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撤销“二线关”:改革开放无远弗届 不留死角

深圳撤销“二线关”:改革开放无远弗届 不留死角
2018年01月16日 13:06 澎湃新闻

  深观察|深圳撤销“二线关”:改革开放无远弗届、不留死角

  澎湃特约评论员 胡印斌

  1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批复要求当地以此为契机,实施深圳全市域统一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序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

  消息甫出,一片喝彩。至此,这道全长84.6公里、由2.8米高铁丝网和沿途巡逻公路构成的特区管理线(即“二线关”),彻底完成了历史使命。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背景下,此举无疑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向国内外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改革开放无远弗届,就该不留死角。 

  “二线”成为历史,记忆却不会抹去。特区风雨沧桑近40年来,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会留下“过关”的特殊记忆。早在1988年,25岁的潘石屹变卖全部家当,带着80元“巨款”,南下深圳。因没有边防证,潘石屹花了50元找“蛇头”带路,从深圳“二线关”铁丝网里钻进特区,开始了创业第一步。 

  在改革蹒跚迈步的时代,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私人记忆。这些现在看来不无喜感的记忆,本身也是波澜壮阔改革史的一部分。 

  事实上,多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撤销“二线关”的声音从未停息。1998年,深圳市政协委员郁万钧、陈锡添首次提案,建议重新审视“二线”存在的必要性。2003年,深圳市委原书记厉有为也指出,“二线关”已成深圳继续发展的羁绊,该撤了。2010年,国务院批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特区实现关内外一体化,但仍保留特区管理线。直至2014年7月,边检撤出,“二线关”名存实亡。

  纵向地看,从1982年6月设立到现在撤销,存续36年的“二线关”,呈现一个步步后撤的脉络。几乎每一次民意表达,都会引发层层涟漪,并最终形成撤关的共识。这也表明,从初始的“屏障”,到后来的“锁链”,时势在变化,环境在变化,相应制度体系的变革也要跟上,任何盲目与僵化,非但不可能产生正向效应,反而会成为改革的阻力。 

  而从深圳的实际看,经历了40年高速发展,当下的特区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扰,比如用地紧张的矛盾、关内关外发展严重不均衡的问题等等。对于一个有着“世界城市”雄心,旨在打造全球城市版图中“璀璨明珠”的大深圳而言,显然不应该依然存在关内关外“两副面孔”,关内是现代化大都市,关外是杂乱无序的城乡接合部…… 

  撤销“二线关”之后,以往的阻隔、限制、壁垒,自然统统消失。潮起大鹏湾,南风将更加浩荡,城市公共服务也将走向真正的均衡与一体化。

  当然,推动深圳特区一体化布局,除了拆除物理意义上的“二线关”之外,还要从根本上解放思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特别是要撤销心理上、思想上的“二线关”,一切不适应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革除。 

  这其中,不仅要普遍提升注入关外的交通、住房、教育、卫生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要致力于创造创新,提升城市品质,即如国务院批复所言,“为新时期超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积累经验、当好示范”,让深圳再次站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责任编辑:王嘉源

改革开放 二线关 特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最近访问
  • 我的自选

7X24小时

沈建光 沈建光 当前应适度放宽资本管制人民币涨势如虹,一年前你想到了吗?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