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叶檀:油价下调可能会成其他资源涨价的交换筹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07:30 新京报

  □叶檀(上海媒体从业者)

    传说多时的成品油价下调终于成为事实。国家发改委决定,自1月14日零时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人民币,将航空煤油价格每吨降低90元人民币。

  虽然调价幅度不大,焦灼的消费者得到的心理慰藉大于实际所获。此次油价下调是市场压力之下诞生的成果,如果不加以制度性巩固,很可能在强势集团的重压之下昙花一现,也很可能成为另一轮资源性价格上涨的借口。甚至,此轮姗姗来迟的油价下调可能被当成其他资源价格上涨的交换筹码。

  这并非有意忽视有关政府部门的努力,而是基于如下事实。

  去年7月之后

国际油价进入持续下行通道,在短期回调之后接连受挫,元旦过后,国际油价大跌近10%,1月11日国际油价更是降到每桶51.9美元,到达2005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与此同时,国外研究机构的报告也对资源价格一致看空,认为国际热点已转向商品期货市场。

  国际油品市场直线下跌导致三个结果:一是让某些国内学者反对油价下调的主要理由站不住脚。他们以前认为国际成品油价起伏不定,并没有真正进入下行通道,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可“稳住阵脚”,岿然不动;二是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获得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牛犁经济师曾透露,“每桶55美元一向被看做我国石油生产巨头的关口”,有关方面曾经认为,当国际油价跌至50-55美元/桶时,将是实现国内油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最佳时机。如今国际油价跌至52美元/桶左右,有关方面如果不顺势着手建立国内油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制度设计,就可能给自身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造成影响;三是国内石油批发市场近几个月发生逆转,商人从囤积油品到抛售,市场极度疲软。国内外市场因素联手“逼宫”,决定了决策层对石油市场定价必须有长久规则。

  行政降价难解制度性症结。我国资源性领域的市场传导机制扭曲虽然直接表现为资源价格问题,深层问题则是行政性定价机制与油源垄断,这导致了石油市场的一系列制度性难题。我国石油领域深层次的定价机制、与国际油品市场的关系、油价与

燃油税之间的关系仍未最终理顺,有些方面甚至还未找到改革的着力处。

  令人欣慰的是,不管是决策层、石油巨头还是消费者、国际投资者,在一个关键点上已经达成共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不管步伐大小、方法如何,其主旨应该是向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迈进,奖赏有效率的生产者与经营者,以真正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决策层所要做的是排除利益集团的干扰,将上述理念以稳妥的方法落到实际层面。

  事实上,亚洲周边国家对循序渐进的、保障经济安全的石油市场化改革已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放开市场,价格与国际接轨,在初期予弱势群体和公共产品以补贴,消除与资源产品市场化不符的各种税费,最后过度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在我国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开放的背景下,简单的行政性降价已远远不敷政策所用,向真正的市场化方向积极进取才是最好的因应之道。原标题:油价下调成果亟待制度性巩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