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环球企业家大讲堂 > 正文
 

莫天全:网络媒体创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11:20 新浪财经

  时间:2005年10月31日(19:00)

  地点:人大逸夫会议中心1报告厅

  主题:环球企业家大讲堂

  主办:《环球企业家》杂志社

  协办: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协会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环球企业家》杂志社的文龙,非常荣幸主持今天的大讲堂。

  《环球企业家》杂志是目前国内唯一“以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为己的商业新闻媒体。

  我们的报道对象是:世界级企业家、跨国公司经理人、以及像莫天全先生这样站在最前端、最具有国际化意识的中国企业家。

  我们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 包括:“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环球企业家生活方式沙龙”、“环球企业家海外行”、“环球企业家俱乐部”、总编面对面”,以及今天举行的“环球企业家大讲堂”。

  环球企业家大讲堂是一系列的巡回活动,每个月在全国各大著名学府举行。

  本次活动得到了联合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以及协办单位是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协会的鼎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环球企业家大讲堂”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人大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非常荣幸的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介绍光临本次大讲堂的各位嘉宾,首先隆重介绍——搜房控股董事长兼CEO莫天全先生,欢迎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国伟先生、《环球企业家》杂志社品牌推广总兼傅继红女士、搜房控股人力资源总监崔存滨先生。

  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光临今天的《环球企业家》大讲堂。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交给今天的主角莫天全先生,掌声有请莫天全先生。

  莫天全:各位同学晚上好,很高兴又回到大学里和同学们交流,在学校的好处就是什么都可以说,说错了也没关系,所以还是比较放松。

  根据《环球企业家》大讲堂的安排,我今天要讲一讲网络企业集团或者是网络媒体创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搜房网为案例来讲这个话题。几个方面,一个是网络发展,我们网络部门给我准备了一些资料,我很快的过一下。第二个是搜房网的背景,第三个是历史回顾。最后谈谈人才方面的战略,这是今天要谈的内容。

  先谈第一个问题——网络媒体的进程。 请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国伟先生致辞。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用E—MAIL,各位可能还在小学,或者是在托儿所,那是1991年,91年我第一次用E—mail,那时候我在美国上学交作业就用E—mail。1994年到1999年,因为当时E—mail还没有互联网, “Internet”当时还不成型,当时90年代的互联网是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在咨询方面的传播起到了一些简单的作用,互联网的内容还没有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媒体的概念。

  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2001年,Internet开始比较疯狂的发展,也是非理性的发展, 2004年4、5月份那时候Internet发展开始破裂,开始疯狂下跌,最高从5000多点跌到3000多点,跌了三分之二,一直到现在还在2000出头。2000年的时候应该是最疯狂的,那个时候概念很模糊,到底能干什么大家还搞不清楚。在2000年的时候,作为一个媒体大家还不是太清楚,更多的是信息的堆积,大量的转载,或者是引用传统媒体的东西,我们说的就是拷贝Internet上的东西。从2001 、2002年,Internet爆破了,大陆这块也是,当初三大门户抢着Internet上市,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三大网络媒体,因为上市以后,还是有相当的资金在支撑,应该说渡过困难时期不大。这个时候网络作为媒体开始产生作用了,我记得新浪当时是利用了一个奥运会,从体育这块,新闻角度入手,很快在新闻这方面站住了脚。这是2003年到2004年,网络公司作为媒体开始发挥作用,不仅仅是通讯新闻,在专业方面也开始出现趋势,包括体育、IT、汽车、房产和健康方面的专业频道,包括搜房也在发挥它的作用。

  第四个阶段2004年到现在,应该说中国的网络媒体是已经成了媒体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成分,传统媒体如报纸,像比较出名的杂志,像《环球企业家》这样比较优秀的杂志,另外还有电视是非常厉害的,网络到现在好像是第四媒体,应该说也是相当主流的媒体了。

