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7限破解招式四:走还是不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14:32 《数字商业时代》

  采访·撰文=许凤婷 张思 摄影=楼晓宁

  “你跟他们搞不清楚的,国内就够复杂了,再跑到国外?”说起转移生产基地,汉帛国际副总经理沈宝忠回忆起一件“趣事”:当时汉帛到萧山比较偏僻的地方去办工厂,当地的村民纷纷到工厂里去打开水,工厂后来贴出通知,不许村民再去打水,结果附近的老百姓将石头放在通往厂区的乡间道路上,让过路的运货车无法通行,司机将石头搬走村民就要求赔钱。

  以汉帛等为龙头的纺织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萧山附近形成了驰名中外的“纺织业基地”。然而,近年来,我国内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依托更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以及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正在取代萧山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是眼睁睁看着生意被别人抢走?还是顺势而行,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能形成低成本优势的地区?这并非令汉帛一家企业难以抉择的问题,也并非仅仅是纺织行业面临的困境。

  生产转移

  找死还是求生?

  晚上10点,馨雨家具厂的老板廖忠帅开着他的长城赛影,赶到全国最大的家具集散地之一,顺德乐从镇。他的车里装了一台小型饮水机、两桶饮用水和一套台式电脑后,只剩下驾驶和副驾座位是空的。里程表的数字显示,这辆车跑了14万公里,“买了四年,平均一天100多公里,可我从来没开出过广东省。”廖忠帅的家具销售每年只有几百万,因为量太少,出口全部通过外贸公司来走。往年出口和内销比例是六 四开,但“现在正好倒过来了,不是我们故意减少出口,而是别人(老外们)不买了”。廖一边说一边爽朗地哈哈一笑。“今年我也要到印度、越南考察一下,客户都走了,我们也得走,可能去得早的还有一些机会。”

  廖忠帅到达乐从已经将近11点了,这座白天人头涌动的家具城市此刻很宁静。在这个小镇,沿着穿城而过的325国道,散布着上百个家具卖场和上万家家具企业。至于到底有多少家,有哪些分布规律等问题,连当地的行业协会也表示“不清楚,很难统计”。

  造成统计困难的原因一是数量众多,其次是家具厂撤摊、关闭频繁。业内人士普遍认同,虽然国内家具行业在过去30年中已经经历了数轮洗牌,但是在未来两年内,数以万计的家具企业中将会有相当一部分被市场遗弃,其中不乏一些较为知名的品牌。一轮空前残酷的“洗牌”正在悄然进行。

  在中国家具行业,市场份额占到1%的企业几乎没有,销售额能突破1亿的就能称之为大企业了。众多的龙头企业和市场中的“小虾米”将如何渡过这场前所未有的行业洗牌?

  与其被动地被市场“玩死”,不如积极点“找死”。转移是一些敏感的企业想到的对策之一。一些大的家具厂商已经行动起来。去年6月18日,总部位于广东南海的联邦家具在山东临沂奠基建厂。

  对于那些有实力扩充生产规模的企业,国内一些欠发达地区更为廉价的土地价格和劳工价格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据联邦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选择在山东建厂,不仅仅是受到上述条件的吸引,更是为了打造区位优势。目前联邦在珠三角地区已经开设了11家工厂,这还不算那些替他们代工的小厂。而其销售网点在全国有1500多处。在北方建厂,可以大大降低原材料以及产成品的运输价格。

  “现在珠三角的企业有点像十多年前的台商,开始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开厂。如果我的厂子开到印度,就让现在的工人过去给印度人当师傅。现在拿3000块人工的,到了那边给他们6000元,肯定有人干。”廖忠帅盘算着。

  然而,也有与此截然相反的声音。

  “我不想走,我一定会留在国内跟各位一起打拼。”东莞出口龙头企业台升国际集团董事长郭山辉就曾在一次公开场合这样表示,“越南已经崛起了,产能早就已经过剩了,很多大陆的厂跑到越南投资,这是重复投资。”台升目前在中国大陆有两个生产基地,其产品100%为出口。

  专家们纷纷为面临升级之困的制造企业指出“解决之道”——把生产基地转移到我国中西部,或国外。对此意见,浙江省外贸厅处长认为不现实。汉帛国际副总沈宝忠也持同样态度。沈宝忠曾经到江西考察,“虽然那里人工便宜,但是我这里的工人一天可以生产10件,到了那里只生产了3件。”他认为到国外办厂更不现实。

  “我们欧洲也去过了,那里的生产能力更是不行,几个工人几百平米的生产空间。东南亚的配套设施很差,市场也没有形成,我一些原料还要运过去,这一来一回的运费也是不小的开支,至少近几年,周边亚洲国家的生产配套设施还没办法赶上中国,要投入的太多了。”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