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银行为何难除双高症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8:57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建行食言。从9月1日起,建行湖南省分行开始对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的用户收取数额不等的年费和月费,而浦发行也开始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后尘,收取跨行查询费。 高收费是一高,而银行进行的加薪比赛导致的高薪酬是二高,有此“双高症”缠身,显示银行病情之重。当然,银行自身绝不承认有此双高症”。 看来,此前舆论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假借国际惯例、实则凭藉垄断地位进行各种收费的声讨,并未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反而映衬出普通储户的无奈与舆论的无力,并为起初对储户呼声尚有顾忌的中小商业银行起了反向示范作用。国有银行计划免去每月3笔跨行查询费的折衷方案尚在画饼阶段,新的收费项目、新加入银行的收费业已落地。 究其原因,是因为银行监管机构银联与上级主管央行以及主管价格的发改委等部门,虽然对此事表示出足够的关注,但也仅止于关注,不强制银行放弃收费”。因为作为一个行政部门,银监会“根本无法剥夺商业银行制定市场价格的权利”,并且,如果跨行收费的始作俑者银联无法受到相应规则的约束,单向约束下游企业就显得极不公平。 2003年10月起施行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将银行服务价格分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两类,也即双轨制。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包括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如银行汇票、本票、支票、汇兑、托收承付,以及根据对个人、企事业的影响程度和市场竞争状况确定的银行服务项目。除此之外的其他服务,则实行市场调节价。正如所有的双轨制所共有的弊病,该办法具体指向暧昧不清,银行与客户都能从中找到有利于己的论断,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回到丛林法则———强者为王。 普通储户在此陷入一个两难困局:当初,决策者为了中国银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决议设立银联,一手扶植起国内银行卡的垄断平台,这才造成了今天消费者处处受制的被动局面;而今,消费者又不得不回过头来,乞求行政手段能够抑制垄断性收费,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更大的困难在于,所有这一切都以市场化名义而行。我们之所以无法破除市场化就是涨价的迷局,赋予国企市场化的定价权促使其转变的理论固然是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由于博弈力量的对比,由普通储户承担改革成本,从短期来看无疑是代价最小的安排。 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双重身份,它们既残存有公益性国有企业的传统,又确实在深化其市场的一面:它们是上市公司,是投融资的主体,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创新的依赖。 对于这样的企业,任何政策都只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虽然建行食言收费,虽然建行陷入内蒙古电力泥潭,但建行与美国银行订立收购协议,就足以在决策者的心目中打消任何对于建行的不利消息。国际两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虽然表示,不会因为这一并购提升对建行的评级,但标普表示该收购巩固了建行在香港的市场地位;穆迪表示,此次收购将为希望提高国际化程度的建行提供重要的海外银行业务平台。 建行的行为已反映出资本市场游戏玩家的固有秉性。虽然建行在世界资本市场还只是个后起之秀,但已经开始比附大玩家的身价与行为方式了。所以,建行高管对于薪酬的抱怨毫不奇怪,既然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一员,其身价却只有国际银行家的几百分之一,甚至低于国内同行,这样的薪酬显然丢了中国银行业玩家的身份。 国有商业银行的霸道行为足以彰显国有银行角色的颠倒、身份的错乱。这一症结不除,银行“双高症”难去。更可怕的是,这种“双高症”迟早会传染给金融市场其他或多或少沾有国字号印迹的金融机构。 面对银行群雄争霸、收费高企,中小储户怎么办?政府放开民间小型商业银行是唯一的办法,切莫等到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再出面收拾残局。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