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兴债敲广发行重重闷棍:上市路遥资本补充能力受限

侨兴债敲广发行重重闷棍:上市路遥资本补充能力受限
2018年01月15日 16:02 投资时报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原标题:“侨兴债”敲了广发行重重闷棍 上市路遥资本补充还看大股东脸色 | 银行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薛南骏

  “侨兴债”事件引发的声誉受损以及因股权变动带来的高层震荡,都让该行只得按下上市暂停键,强监管下拼资本其已然落后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薛南骏

  “这是什么银行?红色的字体看着挺喜庆。”来自天南海北的乘客,驻足在北京南站的广发银行贵宾厅经常发出这样的评论。对于经常出差乘坐高铁的人来说,这一切则早已司空见惯,事实上广发银行贵宾厅几乎遍布全国各重要高铁站。

  不过,广发银行并没有因为这种“无处不在”,而被国人更多了解,也没有因为其历史上的辉煌而备受尊重,直至2017年末针对“侨兴债”的处罚,这家名头颇为讨彩的银行才真正成了“热搜”。

  2017年12月,中国银监会公布的一系列重磅罚单,再次将侨兴债与广发银行“萝卜章”事件推向风口浪尖。事涉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56名从业人员,罚没金额逾20亿元,这场“窝案”成为银监会重拳整顿金融同业业务、影子银行风险的标志性事件。

  作为最主要的涉事机构,广发银行遭监管层史无前例的重罚。公告显示,银监会就此次案件对广发银行总行及惠州分行处以7.22亿元的罚款,创下近年来金融机构罚单纪录。

  “侨兴债”事件、多地分行行长“闪电”被免、花旗让位、中国人寿入主。2017年广发银行可谓风生水起又风波不断。而市场人士更关注的是,该行心心念念多年的上市计划会否因这连串事件再受打击。

  上市之心如冰冻

  在烈烈夏日掉入数九的冰窟,这并不是一种幸福。事实上,广发银行已于去年7月暂时中止了上市进程。而在此之前,其计划上市的声音隔三差五就会出现。

  广发银行正式启动上市项目始于2011年。据广东证监局的进度表显示,广发银行IPO的备案时间为2011年5月31日;2013年4月,广发银行股东大会正式授权董事会及高管层启动上市计划;2013年12月初,广发银行决定暂搁A股上市计划,全力挺进H股,并争取于2014年6-8月间完成港股挂牌;而在2015年年报中,广发银行再次表达了在A股IPO的愿望。

  彼时,一位广发银行人士曾向记者表示,经过几年的准备,基本已经达到审核要求。

  然而2017年刚过一半,广发银行自己按下了暂停键。去年7月13日,广东证监局网站披露的《广东辖区已报备拟上市公司辅导工作进度表》显示,由中信证券辅导IPO的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状态为“暂时中止”。

  广发银行回应称,该行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指导意见,为了保障股权变更过渡期的经营管理稳定,才导致上市辅导工作暂时中止。

  不过,该股权变更的起始点是在2016年—中国人寿为入主广发银行受让了花旗集团与IBM信贷所持股权。

  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报中广发银行罕见地未提及上市事宜,而在过去的几年年报中其都表达了对上市的渴求。“股权结构不稳定、重要高管离职,这些都会对公司持续稳健经营的能力形成影响,所以监管也通常会考虑暂停审核,广发银行应该在股权发生变更时就意识到短期上市已难以成行,况且还发生了董事长等重要高管的变动。”一位业内人士评价称。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股权结构变动,以及随之引起的较大规模高管及人员变动,方使得IPO进程又回到起点。“侨兴债事件并不是阻碍上市的主因,受到重创的是银行的声誉。”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广发银行强烈表达上市意愿的时期,正是广发银行前董事长董建岳“执政时期”。

  董建岳2009年开始执掌广发银行,直至辞职,其在广发度过了7年时间。在离职信中,董建岳表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外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更主要的我个人能力所限,有一些工作的成效尚未达到我预期的目标,有些工作存在疏漏,还有很多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特别是IPO,几经努力,使出洪荒之力,也未达成。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愧疚。”

  当然,股份制行中未上市的不仅仅是广发银行一家。目前尚未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仅剩下三家,即广发银行、恒丰银行和渤海银行。在这三家中,从所能获知的信息看,渤海银行是源自股东分散历史遗留问题及高管层频繁变动,不过其历史遗留问题已经有了重大突破,上市曙光已经出现;恒丰银行则是内部管理混乱、高管内斗、资产结构不合理、经营冒进等原因造成。

  三个难兄难弟何时能圆资本市场梦,现在看来还是个未知数。

  资本补充能力受限

  尽管广发银行状况频出,但纵观其历史,也有过辉煌时期。

  比如,广发银行是第一家开通按揭贷款的银行、第一家发行信用卡并发行美元和港币信用卡的银行、首批开办离岸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首家实施通存通兑的银行。

  “广发银行信用卡业务口碑不错。”一位信用卡研究测评人士称。

  行走在北京街头,细心的人会发现,距离每家浦发行网点不远的地方几乎都有一家广发银行网点。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浦发行和广发行应该是同一量级的银行,但事实远非如此,上市与否,给银行带来的影响深远。浦发行早在1999年即实现上市,而至今广发行仍徘徊在IPO大门外,18年的代际差背后,二者间的多项指标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过去的5年间,广发银行一直在努力扩张,资产规模也同步提升,从2012年底的1.17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底的2.05万亿元;营业收入也保持了增长,从2012年的311亿元到2016年的547亿元,增长了75.97%。

  “广发银行未能上市,资本的补充能力还是限制了发展,与同类上市银行差距明显拉大。”前述业内人士称。

  数据显示,2016年底,广发银行无论资产规模还是营业收入都已经与浦发银行拉大差距,浦发银行2016年底资产规模为5.86万亿元,营业收入为1068亿元。

  而广发银行资产规模与收入水平只与北京银行相当。2016年末,北京银行资产规模为2.12万亿元,营业收入为475亿元。

  在资产质量上,广发银行亦不容乐观。

  广发银行年报显示,2013年以来,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四连升,至2016年底为1.59%。同时,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2016年底为151.06%,已经接近150%的监管红线。

  对于当前银行来说,如何能有可持续的补充资本机制,是个重大课题。相对而言,已上市银行要轻松很多。

  过去的2017年,银行业面临强监管压力、利差收窄以及2018年资产扩张等多重因素,资本吃紧,在此背景下,上市银行积极发行优先股、次级债。

  去年三季度以来,已先后有建行、招商银行完成了总计人民币约875亿元的优先股发行。而主动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来“补血”的做法,在四季度更呈现井喷式增长。11月份,银行业二级资本债总计发行1148亿元,环比增长逾60%,创下年内发行新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监管强化背景下,银行业合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拼资本”。

  这样的背景,让还未上市的银行正“趋之若鹜”奔赴IPO,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信息,新一年排队银行的数量已达到16家,“补血”热潮已经开启。

  广发银行现阶段只能是这波银行上市热潮的看客,其资本补充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大股东中国人寿的支援。

责任编辑:张琳珮

广发银行 上市银行 上市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最近访问
  • 我的自选

7X24小时

夏斌 夏斌 林毅夫:新时代中国如何创新发展?把握好“稳中求进”和“防控风险”两个底线。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