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叶檀:石油巨头新利润成本说遮蔽改革正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03:40 财经时报

  叶檀

   1月5日,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巨头首次集体露面,回应油价等敏感问题。

  此时正值国际油价下行,国内石油巨头们的舆论受难之时,因为国内高启的油价缘于巨额炼油成本论无法自圆其说。他们只有寻找新的理论。

  垄断效益掩盖改革价值

  元旦过后,国际油价大跌近10%,布伦特、米纳斯、迪拜市场全线下挫,那些声称要与国际原油市场三价接轨,实行原油成本加适当利润的人沉默了。

  去年第四季度国际

原油期货大跌至每桶63美元附近时,有人称,根据计算结果,只有每桶原油下跌至57-58美元才能弥补亏损。如今,原油期货下跌到了每桶55美元附近,这些声音消失了。

  新的主流解释近日再次出笼。2006年央企利润公布,利润总额达7200亿元,三大石油巨头利润约占一半。三家公司的最高层人士集体出席新闻发布会,除坚持成品油与国际原油价格倒挂之外,提出高利润新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与节约

能源说成为主流。

  中石化集团总裁王天普说,燃油价格上调不是主要因素;中石油老总蒋洁敏表示,利润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清理整顿,改革分流,降低成本和挖掘潜力;中海油老总傅成玉则表示,去年其万元增加值的能耗及用水量分别下降了14.39%和22.7%。

  这一解释推导出的结果是美妙的:中国的国有垄断石油巨头在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做出巨大牺牲的前提下,依靠挖潜和节能,使企业快速发展,利润强劲增长,还保证了民族经济的安全。

  这一推导如果能够成立,还将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在电力、煤炭、交通等领域看来也不必推行市场化改革了,因为既然垄断可以解决石油行业的效率问题,为什么不能推而广之呢?大而言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就失去了基础价值。

  减支200亿掩盖增收3000亿实质

  这一降低成本、改善管理的利润新解,很难禁得起具体数据的轻轻一碰。

  除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提供了一个相对数据之外,其他两家给出了一个绝对数据,降低成本产生效益每年100亿元,3000多亿元与200亿元差距大到无法让人信服“主要原因”这四个字。

  至于人工成本究竟下降几何?

  前此中石化发言人提供了一个具体数据,中石化近五年通过多种方式累计净减员17.2万人,员工总数从51.4万人减至34.2万人,按2005年平均人工成本计算,相当于每年节约91亿元成本费用。同时,精减压缩中层管理人员1400多人。

  也是根据中石化的数据,2005年与2000年相比,完成利税增长了95%,但实发工资总额增长率仅为12%。根据邓聿文先生的计算,中石化在裁员前每年员工收入大约在5.3万元左右,裁员后员工的收入每年则能达到9.6万多元,人均增长3.6万。这样的裁员术是狸猫换太子式的加薪游戏,是提高了员工效率,但不能说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况且,裁员流入社会不仅使企业增加了一笔不菲的遣散费用,还增加了社会福利的总体支出。

  即使是裁员后的数据,仍与国际先进的人力管理水平相差悬殊。

  2006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上题为《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竞争力总体处于一般偏弱》提供的数据显示,中石化2005年实现的利润只有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的7.4%,资产额为43%,职工人数却是8.73倍。这就是说,我国排名最好的企业用了8.73倍的人力和43%的资产只创造了美国先进企业7.4%的利润。如此低效还是狠抓管理的结果,那以往效率到底如何?

  局部效益掩盖总体损失

  所谓成品油价格倒挂这一核心问题,同样令人生疑。

  根据河北石油商会会长齐放提供的数据,中国的油品46%来自国外,54%来自国内,而现在的定价机制是采取国外市场的成品油加权价格作为参照,使得低于国际一倍多的国内原油附国外油价之骥尾,扶摇直上。

  更重要的是,国内原油批发价并不比国际低,据中石化自己的报纸10月18日报道,国际原油价格57.65美元一桶的时候,美国汽油是147美分一加仑,相当于人民币4118元一吨,当时国内的批发价是6585元一吨,比美国高出2467元,幅度达60%。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增加炼油企业成本的同时增加原油生产企业的利润。对于石油巨头而言,不过是将利润从左口袋挪至右口袋;但对外说来,就有了炼油巨额亏损承担社会责任、要求政府补贴、成本油涨价等种种借口。

  所谓降低成本、减员增效很多时候是财务上的障眼法,计算了减少的而未计算增加的成本,计算了局部效益而未计算总体损失。从以上分析来看,降低成本说难以说得通。

  油源控制使开放政策消泯于无形

  考虑到环境成本以及资源、资金和技术的集聚性,石油行业属于容易形成自然垄断的行业。但政府对此设定的门槛应基于环境、资金等社会公共利益,而不是以企业性质及国家安全为由,用各种垄断手段进行人为控制,固化垄断企业的地位,甚至让渡部门管理权。

  要打破石油价格与成本种种谜团,解决石油企业捆绑全国消费者、燃油税改革难以推进等痼疾,舍破除垄断外没有其他出路。

  1月1日,商务部实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对外开放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表面上看垄断有所松动,但仅油源控制这一条就轻松使开放政策消泯于无形。

  国内油源的批发与进口权掌握在石油垄断企业手中,民企即便费尽心力得到了勘探开发等许可证,但首先没有实施细则地方政府不配合,进口原油名义上可以申请商务部配额,但一则配额多少是个大问题,二则实施必须委托两大集团,两大集团常常“排不出产能”为由拒绝进口。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即使四证俱全也是枉然。

  要破除垄断,关键是要破除油源垄断,首先要取消进口配额必须委托两大集团实施这一埋伏于石油领域的烈性垄断钢刺,更进一步应该取消进口配额制度,这样中国石油问题的所有症结都能迎刃而解。

  只有中国高效的、市场化的石油企业真正壮大发展,中国的能源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否则,中国资源行业就会显现出目前所呈现的状态,成为国际交易市场上的傻多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