有退市制度的漏洞。笔者认为,交易所本次修订退市规则应同时完善财务类退市指标,针对上市公司的花样保壳术、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明确界定,让该退市的公司无所遁形。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