  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影响力比较大,很多事情让我们感受到网络媒体的厉害,包括非典的时候,非典刺激了网络媒体的发展。我记得当时,我们简单的觉得非典会给我们带来困难,但非典实实在在的推广了搜房的发展。这个事件充分体现网络放大的作用,因为网络的登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对普通公民,慢慢媒体的可限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Internet这个产业的自律,一个是越来越成熟,网络媒体作为一个可信的媒体,逐渐得到了公民的认同。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实际上谈不上直接的冲击媒体,但确实对第四媒体的兴起,在国际、国内也好,对传统媒体有些“促进”作用,“促进”两个字是比较柔和一点,按说应该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对传统媒体影响是很大的,从房地产这块来说我们是比较专业的,可以看到传统媒体房地产的广告量在下滑,基本上没有增长,尤其是经过宏观调控以后,但是网络媒体,我们每年还能保证100%的增长,但是我们的基数还是比较小,这个影响、转变有可能挡不住,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传统的媒体开始进入Internet这一块,起码不至于全部失掉这一块。这是作为网站,或者是网络媒体发展的过程。

  关于搜房网我一会儿还会有自己的介绍,我们是99年创立,我们是专业的房地产门户网站,跟房地产有关的,或者说跟家有关的都是我们搜房网要做的事情。现在应该说是我们比较自豪,或者比较高兴的一件事,我们当初的口号是“全球华人房地产门户”,从今年开始,搜房网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门户,包括美国在内,没有任何一个房地产的专业网站的访问量能在全球的排名,或者在房地产网络收入方面跟搜房网相比,这是我们做得比较优秀的一点。它自己的发展,从99年到2001年,Internet刚刚兴起,是以房地产为中心,我们所谈的要买房、卖房、租房离不开搜房,确实是这样的。

  现在大家可能非常离不开BBS了,搜房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社区BBS论坛,这是相对有影响力的,搜房网上的论坛每天发贴量在20万左右,汇集了国内差不多一万个社区,这一个万社区从买房子到住进去以后,还天天有论坛,这是影响力极大的一个论坛组合。

  2003年一直2005年,我们开始从单一的以房地产为主开始介入二手房市场,还有家居市场,现在真正形成在网络方面围绕跟家有关(所有方面的覆盖)。现在从访问量来说,它是ALEXA全球排名第一的网站,我们最高的时候到64,全球所有网站加起来,搜房网在全球排名第64位。覆盖全国45个城市,我们从三年以前开始进行城市的扩张,因为房地产是一个地域性非常强,我们从6扩展到现在的45个,每个公司都由搜房在服务。楼房数据库现在有超过一个万个社区的BBS论坛,但实际上为下一步做准备的4.5万户物业项目,每一个物业项目就代表一个社区,每一个社区都要有论坛。

  包括我们现在慢慢进入的房地产新闻这块,有房地产咨询,也有房地产业的动态,基本上我们的房地产的记者,或者说政府也好,或者是学术机构也好,或者是产业方面的人物也好,没有脱离过搜房,搜房网实际上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从这个方面来说,搜房网络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我就顺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把过去、现在,还有下一步的想法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刚才介绍了搜房的网络情况,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这个企业是怎么走过来的,最早是在96、97年的时候,有一个网叫中国物业网,这个域名很长,这是中国最早的房地产的专业网站,那时候我刚刚从美国回国,刚开始折腾一些事情。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最大的一个开发机构,就成立了中国物业网,应该来说,这个网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房地产网站,而应该是中国最早所有的网站之一,因为在96、97年的时候没有几个网。搜房正式成立是98年10月份,当时还没有回来老板,是以我为主,还有当初在美国工作时候的一些伙伴,这几个人我们大家对亚洲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大家回到中国做一点事情,就开始搞起搜房。真正成立是在99年6月18号,是搜房真正在海外,因为我们创业跟国际之间有关的,就在海外注册,就在(英语)群岛,我们当时在BBI注册。注册完了以后,因为搜房毕竟有它的背景,包括我们这些人当时多多少少在美国干了不少好事,接触了不少人,所以在99年底的时候,我们通过收购的方式,把大中华主要的网络归纳到搜房体系以下,包括香港的地产咨询公司,还有台湾的“甲天下”,实际上我们还收购了上海的网站,通过这一段收购,我们在北京,把大中华就是我们所说的,包括大陆、香港、台湾这几个体系,房地产的地位都做下来了,因为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说你在一个产业里面,或者在一个产业里面一个很有前途的部分,你能占据老大的位置,你要想去融资,你要想收别人的话,就非常不容易,大家如果将来能做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占领老大的地位。

