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非常时期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6日 17:10 经济观察报

  刘伟勋 王然

  随着国内股市的高涨和国有股权转让新规的出台,中国的并购市场正在出现全新的景象:一度十分活跃的外资对本土企业的并购开始回落,本土企业之间尤其是央企主导的重组明显加速。

  出现这种反差的成因何在?高估值、高溢价的市场环境下,买卖双方的心态如何?外资企业短暂受阻后,如何在并购领域有所作为?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与并购总监赵亮。在过去的10余年中,他曾参与了多项跨境及境内的融资与并购交易。

  经济观察报:普华永道在今年7月份发布的 《中国企业并购回顾与前瞻》中指出,外国公司和私募资金主导的在华交易(并购)活动在过去的18个月里并未出现明显增长,而内资并购数量却在迅速增长。在您看来,外资在华并购的活跃程度较之内资企业有较大反差,主要原因在哪里?

  赵亮: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内资和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外资不会挑选那些需要调整和扭亏的企业,而是会挑选行业龙头和经营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不过,由于上市公司目前估值较高,很多外资难以接受。比如国外上市公司以股票的形式收购国内上市公司,国内上市公司的估值要远高于国外的估值,这样就会对国外上市公司现有股东的利益造成稀释。

  其次,中资企业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中,收壳的比较多,收壳就会伴随着资产注入等一系列操作,包括与原来没有上市的资产价值进行比较,以及对壳内的资产变现等,这主要是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待的。与真正上市公司的估值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另外,作为卖方来讲,卖给内资的期望值也不是按市价的,而卖给外资则希望按市价来交易。这也使得外资的并购成本相对较高。

  经济观察报:《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办法将以往以净资产为基准定价改为以公司市值为基础进行定价。另一方面,正如普华永道所指出的,自2006年4月中国股市复苏以来,对估价的预期不断上升,因此许多交易都由于双方估价的差异而无法达成一致。目前股市依旧在高位运行,您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外资对国内上市公司的并购是否会因为股价原因继续放缓?

  赵亮:审批涉及到很多的部门,所关注的侧面是不一样的。至于估值问题,国资委会关注国有资产是不是贱卖了,而证监会会关注是不是会损失小股东的利益。比如高盛收购美的,商务部批了,尽管交易价格由股东决定,而证监会的考虑则是增发后可能股东利益稀释太厉害了。今天这个价格对任何一个上市公司来讲,很多人都会犹豫。虽然上市公司向外资定向增发去年才开始实行,不过今年我们就几乎不谈了,主要是外资对这样的价格难以接受。

  “外资冷、内资热”这种情况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因为外资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除非不再并购。因为并购并不是目的,业务增长才是目的。外资也在考虑其他的手段,比如可以把钱投入自己的公司进行内涵增长,再一个就是并购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经济观察报:一些外资公司告诉我们,按照《办法》和近期的股价进行并购,会使并购成本十分高昂,而如果不按市值定价,在政府审批时又难以通过。对于外资企业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您怎么看?对于有意进行并购而又不愿付出高价的外资企业而言,你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有哪些可行的应对策略?

  赵亮:中国和香港有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价格规定,在欧美并不是这样,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资本环境还不够完善。中国政府出台《办法》,第一是担心国有资产贱卖、流失的问题,第二是在部分中小投资人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保障他们的利益。

  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要看收购公司的价值有多少增长空间。有些行业市场价值很高,但还要看它战略价值有多大,比如啤酒的地域价值、零售行业的渠道价值等。

  经济观察报: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与并购合伙人黄耀和先生7月份时曾表示:“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发现卖方出售的意愿有所增加,有可能因为市场已经达到顶峰,而卖方希望抓住这个时机进行交易。”相对卖方的积极心态而言,在您看来,目前外资买方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赵亮:卖家强烈的卖出意愿主要是因为想上市的公司非常多,想将股权出售出去。这种情况非常多,有一个省有意上市的企业达到40家。大家都认为这是个时机,现在上市的价格好,而且除了特定的企业,卖给公众的价格要高于投资人。如果现在上市容量还像之前那么难,资产价格又如今天这么高,他们就会选择卖给投资人,这样至少可以把我的未来收益进行出让。

  经济观察报:过去,外资在并购中一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而今年上半年,外资交易数量仅仅与去年持平。那么未来中国的并购趋势是怎样的?外资在其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赵亮:中国并购市场还刚刚开始,未来2、3年发展会很快。今年上半年外资交易数量持平,不过外资机构自己的看法更悲观一些。其实外资地位还是有的,在某些行业外资还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内资在未来2、3年中从交易额来讲还是抢不了外资的风头。

  另外,企业在选择投资时的观念也逐渐走向理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内外资会逐渐走向平衡。而最后的商业决策仍是要看“你到底能给我带来多大的价值。”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