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民营医院:轻舟怎过万重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13:05 国际商报

  山东潍坊东方肾脏病医院院长 郭宝叶

  医疗市场正逐步走向开放。有人预言,用不了两年国内将呈现公立、民营、合资三强鼎立的局面。这一预言着实让人兴奋。然而,事实上,民营医院的发展并不乐观。据权威统计,全国各级民营机构诊疗人数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数的2.7%,入院人数占全国医疗机构的2.5%,在每年超过万亿人民币的中国医疗市场,民营医院竟占不到3%。同时,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面前:随着医疗管理力度的加强,一些医院被连续曝光,使得本来就弱势的民营医院成了假冒伪劣、坑害患者的代名词,信誉危机困扰着整个行业。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期的结束,外资将大举进军中国医疗市场,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中角逐,多数民营医院就像一叶叶轻舟。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是民营医院必须破解的难题。

  突破:认清自我

  8年前,山东潍县,一家不足200平方米的私人诊所,所长为了该不该投资上千万建新医院到处征询,举棋不定间,随口问一个刚参加工作小护士:“你说该不该建?”小护士只说了一句话:“你觉得这个办法能治病就建!”正是这句话让所长坚定地拍了板。那位所长就是我。

  认清自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目前全国的民营医院多数由私人诊所滚动发展而来,也有由公立医院改制而来,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与大型公立医院和逐步进入的外资综合性医院相比,显然不是一个重量级。

  关键时刻,认清自我尤为重要---

  民营医院从哪里来,到何处去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民营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打破了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给医疗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老百姓看病多了一种选择。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营医院是一条正在成长中的“鲶鱼”,随着它的不断成长壮大,必将成为促进

医疗体制改革、激活医疗市场的重要力量。

  行业信用危机是躲不开的问题,民营医院应该如何正视?平心而论,把民营医院说得一无是处不公平。相当一批民营医院具有公立医院所没有的优势。但是,应该承认,长期以来形成的“业务是专家、管理是外行”的现状导致了民营医院管理工作的滞后。我很认同一位业内专家的话:“目前很多外资虽说想进入,其实是持观望态度,因为卫生部的政策还没有全部放开。为什么没有全部放开?主要是政府希望在外资介入前,提高国内公立、民营医院的管理水平。”因此,不要抱怨任何外部条件,理解政府和媒体的监督和鞭策,主动把自己放在一个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去考量,用实力去征服市场,这才是民营医院应该秉持的态度。

  认识自我同样意味着舍弃。

  记得去年我在北京参会,会上,不断有人提问投资医院做那一科最赚钱。我是农家子弟,当时一下子想到了“什么地方有肥沃的土地”。对于在一块“土地”上苦苦经营了这么多年的我来说,无所谓哪儿肥。正是许多投资者和经营者持着游牧民式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才有一哄而上,恶性竞争的结果出现。为什么麦当劳能够把一个极其普通的食品店做得那么火?因为他们专注,专注到别人无法仿效。相反,如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无法长久。

  自然界同样给我们启示:1995年11月,一次短暂的云南之行,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虎跳峡。由虎跳峡一路前行,水面宽阔平稳,一路走来,心里有些急,虎跳峡就这么不急不缓?约半个小时路程,水面有了大的波澜,再往前走,水面变窄,轰鸣的水声震耳,只见江心一块尖尖的巨石,巨浪拍岸,气势恢宏。人生如此,事业如此!云南之行促成了我的果断选择,我从做全科医生转到了全心全意攻克肾病这一难题,十几年来矢志不移。之后从发现肾病用药途径误区到探索治疗新方法,我尝到了“走窄路”的甜头。后来学习现代营销学,才知道这叫做“定位、聚焦”。

  其实,做民营医院的管理者,我们没有一天不在想: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同?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可否再继续努力发展这些优势?古人云:有所为有所不为。定位,就是握住金刚钻,在某一特定的领域领先,而跟随者永远只能成就领先者。

  也许,有人认为对于弱小的民营医院来说,这些都是高谈阔论。但是,树是一天天长大的,并不是一夜之间就从树籽窜成参天大树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新鲜的理论,关键是谁能在诱惑面前有所不为,在困顿之时有所为。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在目标主线上夯实与提升。

  升华:于无声处

  这些年来,

医疗广告投入与产出比越来越低是普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历了大城市、大医院几轮治疗仍无效的情况下才到民营医院试试看。这些人由于病情多次反复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经济上也越来越困顿。更令人堪忧的是,病人数年积累的问题和怨气可能都会在这时爆发。如何面对这种情况?