  我们在99年年底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没有钱,也挺紧张的,我跟深圳的徐志清,当时他是从武汉过去的,跟他联系及我们想合并,或者说想收他的企业,我记得当时花了200万,做了一个网,什么都不是。我从美国跟他打电话,给了他200万,他给了我一个时间差,就是3个月,这3个月之内给了你钱,你这个公司就给我,同样的方法,我们把台湾的甲天下,还有香港的HK.WWW(网站)全部收购了,还是没有花钱去收购,有三个月的宽限期,我们把他的钱支付了。这三个月的过程中,我们收购完了以后,我们就成为大中华最大的房地产网络了,这个故事就形成了。既然你是最大的了,所以投资就很简单了,爱立基本来就跟我很好,然后就接着放钱。高盛是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也接着放钱,当时融资的事情是比较简单的事情,一旦你成为老大的时候,别人都愿意给你投钱。还有全球比较大的基金,也都是跟他打电话,最后做决策。我们还是比较谨慎,不需要太多钱,钱多了不是好事,所以就选择刚刚进入美国的两家声望很高的企业,因为这两家全是全球500强的企业,是产业界顶级的企业。爱立信出版业在里面。在这个过程上我们融资完成了,给我们打下了很好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叫李商博士,他是从清华管理学院毕业以后去了美国,然后去高盛做总经理,后来回国,最后回到中英国际的CEO,上个星期刚刚辞去CEO,自己搞一个公司,有2个亿美元的资金,我们很支持他。他当时跟我们融资比较顺利,这样把搜房的基本架构就搭起来了,有那个基础之后,我们把收购那几个企业的钱铺完了。当时在互联网界还是成为一个经典的案例,是怎么来做互联网的,怎么以比较快的技巧、做法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2003年3月份开始,我们在全国的扩张就开始推动,包括当时很超前的,2001年搜房××的问世,实际上就是说房地产的××,我们在2001年6月份推出,包括百度用的很多都是搜房的数据库。2001年我们跟台湾主办了网上直播,我们用摄像的方式,台湾法院很重视,立法委员会也参与了。另外就是团队,第一次团队我们完成了5000万的签单,今年团队超过一个亿。开发商愿意跟我们合作,现在超过了一个亿的签约。还有一个是

经济适用房,每次卖经济适用房要拍号,从几天几夜去排队,秩序很乱,所以跟开发商一起搞网上拍号,这样解决了经济适用房的难题。

  刚才我说到了搜房网的数字,到现在每天差不多是150万人的访问量,是独立的IP用户,而不其它的用户。早期,我们还买断了新浪跟搜房房地产频道。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把网易的房地产频道全部买断,这是为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垄断一些资源,我们花了一千万人民币。

  搜房网刚开始很简单在北京,一直早现在我们成立了四个集团,包括新房这块,包括二手房的集团等等,董事会也是国际色彩比较强一点的,包括我在内。还有李商,中英国际的CEO,现在辞去了。还有建设部的副部长,还有杨部长,再加上我以前的老板,搜房网很多的发展决策,战略性的东西基本上由这个集团来指导。我们在年初的时候提出另外一个战略,叫百强战略,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能让搜房超过一百万人口的100个城市落地,把人员布局到100个城市,把这个数据、平台搭建好。在这个上面不断加产品,加服务,管理比较到位、服务也比较到位,我们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以上是搜房网的背景介绍。下面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大讲堂这块。

  我们这里有第三个题目是因特乃特商业历史回顾,实际上我已经谈到了因特乃特的泡沫期2002年,那个时候很痛苦,我记得搜房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扩张得很厉害,扩张到成都,扩张到厦门,一看这个趋势不对,因特乃特的泡沫破灭以后,从5000多点跌3000多点,这样我们把广州、重庆等城市全盘拿掉。当时我们的负责人去重庆还丢下一句话,你把我们扫掉,我们还会回来,就跟打跑国民党一下。在这个困难时期,在非常时期你们一定要下决定,没有办法,否则大家一起死,保留一批还有生的希望。所以重庆当时保留了一批。最糟糕的时候搜房剩下100万美元,当时我跟我们的财务总监,最后成了我们的CEO,我跟他下一个使命,说100万美元一分钱都不能再花,如果说我们的现金量不保证有100万美元,我宁愿把公司关了,也不能花这1000万美元。如果说我们的公司国库里面没有这100万美元在那儿放着,就不敢做事,稍微做错一点事公司很快就毁了,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所以当时就逼着大家去挣钱,好在还不错,大家把钱挣回来了。我们一直保留现金存有量是100万。到2002、2003的时候开始复苏了,我们2002年的时候达到全年利润持平,开始盈利,03年开始规模盈利。

