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收购国企四大策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4:37 《小康·财智》

  文|《小康•财智》记者 于莉娟

  张文每天去上班的工厂位于江¬西省的一个小城市,“别看我们机器陈旧,人员麻木,我们的产品销路却很好”,张文不无自嘲地介绍。

  张文所在的工厂是煤碳部所属的国有企业,那种专门用于煤矿的设备几十年没多大差别,这使得张文他们生产的配套电机一直销路畅通。按说,赢利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但是,采购费用管理成本的居高不下,货款回笼无期,资金周转限入困境,企业破产重组成为每一位员工的愿望。

  像这种被埋没的国企优质资产还有很多,因此,很多私营企业盯上了这块蛋糕,期望借助收购盘活国企资产,实现自身的飞跃,然而,国企这块蛋糕对于私营企业来说还太过陌生,国有资产的价值判断,收购难点,以及潜在的风险,这一切让很多私营企业望而却步,但成功的收购却可以助力私企迅速壮大。

  选择要理性

  “双刃剑”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国有资产,中国世代投资控股集团总裁禹晋永认为国有资产如果是非优质资产,民营企业不会积极去争取,如果国有资产都是“优质资产”,那就该在没有私营企业介入的情况下发展得很好。

  所以说:“优或者非优不是个笼统的概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私营企业甲来说是优质的资产,可能乙因为没有核心技术而无法接手;同时对于乙来说是优质的资产,甲也可能因为没有核心资源只好放弃”,禹强调。

  而曾经¬帮助很多国企转让股权的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罗新宇认为,国企转让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国企要做好主业,因此将辅业卖掉,集中精力发展主业。第二种是国企想引进战略投资者,以达到企业做强做大的需要。这时候他希望吸引的是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人,打算出让部分股权后,获得更好的管理营销渠道等自己没有的优势。第三种则是经¬营不善,难以为继,希望通过转让重获新生。三种出售原因所对应的产权标的也不一样,比如第二种就要求有行业经验,在本行业有优势的企业才受欢迎。因为对战略发展有帮助。而第三种就是要注入新机制,以便盘活资产,让企业新生。

  “找企业像找对象,要门当户对,有共同语言,无论是优势互补还是强强联合,还都要互相看得上眼”。禹强调的观点朴素而形象。

  不久前,有着近20年高档房产开发经营经验的仲盛集团,收购了位于浙江¬桐乡的皮革商品专业市场。仲盛置业销售部总经理汤晓丹介绍说,仲盛置业下一步将逐步对“桐乡•时尚皮都会”的内外装饰、经¬营管理、入驻商品等进行调整,全力打造一个接轨国际潮流,引领全国皮革时尚的皮革专业商城。“事实上,在海外以及香港等地,许多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商都保留一半左右物业进行长期经¬营。”汤晓丹表示,未来仲盛集团将大规模增加优质物业持有规模,而“桐乡•时尚皮都会”就是仲盛旗下重要的持有物业之一。这样一个双赢的局面来自对自身战略的清晰把握。

  “企业家往往喜欢用过去成功的经历来判断未来,这是最危险的,尤其是进入一个新行业时,风险更大”国内资深并购和管理专家戴剑提醒企业不要草率进入一个行业。他介绍说曾经有一家很知名的民营企业原¬来是做电器制造业的,当销售额过百亿的时候,他们觉得医疗行业不错,于是投了四五个亿进去,结果失败了,后来又觉得汽车行业不错,冒然进入汽车行业又失败了,好在他当时圈下的土地升值了,亏的还不算大。但是这个教训是应该记取的。对一个新领域没有做足够的行业研究就直扑进去危险系数太大。这一点是通用的,无论是收购国企还是其它性质的企业都一样。10年前,制造业都难以抵挡房地产巨额利润的诱惑,从而使许多制造业偏离了主业,失去了发展的良机,而在房地产市场也收获不多。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用不到的再便宜,再诱人也不能买,抵制住机会和诱惑是关键的。

  戴剑还提醒收购者深入了解出售动机很重要,有的是自己不想卖婆婆想卖。有的是管理层退休导致的。不能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清晰的战略,要想清楚到底收来想做什么。是为投机买下的,包装后再转手卖出获利,还是想自己好好经营,这是不同的。

  资产价值要多方核实

  固定资产的测算,未来几年的收入等内容,专业的财务人员都能做好。但是一些整合效益,无形资产,专利商标以及技术人员的价值就不是那么清晰了,比如有技术为主导的公司,并没有太多资产,最大的资产就是技术人员,如果技术人员会走掉就什么都没有了。

  而更加危险的是,在财务数据光鲜的外表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戴剑提醒说:“国有资产转让不会请毕马威这样的国际会计公司来计算价值,除非这家国企是上市公司,否则资产不实,账务不符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有多次收购经验的禹晋永也指出,企业在被收购之前会有避重就轻的包装,一些真实情况可能被掩盖起来。

  因此资产的核实,尤其是有效资产的核实,必须经¬过多方打探。摸清情况不仅指公开的信息,一位投资人向记者介绍了他自己亲自经历过的一个案例,几年前江¬南一家企业要出售,是集体所有制,当地政府占一定股份,品牌在全国都很出名,产品也好,每年为地方提供近亿的税收,当时他就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好的企业还要找人并购呢?打听之下才发现,是该企业欠银行的钱,几十个亿欠款,每年的利息基本上抵消了利润。

  这在财务上有个名词叫:或有负债。与之类似的另一个名词:或有诉讼同样值得警惕,如果该企业曾¾¬替别人做过几个亿的担保,最后别人付不出钱来,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足以拖垮企业。

  此外,在这个案例中,经¬过多方调查,禹晋永还发现,这个服装企业面临另一个严重问题:一旦天气预报不准就会损失惨重。比如2002、2003年气象专家说,今年是寒冬,这个企业就做了很多棉服投向市场,结果是暖冬,棉服滞销,损失巨大。2003年前后银行面临金融改革,在清理自己的问题时,就把这个企业的问题清理出来了,连银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私营企业怎么敢轻易接手?只好放弃收购的打算。

  这家企业至今还在运转,据说后来“债转股”了,地方政府保护品牌,维护就业,给予了支持,接手了银行“债转股”的股份。可是这样的资产状况如果是私企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冒然接手,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家私企老板黄先生的打探方式就更另类,黄先生到四川并购一个国营企业时,当很多工作人员都坐在办公室里从档案入手时,他专门穿着普通的衣服跑去和企业门口的小商贩聊天,各企业门口的小商贩都跟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似的,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在真真假假的信息里,他间接了解了很多情况,甚至摸清楚了财务会计是一位领导的亲戚,对于公司的帐很清楚;有一位领导跟银行有关系,在收购时这个人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以及员工当前的苦难所在等等蛛丝马迹的问题。于是后来就把会计和有关的那位领导一起收买,公司并购完毕之后对财务会计进行短期留用,2年后调离岗位。而跟银行有关系的领导不仅在收购的当时黄先生厚待他,最终还被拉成新班子成员,因为他确实很能干,而不仅是和银行有关系。所以有时候剑走偏锋也会有意外收获。

  在价值判断时,戴剑提醒收购者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警惕无效资产。比如现在的电脑已经¬到了双核时代,而该企业的电脑还是奔腾2,奔腾3,远远落后于时代,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这样的资产就是无效资产。再如啤酒的标签,现在都是用铝质材料制成,放到冰箱里也不会烂掉,但有的国企还是多年前的老纸张,受潮即损坏,这样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设备显然也没有任何价值。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