  客观地讲,任何医院都不可能保证把前来就医的患者全部治愈。问题是, 如何让治好的患者满意、让治不好的患者也能够理解?

  2005年我提出:把医院办成学校式的医院!这个观点是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研究的基础上——

  “把医院办成学校”首先是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每月举行医患交流互动会,对病人和家属灌输相关知识,接受心理治疗,树立健康的治疗心理。

  事实上,每个人在身体得病之前,心理先病了,我这样说不是危言耸听。有句名言叫习惯就是命运,我从医学的角度看习惯就是疾病。如果病人在接受治疗期间情绪不好、心理负担过重,整天害怕、担心、恐惧或感到绝望,忽视了饮食调节和精神调节,那么将会大大影响临床效果。所以医院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调节生活方式,改变生活理念。

  每个患者的年龄、病程、用药经过、环境、思想情绪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要知道,治好一个患者绝不能单凭一方一药,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早期发现,多渠道用药;病情不同,用药不同和饮食忌口的调节;心理调节,疲劳休息调节,家属的科学配合;就连所用药物的煎法、服法、用量都要患者了解。

  传统治疗肾病用药途径有很多误区,肾衰病人用药不加辨证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而让肾病尿毒症患者走出用尿蛋白、尿潜血的多少或血肌酐、尿素氮的高低作为判断病情好转的误区,都需要医患双方统一思想。

  国际上公认,在健康的生产中,医疗保健、生活方式、环境、遗传因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其中,生活方式占60%,环境占15%,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只占10%。每个人都会生病,谁也离不开医院,但是,医院只是最后一道门槛。因此,最好是让人预防病、不得病、有病早知道。因此,如何让国人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源头上投资健康,改善健康,是我近年来思考的问题。

  预防和健康教育是社会效益最高的,然而在市场机制下,预防医学给医院带来的收益不大,所以市场不会引导医疗资源走向预防和健康教育。我国近10年来医疗卫生投资很大,但绝大多数投在了大城市、大医院和高精尖技术上。把服务链延长,研究预防和健康教育,我们主动走进了这一行列。2007年,将由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我院专家编写的科普手册。

  “人们都说,医院是个温情世界,但是我们的就医经历更多体会到的是冷漠。我们渴望医院的温情,哪怕是装出来的都会感到温暖。”一次医患交流大会上,一位患者的话让我永远铭刻在心中。

  为患者解决问题要远远比赢利更重要 ,有了前者,后者几乎是必然的事情,只追求后者,终究要被抛弃。患者的需要就是真正的需要。因势利导,创造出自己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从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制胜:祭起品牌

  每月上旬我都到北大上课。前几天,几位学友谈起了中医和医院管理。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是因为气血不畅、营养失调造成的,其实,中医与医院管理有相通之处:气是指人体内部积极的能量,两者的益处都来自内部。修炼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如果不从内部修炼,引导体内平衡,增强正气,就达不到增强内部健康的效果,就不可能从整体上追求健康。如今,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

  医院整体上健康、整体上强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做出了响当当的品牌!无论对个人、对企业还是对我们的国家这都是一个神圣的使命!

  从这个角度看,时下民营医院光是出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练内功,从整体上强壮。为此,我们就要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想法子做那些时髦的事情;我们更要从策略到战略通盘思考,即重视短期利益又重视长期利益,即从战略高度打造品牌,构建竞争优势。

  祖国医学是我们打造品牌的有力武器。在世界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唯有我国的中医药体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仅为繁衍不息的中华民族提供了健康保障,而且正在大步走向世界。在科学领域内,我国在世界上最有实力、最有后劲的就是中医药。

  全球每年死于肺结核和疟疾的患者各有200万人,仅流感就夺去25万人生命,但被媒体炒得人心惶惶的2003年SARS在我国内地的死亡人数只有200人左右。采纳中医药后中期的死亡率和没有采纳时初期的死亡率相比,明显下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药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在西医药发展水平最高的美国,目前仍有70%的疾病无法解决,而能够治疗的30%的疾病,误诊率高达50%。药源性、医源性疾病也成为当今西医界最感困惑的重大难题。世界把眼光投向了中国。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神圣品牌,同时我们还有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我国将可能成为世界医疗服务中心。民营医院也将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

  练内功锻造品牌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然而,世界上有意志的地方就有道路。祭起品牌大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民营医院同样可以成为国之骄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