  整个产业的发展到04年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经不再谈因特乃特,或者谈网络公司这一块了,实际上它已经是一个非常常规的(商业模式),它跟其它企业一样,它有其它企业所有的毛病,也有其它企业遇到的困难,也有其它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它已经走上了社会当中的正常利润,就跟早期的电话这些东西一样,都是非常普通的,所以我觉得从去年开始,它已经开始往规模化发展了。

  大家知道三星一年会有二十几个亿的收入,像搜房现在盈利额差不多有两个亿的收入,这已经开始上规模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因特乃特,或者说这批人已经能干好事情了。

  下面讲一下创业当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我觉得创业第一要有决心。这个决心也是挺难下的,因为我本身有一个很好的岗位,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大家要去创业的话,有可能你不会拿工资,有可能你不能做头等舱,你只能坐普通舱,创业的过程是大家一定要下决心的一步。说说我自己,我是在国内上学,然后搞产业政策研究,然后才去的美国读博士,读博士之后工作,然后开始创业,那个时候30岁出头,感觉好像该做点事了,在美国做得也不错,负责亚太的董事总经理,该做的都有了,也打了一个基础在美国。但是当时想要做一点事情,最好的做法是把美国和中国,这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优势结合起来。我记得当初我试探性的从道琼斯太瑞斯跟国内的中方集团(最大机构)成立了一个房地产信息中心(在北京),我是代表中方的,把中房指数(英语)的一个部分,开始在国内推动,因为道琼斯是非常厉害的。但是这个合作项目,应该来说进行了差不多有一年多,我是每个月都这个中心带来投资。最后全部让我负担了,那怎么行呢?但是关系都挺好的。最后因为大家商业取向不一样,国内的信息五六年之前是卖不掉的,绝对是赔本的,对于道琼斯是做信息的,他有差不多一万多人的记者队伍、编辑队伍,每年几十亿的收入,他就是靠信息做出来的,当时两方合作在理念上有些冲突,没法解决,就要把这个信息中心解散,中国方面的信息中心就解散了,因为我是负责人,当时代表美方,所以就开董事会,把大家拉到新加坡开会,大家好合好散的把事情处理干净了。但是有一个事情,对中房指数这么好的东西,因为中国房地产系统当时有中房集团支持,有国务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三家举办,房地产业第一个以量化方式来研究房地产的发展指数,这对中国房地产业非常有用的,当时孟小苏(北大)博士非常看重这个东西,如果说这项合作解散,中房指数谁来做呢?因为这个体系出来了,我对这个指数也是深信不疑,就知道它早晚会发生作用,在新加坡的时候,孟总说怎么办?解散以后中房指数谁来接?我当初说了一句话,我说我来接。

