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鲁宁:对外接轨对内垄断只能继续加深油价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10:49 东方早报

  国内油价能顺“势”接轨吗?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9月25日,国际油价跌破60美元,下挫至59.52美元。7月末,国际油价一度冲破历史高点达到78.40美元。自此以后,国际油价开始呈波动性回落。本周起,国际油价不仅低于今年5月份国内油价连续上调时的国际油价,还创下了今年2月份以来国际油价的新低。

  从1998年算起,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已经9个年头,今年5至7月间,国际油价出现了连续3个月的暴涨期。从8月初至今,国际油价则上演了一出“高空跳水”,跌幅超过20%。欧佩克前秘书长甚至预言:年底前,国际油价有可能跌破40美元。

  欧佩克现任秘书长立即作出回应,声称将控制产量维持目前的油价水平。其实从5月份至今,

国际油价出现的暴涨暴跌还与国际投机资本炒作有关。联合国工经组织在7月底曾估算,以70美元为均数,每桶油价中大致有30美元是因炒作导致的虚价。如果这个估算言之成理,那么,在国际石油需求并未出现过度波动的现状下,近期国际油价一路走低,与国际投机资本在赚了个盆满钵满后逐步撤离油市有关。

  鉴于上述因素,综合分析,至少在年底前,若伊朗核问题不出现突然激化,油价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还是可以有所预期的。如此一来,国内油价矛盾自然再度尖锐起来。

  国际油价涨,发改委说要“接轨”,国内油价跟着涨,用油企业和消费者都认了。

  现今,国际油价连续两个月“高空跳水”,国内油价非但没有同步下调,反倒在中间又上调过一次。这再一次激怒了国内用油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情绪。

  国内国际油价的另类“倒挂”图景,可把国内石油垄断寡头乐坏了,他们一面数着滚滚而来的“超额”垄断利润,一面则振振有词地说,调高或调低油价的权力在发改委,不是企业可以决定的。其言外之意似乎是,我们也想让点利呢,可说话不算数呀!

  的确,寡头们这番说辞还真挑不出毛病。于是,对油价极度不满的用油企业和消费者只能把怨气泼向发改委。处于舆论的风暴中心,发改委除了保持沉默似乎无牌可出……

  今年5月份开始连续调高国内油价时,发改委说过“这是要与国际油价接轨”。这个说法应该是对的,也是宜赶早不宜再拖的。道理是这样的,以往人们(包括整个社会舆论)的主流声音,只计较于油价升高对用油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损害,这当然是客观事实,也是舆论不满的主要理由。然而,人们往往忽略直至看不到油价长期不敢与国际接轨,对整个

中国经济造成的深度负面影响,以及由此导致全民总福利的减损。

  举个例子,国内油价长期低于国际油价,在外贸依存度接近70%的条件下,“中国制造”中的“外资制造”,得以用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获取超额利润,这相当于中国国内财富的巨大流失。对“中国制造”中的“内资制造”,虽说生产成本得到一定降低,但同时带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若置于更宏观的层面讨论油价不接轨的问题,

能源价格体系的非市场化以及价格本身的长期扭曲,致使中国经济发展的真实成本与收益长期处于紊乱状态,不利于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永续保护,也不可能遏制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冲动,若深究下去,宏观调控之所以一次次失效,都可追溯到包括油价在内的整个能源价格的非市场化之“罪”。

  由此,国内油价的确应该“顺市而为”,何况,国内油价选择在国际油价相对低廉的当口“入市”,本可大幅降低“接轨”带来的冲击和震荡。然而,人们并未见到发改委真心推出“接轨”举措。难处何在?国内国外油价接轨要有前置条件,即,国内油价先要“本土市场化”,这受制于整个石油产业先得打破垄断。因为单纯与国际接轨而国内依然实施垄断,不叫市场化而叫“伪市场化”。发改委是深谙此理的,否则,对外接轨而对内不接市场化之轨,油价的矛盾只能继续加深。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