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然:涨出来的垄断利润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3:53 时代信报 | |||||||||
胡斯然/文 几乎没有人敢相信,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就实质性地上涨了两次。3月22日,国家税务局发出从4月1日起调整消费税的通知。其中新增的税目中,就有成品油,因此,当时很多人猜测,这可能就是此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汽油涨价的另外一种政策表现形式。
4天过去了,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决定从这天起提高成品油价格水平,分别将汽油和柴油的出厂价格每吨提高300元和200元。 3月20日,中石油2005年年报问世,2005年盈利1334亿元,一举摘得亚洲最赚钱上市公司的桂冠。中石化的年报虽然没有披露,但不管结果如何,国家去年刚给了中石化一个百亿元人民币的“大礼包”! 这一连串的数据和事实,围绕着“涨价”和“巨额利润”,让人多少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 对于饱受粗放发展之苦的中国,以涨价来约束资源滥用,厉行节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其良好愿望无可厚非,但是否可能真正达成目标,却有待观察。 像中石油这样的国有控股企业,暂且不去过问它们所获得的巨额垄断利润去向何方,但还是要看到它们在巨大利润“重压”下的实际效率到底如何。 仅从人员数量上看,中石油现有员工41.7万人。全球最大的英国石油公司,2004年销售量是中石油4.2倍,但员工只有10.3万人;全球第二大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销售额是中石油的4倍,但其员工8.59万人。也就是说,人家用1个人所创造的价值,比中石油20个人还要多。 这就是垄断企业的实际效率。然而,即使这样,他们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并没有改制,反而在“行业整合”、“制止恶性竞争”等名目下,限制开放、加强垄断。他们可以轻易将自己内部的浪费和消耗转嫁给消费者,自然就没有了开放行业的紧迫性,其变革动力也就自然因此丧失。 这是水、电、煤气等垄断公用品价格不断上涨、服务越来越差的共因,也是医改、教改、房改停在了利益集团坐享垄断利益的半路上,而纷纷被喝倒彩的源头。 更值得担忧的是,这些垄断企业利润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往往不是通过创造更多财富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向用户转移负担得来的,它在实质上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成本,其结果,却可能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