  要接意味着什么呢?第一个,我得支持道琼斯,第二我得去组件一个队伍,当时有一个队伍,我得把钱找来支持这个队伍。这就是搜房创业最早的一个插曲,我去找爱立基,爱立基当初刚刚介入中国投资,他那几个哥们,是从清华管理学院出来的,是我们的师兄弟,比我高两级,以前我在美国的时候聘用他给我们做过报道,大家都很熟,所以我们想怎么样做一点事情,拿一点钱,他说不管你做什么我们都相信,就给我拿了钱。最后我跟孟小苏博士,他去桂林开(房地产专业会议),当时我把孟小苏博士搞定,让他也出钱,这样把中房指数这块基本的投资搞到手了,这是第一个比较简单的创业过程。当时这个企业不叫搜房,是搜房的前身,应该说很辛苦,这个过程当中碰到很多挫折,因为不赚钱,花钱花得很厉害。这个过程当中有两次没有钱,这两次都是爱立基出的,所以我非常感谢爱立基给了我两次救命的钱。爱立基两次给我们钱,他说给你100万,给你50万,先拿去用。第一,他还是相信我们能做成,所以今天谈起来还是非常感谢他。从我们开始谈这个企业,一直谈到99年的时候,当时有些精英回来了,我们当时在很艰苦的情况下,因为知道怎么来做,把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公司全面收购,收购完了就走向搜房,爱立基放更多的钱。回到我们这块,有没有商业进入?好像没有。如果有的话就是一张纸,就是周全,当时我并不认识他,他说你们没有做过企业,我说我没做过企业,但是我管过队伍。他的概念就是说,你必须是一把手,哪怕是两个人的一把手公司,这个感觉是不一样,什么东西都要你负责,谈了谈,基本上就没有写什么商业计划。这是比较简单的。前提就是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也认识你,你这个人本身就是授命了很多东西。

  我们跟高盛合作的时候,当时我们有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我们不愿意去做调查,也不愿意做什么,但是有一点你可以调查我,他把我的背景调查一番,把美国的同事、中国的同事各找了三个人,问他我的情况怎么样,我们跟高盛的合作,也没有做非常详尽的调查。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容易的过程了。这个合作计划还是需要一个比较精密。上一个星期天我跟别人做报告的时候,我还说到这个问题,你给我五六页的纸就够了,把一年之内的事情说清楚,再把三五年的七万给大家看到就可以了。所以大家在商业计划七万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因为大家确实没有时间来看,投资基金的人,他们的时间很宝贵,他们每天接到很多所谓的计划,对市场相当了解,所以不用给他们讲很多道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管理团队的建设,有时候真是可遇不可求,很难说一下子建立一个非常成熟的管理团队把事情做好。管理团队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互补,大家各有各的特点,在这个竞争过程中,你这个团队从最初开始早晚会出事,这个管理团队肯定会有人离开,或者你让他走,或者他自己走,如果作为创业一把手的话,你自己是唯一一个离不开的,其他人都可以离开,实际上再过一段时间你自己也是可以离开的,所以在早期大家不要担心管理团队出现问题,也不要讲求一个非常完美的管理团队,做不到,只是碰到就碰到了,没碰到,一个人也得扛下去,这是对管理团队的一个经验。

  第三个现金为王。刚才我说到我们被100万卡住了,这是具体操作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融资,你给他说得天花乱坠,谁都知道,你这个人比谁都聪明,你跟他说数字,数字能不能讲清楚,特别是已经做出来的数字能不能给他看,这是他最相信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你融资,最好涉及到那个产品卖了几个,哪怕是卖了一千块钱,一万块钱,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他知道有人买。否则的话你老说我多伟大,有几个亿,那不行。尽管你不成熟,但是你能卖出去几个,在这个情况下融资是最容易的,而且在过程当中,比方到 现在,你要想上市,你要想再融几千万的资,没有数据的话是不可能的事,市场是这样一个概念。处死公司生存发展重要以外,在其它方面现金也是相当重要的。

  第四个是危机处理,创业过程当中会碰到相当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从竞争到人事,到财务。对我们搜房来说,竞争方面我们一直处在房地产业,或者说跟第一把交椅(比较垄断的色彩),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记得有三件事情对我们有直接的影响,第一件就是香港,香港有一个(18居网站),他们想介入大陆,所以就开始攻击我们,先从深圳公司网站上面抄了我们很多东西,因为那是互联网早期,包括现在的拷贝的做法也非常多,他抓住了一个毛病,就开始在北京、香港开新闻发布会,说搜房这个那个的,然后再把这些传真发到我们股东那儿,发到高盛那儿去,实际上他们想竞争一些事情,对我们来说,我们唯一做的事情就是跟他们的CEO打了一个电话,我们在电话谈了两个小时,谈怎么做互联网,怎么辛苦,应该怎样干,这样干不行,最后他们退回去 ,没有再折腾这个事情。

