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富饶·文明·民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09:12 中国经济时报 | |||||||||
——永州市零陵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版图核心解读 ■本报记者王晓红通讯员喻向阳刘翼平 2006年2月22日,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代区长黄小明在散会之后,如约来到了会堂旁边的一间小会议室。
“对不起,久等了。”黄小明痛快地喝了一大杯凉开水之后对记者说,“我认为,我们这次会议是一次成功的大会。”黄小明刚刚在永州市零陵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零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整整30页,洋洋数万字,他说得嗓子有点哑了。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当黄小明说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重点时,会场的掌声多次打断了他的讲话。 “这个报告在提到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指出要加强病险水库处理、河流流域处理,新建水利工程,增加灌溉面积,基本解决干旱死角。”一位来自农村的女人大代表在会场外面颇为兴奋地对记者说。 永州市零陵区——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记者耳闻了该区在“三农”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仅是她作为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的“二传手”获得巨大发展吸引了全国的目光,而且是因为该区在“三农”建设方面的独特经验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来此取经。 “零陵这个名字很熟悉,但是又很陌生。”来零陵专程采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前,一位北京同行在车上询问起了零陵的历史渊源。 记者提醒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所指的“永州之野产异蛇”即为今日的主要产蛇区——零陵区。 零陵、芝山、永州一地三名,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历史上夏朝以前有文字记载的34处古地名之一。 自古以来,零陵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蜚声中外。零陵区原为永州市,1995年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后,原永州市改为芝山区。去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零陵区委书记唐定的办公室里,这位零陵区的掌舵者谈笑风生。 “这是零陵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文件,你们可以了解一下。” 他抿了一口浓茶后,又把杯子放下。 记者接过这本《永州市零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在第25页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我们的目标是,‘十一五’期间,每年选择10个经济发展快、群众基础好、基层组织充满活力的村按照‘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标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唐定显得很自信。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篇 “党的先进性教育实在好、条条背街小巷换新貌”、“感谢政府感谢党、实事办到民心坎”。 零陵区“两会”召开前夕,记者在区菱角塘路上看到了1000多名居民自发组织打着横幅游行到区政府。 “我们感谢区委区政府大力强化优化经济环境、着力改造背街小巷建设。”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很兴奋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该区18条背街小巷全部改造完毕,昔日“龙须沟”成为商机腾腾的黄金巷。 这样的例子在零陵区随便都可以找到。零陵区富家桥晓礼塘村就是一个典型。 30年前修贤水河时曾经在这里留下了—条简易路,盘曲在山林之中,远离村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能承载起人们要求富裕的迫切期望。 该村现有1100余人,良田1600多亩,因接近贤水河,比邻罗汉水库和座塘水库,因此,这里的农作物即便是遇上大范围旱涝的年景也能确保收成,加之这里6000余亩的缓坡山林,土地肥沃,特别适合发展楠竹产业。 村民没钱,退休教师唐德解甚至没和家里人商量就把自己的工资卡拿出来做抵押,在银行借了5000元,并带头在党员和村民中集资。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不到—个月的时间里,一条贯穿三个村庄,从贤水河公路经过中心小学的村级公路连通了。 零陵区公开的资料披露,过去5年来,零陵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年均增长33.1%,为“十五”计划目标的127%。 “这5年来,我们累计完成通乡通村公路投入6900万元,完成改造通乡公路100公里,通村公路123公里,新、改、续建村级公路500余条,有600多公里。”唐定说,“我们还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860万元,投入小水电资金5720万元,建成小水电站15处,总装机1.2万千瓦。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4亿元,人工造林23万亩。” “我们要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加强改厕改水、推广使用沼气等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唐定语气很坚决。 “未来5年,我们将着重强化农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改造农村等级公路300公里以上,实现100%的行政村通公路,大多数行政村通油路。”黄小明对记者说。 形成产业带动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基地建设篇 2006年1月16日清晨,零陵区潇湘东路蔬菜早市。 区蔬菜检测中心的技术员对香零山无公害蔬菜基地的8个蔬菜品种进行了残留农药含量抽检,其结果全部合格,紧接着,该基地上市的2.5万公斤蔬菜在半个小时内便被抢购一空。