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七年来首次提速,外媒怎么看?
来源:国是直通车
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2016年的6.7%,增速在七年来首次回升。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快进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民生保障继续改善以及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表现也得到了国外媒体的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关键驱动力,因此,好于预期的数据可能会令全球投资者感到振奋。
为何超预期?
法新社(AFP)报道称,为减少国内庞大债务规模和对抗顽强的污染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行动,外界原本预期这会拉低中国经济成长率。
但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超过年初6.5%的预期,而且还实现七年来首次提速。
据彭博社(Bloomberg News)报道,高盛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Jim O’Neill指出:“名义GDP规模已经证实中国降低了之前的通缩风险,将中国跟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比较是不恰当的。”
新加坡《海峡时报》也指出,与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其他表现出色的东亚经济体不同,中国超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不但要长得多,而且这种高速增长也不是突然结束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稳增长,而且“非常健康”。
荷兰国际集团(ING)驻香港经济学家Iris Pang表示:“我们担心的2017年中国经济风险并没有发生,比如去产能会对GDP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新兴行业实际上在助推经济增长。”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7年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
路透社(Reuters)报道称,在供给侧改革、环保、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制约下,中国经济仍有反弹,表明当前实体经济的确称得上“稳中向好”,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进一步增加。
最亮眼的表现是?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亿,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增长18.7%。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经济2017年约9%的增量来自净出口,与之前两年对外贸易拖累经济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BBC指出,外贸数字的回升成为全年经济亮点,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动力主要来源于外贸的高位增长。
外贸为何在2017年“超常发挥”?
路透社报道称,过去一年全球经济都在同步增长,部分原因是由于半导体和其他科技产品需求的激增,这对中国和许多依赖贸易的亚洲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将稳定和激发中国的外部需求。外部环境看,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促使中国外贸数据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外贸回升,中国经济结构还发生一个重要变化。宁吉喆指出,过去主要由出口拉动转为出口、进口共同拉动。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
当然,除了外贸表现亮眼,其他方面的因素也不可或缺。
《纽约时报》报道称,出口、零售和房地产市场的强劲表现推动了经济增长,使中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去解决债务剧增、污染严重和其他问题。
2018年经济走势如何?
中国经济在2017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8年,能否继续保持?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预计房地产市场放缓和更严格管控地方政府基建开支会拖累经济,所以今年在保增长与去杠杆之间取舍将变得更困难。
路透社报道称,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没有太大超预期的风险,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继续推进,尤其金融去杠杆对投资资金来源产生的紧缩效应,预计今年经济扩张步伐会略有放缓,但质量提升加快,提质增效更趋明显。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坚挺的消费和出口将对经济构成支撑,中国经济不会大幅减速。
BBC报道称,“去杠杆”、防风险将在2018年继续,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不过,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分别显著调升了自身在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预期基本与2017年持平。这意味着2017年欧美经济复苏会延续到今年,对中国外贸将形成持续利好。
据美国CNBC报道,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师Sian Fenner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包括贸易保护主义,而有弹性的外部需求和强劲的国内居民消费将在2018年提振中国经济。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