  另外,我们在上海收购了一个企业,收购了70%的股权,另外30%几的股权是上海相当大的一个上市公司所控制。实际上那个企业也是相当优秀的一个企业。当初我们决定不再收购他们这个企业,也就是退出60%几,全部给他,我们自己开始另起炉灶,这个竞争。大家都知道上海这个地方,上海人是很聪明的,都是非常有头脑的,上海这个地域非常强,谁想在上海滩站住脚不容易,当初就派了我们当时一个副总裁去了上海,这个副总裁是万通的第一任董事长,就把他派到上海的市场,他说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就是不要派我去上海,他在上海折腾半天很快就赶回来了。当时我们要收购合作方,他说一定把搜房赶出上海,当时我们没有任何顾虑来处理上海这个事情,因为在中国做事情,没有上海你谈不上全国,上海是一定要去的。朱容基当时跟我们说,上海的码头不好扎,你们还是要扎。我们就去了,第一年的时间,上海市总经理换了四个,没有办法,那个地方确实很难搞,最后搞了两个总经理上来,一个是总部的,一个是从北京派去的,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一个是香港的。他们两个人来联手把上海市场视图做出来,这样的话在人力安排、竞争这方面,就把上海市场基本拿下了,到现在上海90%的市场都在搜房手上,包括我们派去的人也把户口转成上海城市户口了。

  中国三大门户我们有一个,再加上我们搜房网。人事当中我已经说了,从早期创业到发展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上海公司换了四任总经理(一年之内),广州是我们从03年才开始的,在广州的时候,现在的常务副总,好像不到两年换了7个总经理,这是没办法。所以,这个过程当中不动,如果你已经判断,你已经觉得不动不行的话,你一定要动,动就会有两个结果,一个结果还是不行,第二个结果就是有可能行,但是你不动是肯定不行的,所以还是要动。人事方面会碰到很多打架的事情,也就是官司的事情,这也是很多的。

  下面再说一下战略的事情,要站得高,看得远一点。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无论从产品开发,对搜房来说,我们尽力的平台就是房地产和家的平台,这块是我们从6年前创业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一直在主抓的东西。为什么要搞百强计划?为什么要扩展到几十个城市?这实际上是为我们五年以后的发展打基础。一旦到100个城市,你对你的咨询,对你的网站,你到时候想做多大就做多大,你想在中国买房、卖房、

装修房不得不找搜房网,对这个平台搭建,这是我们现在投入大量人力、精力来做的事情。这是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做企业方面,从董事会也好,从CEO来讲也好,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把这些网开出去,把这些机构设立出去,让这个体系能够按照一种行为模式来做,这就是把我们的基础设施搞到位。

  再谈一个战术方面的问题,我们到底怎么做,每天怎么,几百个人每天在公司做什么?还是要脚踏实地来干。做公司大家千万不能太偏向于战略,或者太偏向于战术,一定要有人做战略,同时又有很多人做战术上的事情。

  最后一点,给大家一个建议,创业过程当中谈了那么多问题,谈了那么多的危机、机会存在,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不要轻易地放弃,还是大家经常讲的话,千万不要放弃,千万千万不要放弃。这是就我们自己的创业过程,讲了几个环节。

  最后一个环节是人才战略,我们今天人士部门的负责人也来了,我们搜房也希望在在座的人当中有人能够加入搜房,来共同推动搜房的发展。搜房网人才战略还是采取的基于人才,我们希望最优秀的人做出最优秀的业绩,我们当然也希望给最优秀人以最优秀的回报。我们讲求的是以事实说话,这是我们聘请员工最主要,或者说最唯一的标准,但是不要靠其它的关系,或者其它宏观的需要,最后能表现出来的,是我们的业绩做到了,我们的数字做到了,这才是最关键的。在人才方面,我是比较赞同韦尔奇的做法,一定需要最优秀的人来做最优秀的事情,甚至于一定要淘汰一批不太优秀的,或者相对来说不太优秀的一批人。为了这个我们也成立了自己的管理学校搜房干校,我们在过去一周当中,刚刚把我们的第一批的人才培训完毕,希望在搜房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管理人员能够走上岗位,能够促进搜房的发展。