这是零陵区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一个缩影。 2月19日,好奇心促使记者一行决定到零陵区南津渡办事处香零山村探秘,想看看香零山人是如何发展无公害蔬菜,并使“香零山”牌蔬菜享誉本地、畅销外地市场的。 出零陵城区,往南进入三面环山沿河岸边的香零山村,葱郁的绿色屏障顿时让人感觉空气也清凉起来。走进河岸平地,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片白色的大棚,这就是绿色食品“香零山”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这里地处丘陵山脉腹地,与城区一河相隔,远离工业污染,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美。为促进无公害蔬菜的产业升级,2002年该村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协会,注册了“香零山”牌蔬菜品牌。协会引导菜农组织无公害化培育种植蔬菜,建立大棚蔬菜生产示范园,引进了200多个蔬菜新品种,推广了综合病虫防治控制农药残留、无土栽培等40多项无害化生产技术。 陪同的零陵区蔬菜办公室主任陈永峰告诉记者,“香零山”牌蔬菜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十分不易。大棚蔬菜必须集中连片达到相关标准,对蔬菜基地的土壤、大气、水都要经过严格检验。经过相关机构的一系列检测,2002年3月“香零山”牌蔬菜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被定为全省无公害蔬菜基地,2005年7月又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无公害蔬菜基地。 村党支部书记胡昌平告诉记者,种植无公害蔬菜不仅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赚钱又省心。当初大家还在观望绿色种植到底行不行的时候,他就带头投资2万元建起了3个大棚。心想第一年可能亏,没想到当年收入剔除投资成本,还净盈利600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该村228户农民放弃了传统的粮食生产,全部建起大棚,种植无公害蔬菜。 为使农民掌握种菜技术,村蔬菜协会经常邀请省、市蔬菜专家来村里讲授无公害生产技术,定期为菜农指导。村里还投资近100万元建成了规模化的育苗中心,对引进的蔬菜新品种进行集中培育,确保农民规模化种植的菜苗供应。目前,该村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500余亩,优种普及率和蔬菜产品检测率在95%以上。“香零山”牌不仅成为居民餐桌上名副其实的“放心菜”,同时也成为村民们致富的一张“王牌”。现在,该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家家建有小洋楼、户户实现电器化,率先成为零陵区小康村。 “是零陵‘车间农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零陵区委书记唐定笑得很开心。 确实如此!记者在零陵采访期间发现,每天,在零陵区都有一大批盒装脱水蔬菜、优质水果等销往全国各地。农民们不再单靠卖农字号产品赚钱,而是将农产品由田间送到车间,通过加工包装,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零陵区在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尤其在今年的“保先”教育活动中,注重从农产品后续环节入手,搞好农产品加工,实现产品上档升级,从种植、养殖转到加工,从田间农业转向车间农业。 据了解,目前,全区60%以上的农产品经加工包装后销售,年总产值达3亿多元。实施名牌战略,零陵“车间农业”的农产品声名远扬。 该区绿原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永源”牌纯中草药生作物酶饲料添加剂,被省科委列为“省级星火计划”重点推广项目;菱角塘“永久”牌红薯粉丝被省农博会评为金奖;“碧井”牌异蛇酒不仅畅销国内10多个省区、30多个大中城市,还远销新加坡、泰国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放心”牌蔬菜、“醇香”牌糁子酒、“才子”牌牛扣、“黄田铺”牌西瓜等10余个品牌应运而生。 …… 通过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的订单农业洽谈会和农产品展销会,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今年全区10万亩蔬菜以及畜产品做到了未产先销。 黄小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还要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全面落实去年向中央和省里申报的41个农业项目的资金到位和建设力度,争取“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等重点项目落户。 形成农村良好社会风气 ■文明建设篇 零陵区委书记唐定(中)与副书记、代区长黄小明(右二)等一行驱车几十公里来到珠山镇王家仔、东湘桥等矿区管理站看望一线工作人员 “我们在今年要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理论、法律‘五下乡’活动,倡导团结互助、明礼诚信、文明守法的新风尚,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黄小明在区“两会”期间的报告中指出。 据记者了解,近段时间,零陵区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要求,组织开展了“六团下乡”活动,为老百姓提供零距离的服务,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该区从区直部门选拔抽调了300余名知识型干部,组建了政策理论辅导、先进事迹报告、法律法规讲解、党员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服务和文艺演出宣传六个宣讲团,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和文化服务。 六个宣讲团除统一组织“上课”专题辅导外,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田间地头,串农户、钻大棚、赶大集,广泛传授技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据了解,入春以来,农业科技服务团集中组织下乡辅导500多次,为5万多农户解决了难题。目前,区、镇、村三级已开展宣讲和演出625场次,接受教育的党员群众2.21万人次,解决困难问题257个,为农村提供致富信息1860多条。在送政策、法律、知识、科技、信息的同时,宣讲团还注意在农村培养一批骨干,为农村基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宣讲团”。