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石油储备准备好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4:33 金融时报

  依云  

  国际石油价格一再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国内部分地区再一次出现“油荒”,内外的紧张局面让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我国的石油储备准备好了吗?是否有能力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石油价格高涨的局面以及应对国内部分地区的油运紧张?

  所谓“石油储备”,顾名思义就是为未来之需保存一定的石油库存量。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的标准,石油供应中断量达到需求量的7%就是能源安全的警戒线,要确保不超过这一警戒线就必须拥有充足的石油储备,以备应对突发事件。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能源,其安全性关乎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行,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其战略储备。发达国家的石油储备早就先行一步,拥有超过百天的存储量,而我国的石油储备起步较晚,规模小,比较脆弱。虽然我国也是石油生产国,但是石油供给早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经济长期粗放发展造成的能源浪费严重,我国的石油对外依赖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尚未放开成品油市场,但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风云变幻,无不在影响我国的石油消费和需求。可以预见,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当今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给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石油储备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目前,我国政府石油战略储备计划正在有序推进。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已经正式成立,首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也已经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我国石油储备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舟山、黄岛、大连3个基地也将陆续建成投用。第二批基地的选址工作正在进行。另外,有关地方政府的能源储备也仍在讨论中。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石油消费量较大,短期内难以建成相对充足的石油储备。二是我国经济虽然高速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但是用于储备石油的资金仍然不足。三是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一直高位运行,目前大量储备石油不太稳妥。最重要的是,如果此时我国大量储备石油会给国际石油价格带来较大的影响。从历史经验来看,不乏某国大量储备石油造成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例子。国际石油价格的高涨传导给国内市场,将给我国的石油市场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国的石油储备只是在“一条腿”走路,“另一条腿”———商业储备尚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如果说政府战略储备更多的是应对国际石油资源的紧张或者价格的上涨,保障国家的石油战略安全,那么商业储备则应该更多的应对国内局部地区出现的“油荒”和稳定国内石油市场的价格。总的来讲,健全和完善的石油商业储备体系可以避免或减少可能出现的局部“油荒”现象,有利于打击石油投机现象,维护石油市场稳定和社会安定。另外,单纯地依靠政府储备还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商业储备也弥补了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我国尽早完成石油储备的目标。同时如果我国放开成品油市场,那么缺少相应的商业储备,在局部出现“油荒”或者是油价出现大幅上涨时,国家的宏观调控就难以有效实施。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专家建议:“为尽快实施石油商业储备体系建设,必须考虑现有基础,及早建立过渡体系。即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主体,依靠企业现有库存储备量,建立起由三大公司统一协调管理,较为单纯的中国石油商业储备体系。”此外,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呼吁应该尽快把“民营企业”纳入商业储备的范畴。但是,综合当前的国际和国外的具体情况,“藏油于民”恐怕还为时过早。在相关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如果过早的“藏油于民”将会引发由谁来监管,是否能避免“囤油”现象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的石油储备还缺乏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可以说我国相关法律的滞后和不完善直接导致在石油储备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因此我国现在迫切需要在石油储备和能源安全方面立法,加快石油储备建设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使石油储备建设的全过程有法可依,并做到依法实施。近期,能源法的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对于我国能源储备的法制化建设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石油储备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国内外的紧张局势说明石油储备的迫切性,事实上在面临诸多的困难面前,我国正在积极稳步地推进自己的石油储备计划,进一步提升自己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努力为应对全球石油问题、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做好充分的准备。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