  我们分成了几个级别,一个是一线管理人员。第二个是中层管理者。还有最高的一级的管理人员。所以,从三个层级不同的培训学习,达到为搜房的扩张提供相关的人才,我们一贯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通过搜房内部培养。同时,我们也是在外面聘请一批相当优秀的人才,带领一些好的东西,跟搜房的好东西配合起来,一起来推动搜房的发展。人才方面永远是一个企业最核心、最不可缺的资源,这是我们现在感到到压力很大的一方面。如果说每个人都很优秀,但是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去做的话,那个企业不会发展得很好。每个企业得有自己的文化也好,行为也好,希望通过培训,我们比较关注新的东西,能够达到推动企业发展。

  我在此跟大家就介绍这么多,有什么问题我们再探讨。

  主持人:非常感谢莫总的精彩演讲。刚才莫总说,希望在在座的当中发现优秀的搜房网未来的员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问题,可以举手示意。

  提问:您好,莫总。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在您经营当中,您收入当中有几大块是比较多的,也就是前几名是哪些?第二个问题就是,你要成立一个大中华区的搜房网站,那么在国外(美国和欧洲)您是怎么考虑的?

  莫天全:现在我们的收入还是广告,因为搜房网平台起的主要作用还是媒体的作用,作为一个媒体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除了广告以外,我们对数据库,研究这块也有一个收入。另外,我们也有开发企业技术解决方案,这块有一些收入。

  第二个问题就是扩张的问题,我们一直想成立一个搜房,今年曾经考虑过,因为我们最近从2000年开始融资到现在一直没有,到今年我们又有第二笔所谓的资金进来,250万美元进来建搜房,这是法国的一家媒体,当时他们在全球有20几家的网站,我们想把他们的全部收购过来,我们决定先把中国的事情做好,所以对国际扩张这块,我们确实比较小心,主要是人才储备不够,而不是资金的问题。

  提问:网站都有房地产频道,搜房跟他们比的优势有哪些?现在房地产网络产业究竟占多大的份额,为什么发展有多少资源?

  莫天全:我们跟他的区别就是我们懂,他们不懂,他们懂其它的我们懂房地产。如果说从份额上来说,搜房大概在全国有50%的份额。

  提问:我是学企业管理的硕士生。第一个问题你听到搜房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房地产门户网,您再做就成垄断了,如果我们在校的学生走向社会,如果我们使用搜房网的服务,您对学生有没有一些优惠?搜房网的服务对象不同有没有一些价格上的差异?这是第一个问题。

  莫天全:对人大所有的学生我们都免费。

  提问:第二个问题是这样,因为您提到您是清华管理学院的硕士生,然后到美国去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到美国读博士,博士专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我看许多互联网的老总,像张朝阳都是拿着硕士回国,而马云只是一个本科生,他能做到后起之秀的态势,您在创业这方面,国内和国外的

留学背景有没有起到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莫天全:好像没有。

  提问:您说出不出国没有影响是吧?

  莫天全:有影响,但是不起决定作用。如果您有海外背景的话可能有点好处,但是如果你没有实战的话可能没有优势。外语是一个方面,最主要是你在国外干什么,这个很主要。如果你在国外做的事情跟创业的事情毫无关系的话,实际上是没有大的用处,比如说你去国外简单的在学校,或者简单的在做技术性的工作,或者说没有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的话优势是不会很大的。我在美国读硕士学的是经济管理。(他们比我更聪明,我们只能用更聪明的人。)我们搜房的CEO用最聪明的其他的CEO。

  提问:我听说咱们在进军上海的时候,换了四个经理人,我们的人才成长时间为什么那么短呢?是不是我们IT界给人才成长的时间就很短呢?在给一个人才成长时间这么短的时候,对他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所谓人才战略上,从现在来看,您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

  莫天全:我觉得换人是不得不做的, 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现在人比较浮躁,不理性,想尽快把公司做大,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做不大,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从小跟你一起长大,你不可能完全了解他,但是我们又不可能等到我们完全了解他才用他,所以用人有时候就会比较困难,我们只能用,只能在用的过程当中才知道他行不行,所以这是我们早期走了很多弯路,或者说走得一个艰苦的过程,在创业过程当中,你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很好的,是看不准的,但是你还要做,做的过程当中可能闯出一条路,也有做的过程当中是失败的。虽然换人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该换的时候一定要换。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环球企业家大讲堂”,感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