农业技术服务团先后培训各类“土专家”1130名,为农民群众提供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的服务。 黄小明在和记者聊天时,谈到怎样加强乡村风建设时说:“我们要强化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倡导积极进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设新农村,塑造新农民。” 其实,这也是零陵区未来五年里,如何加强乡风村风建设的内核。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支农服务篇 记者在零陵区鹧鸪岭村采访时了解到,连日来,该村60多名党员群众在被村民们誉为“空中课堂”的村远程教育站,参加先进性教育和脐橙等优质水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学习。据统计,该区自2004年以来,投入160多万元在15个乡镇办事处建成农村远程教育站114个,近10万农村党员群众受到理论教育和种养技术培训。 零陵区远程教育注重结合农村实际和贴近农民,先后开发了72个增收致富项目,促使50岁以下农民党员掌握1至2门种养实用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菱角塘镇运用远程教育站举办优质稻制种技术培训班,全镇31个村制种面积达2.2万亩。并利用宽带网发布售种信息,仅此一项就给当地农民网上“淘金”户均增收1000余元。 石山脚乡井塘尾村支书贺玉明,通过远程教育掌握了“频振式黑光灯”无公害稻田防虫技术,不但亩产稻谷增加近60公斤,而且碾出的大米无公害,每公斤高出一般大米0.6元。去年,该村利用“频振式黑光灯”防虫技术种植稻谷1000余亩,直接为村民增收近5万元。 “想不到网络有这么神奇啊!” 贺玉明一脸的笑容对来他家参观的记者说,“我正准备要我亲戚和朋友都来网上淘金!” 2月16日,记者来到零陵采访的第一天,就看到了永州市、零陵区和富家桥镇三级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联动,正在该镇开展“2006春风行动”——送岗位到乡下、送政策进农家。 记者在现场看到,零陵区富家桥镇大庙头农贸市场上挂出了“‘进城求职 帮您解难’劳动保障公共职介送岗位下乡宣传咨询处”的横幅,十米多长的咨询台前围满了人群,热闹非凡。十多位佩戴着《工作牌》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向赶集的人散发劳动就业宣传资料和《春风卡》,有的向咨询的人耐心地解答问题,有的认真地指导欲进城务工的人填写《求职登记表》。 零陵区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区,每年有近10万外出务工大军。为了做好劳务经济这篇大文章,该区劳动保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扎实实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提供优质服务。 一位名叫易远的农民在进行现场求职登记时对记者说:“劳动保障部门把岗位和政策送到了家门口,我们外出打工就少走好多弯路了。” 随后,记者在零陵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2006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开展春风行动,发放《春风卡》4000多张,组织“送政策送岗位下乡赶集”活动12场,为16000多名进城务工农民送去了政策信息和岗位信息,提供了免费的就业服务。 唐定对此似乎还是不那么满意,他还是希望的工作可以更“完美”,“我们今年还要大力培训输出劳动力2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以上。我们要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民技能培训工程。” 零陵区“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在未来5年内,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技能,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后记 赶回长沙后,记者一口气记录此次零陵之行的点点滴滴,心中似乎还有很多话未曾说出。 在零陵采访的这段时间里,记者和零陵区的领导们交谈时,他们除向记者阐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外,还说了在未来5年内,如何推进产业化进程,如何提高城镇化水平,如何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零陵…… 其中,有一个细节,不容记者忽视,有一天,记者在和零陵区安监局的一位职工聊天时听说,2月5日上午,也就是春节长假上班的第一天,零陵区区委书记唐定,副书记、代区长黄小明与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陈宇荣带领矿整办的负责人来到了零陵区矿整办。 “唐书记说了一句令我们很感动的话,‘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们代表区委、区政府来给大家拜个晚年,感谢你们春节时期坚守在工作一线,并了解一下你们在工作、生活上还存在哪些困难’。”这位职工回忆,“后来,唐书记与我们矿整办工作人员一一握了手呢。” 零陵资源丰富,物产发达。其中锰矿储量达4400多万吨,占全省储量的1/4,为名副其实的锰都。早些年,因管理不善,锰矿资源滥采乱挖现象严重,破坏了环境,群众反映强烈。去年7月,全区近3000台洗矿机组全关、全停、全锁,实现规范有序开采,有效地遏制了浑水下河,维护了人民的生活财产安全,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省、市的好评。 “回首5年来,我总有一种难以忘记的情怀。”唐定这句话说得意味悠长,不难理解他的话语—— 5年来,该区财政总收入在2000年6000余万元的基础上实现了翻番,达到了12016万元,年均递增927万元,增幅达15%,收入质量排全市第一;农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16.34亿元增加到24.36亿元;区属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7.59亿元增加到2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4亿元。 在他的眼中,未来五年,又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五年—— 到2010年,地方生产总值达到86亿元,年发展速度为12%;一般地方财政收入达1.3亿元,年递增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50亿元,年递增速度达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达4000万美元,年递增20%…… 美好蓝图摆在零陵区的老百姓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