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政府改革要落地有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09:12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 柏晶伟 3月2日北京报道 今年“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也是社会和学界对“改革”争议激烈之时。有全国政协委员明确表示,与以往改革开放相比,当前一些改革内涵的含金量不够充分,缺乏意味。政府改革推进缓慢。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将改革的重头戏——政府改革落到实处。

  作上述表述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2005年,李善同
委员随同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到南方、北方几省专题调研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她用“效果不好”评价调研结果。她说,政府改革启动多年,但收效甚微,一些政府该管的事仍没管或者没管好,一些不该管的却还是握在手里。

  “例如,关于产业发展战略。在我们国家,纺织业是一个可以吸纳大量人员就业的行业,但现在却是大量的下岗人员,对传统产业的发展战略,政府部门缺乏规划和总体构想。钢铁工业方面,我们要不要出口钢材,关系到国家整体产业发展的长期利益,政府部门也鲜有考量。钢铁出口与否不是企业关心的问题,企业只需提高产量、增加利润。我们看到的一些情况是,政府直接干预企业,限制行业发展,搞一两年的短期行为,无法为企业提供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指导。”

  针对目前发展高耗能工业而导致产能过剩的争论,李善同委员同样认为政府没有把该管的事管好,政府职能仍停留在审批层面上。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房地产开发、汽车工业大发展,必然会对
能源
、原材料有强劲需求。对企业来说,生产多少就是过剩,何时过剩,需要有政府信息及时披露和指导。但实际情况是对行业发展速度预测往往缺乏科学性,如轿车的增长速度前年是110%,如果按这个数字预测后几年的发展速度,对企业来讲生产必然会过剩;再如住房,住房消费实际上是一种排浪式消费模式,而不会是持续高增长,实际预测却是高估了发展速度,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房地产泡沫和
房地产业
的虚假繁荣。对以上情况,政府部门往往采取“砍一刀”的做法,以限制发展的方式解决产业发展失衡的矛盾,事实上这种做法政府付出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李善同委员分析认为,导致政府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当前的改革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各项改革都带有明显的综合性,谈农村改革离不开金融改革,谈财税改革不能不说国企、社保改革,等等。另一个方面,政府改革是改政府自身,让利益相关部门改革,缺乏实际动力。因此,必须有一个超脱于部门利益之上的改革协调机构,“这好比司机开车,谁遵守或违反了交通规则,必须有交警在一旁监督执行。”“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李善同委员认为,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改革是关键,政府必须对此有长远战略思维。“如果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经济增长的成本可能会加大,改革的成本可能也会加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