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最该警惕的是滞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5:31 经济观察报

  马宇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

  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根本动力来自于中国人的财富欲望和与之相匹配的财富创造力。有了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再加上中国广阔的市场和日渐开放、规范的制度环境,中国经济继续维持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都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但与此同时,对于中国经济,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也一直存在种种质疑,这些质疑不仅仅包括增长的速度,还包括增长的质量;不仅仅包括增长的内涵,还包括增长的效益;不仅仅包括增长的眼前,还包括增长的未来。而这一切,自然与中国的制度建设、环境变化分不开,也与中国政府的战略取向和政策措施分不开。一般说来,战略取向是没有多大歧义的,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甚至节能减排降耗环保等等目标要求,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对于中国经济的形势判断,以及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却存在着深刻分歧。

  目前看来,中央政府最为担心的是两高,即高增长、高通胀。所以把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了普遍认为明显偏低的8%的水平上,消费价格上涨也希望控制在4.8%以下。2007年我国的GDP增长率为11.4%,现在调低了3.4个百分点,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就真的认为只能达到8%,而是为了防止经济由过快转向过热,表明一下中央政府的态度而已,有关政府官员对此也不讳言。目前以及可以预见的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中国经济政策,都将在这样的基础上制定出来。

  假如我们认为“双高”是中国经济目前和今后的主要问题,那么宏观调控的措施或许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有没有另外的可能?即在今后的某个时间,出现低增长、高通胀?笔者认为,从目前情况分析,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先看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三个高速增长时期:1981-1988年,基本是两位数左右的增长;1991年后,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经济又进入10%以上增长的高速通道;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再度跌落回到8%左右;2001年后开始新的增长周期,增长速度连年提高,直到2007年达到了11.4%,为1995年后的最高值。那么,2008年以及此后能保持持续高速吗?

  从前几个经济增长周期来看,1980年代的高速增长维持了7年,1991年后的经济增长也维持了7年,虽然导致增长周期中断的原因有偶然性,但也不能完全归结于非经济或外部因素。本轮经济增长已经持续了6年,还能高速多少年?目前来看,普遍预测走低。世界银行1月8日发布的报告还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增长10.8%,但旋即就在2月4日的报告中调低为9.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10%左右;摩根大通预测为10.5%;雷曼兄弟也由9.8%调低为9.5%;渣打银行则将对中国经济2008、2009年的增长率预测分别由10.5%、9%下调至9%、8.2%。而国内的有关机构和专家也多半预测增长率降低。可见,或许对于降多少还有分歧,但共识却是中国经济将走低。

  再看物价。与对经济增长的预计相反,多半机构和专家都预测我国的物价上涨将加速或保持较高水平。国家统计局虽不愿做预测,但承认“面临较大物价上涨压力”。而2008年前两个月的CPI指数更令人不轻松:1月7.1%,2月8.7%,为1996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这有雪灾等突发事件影响,也可能有货币供应增长的原因,但无疑敲响了高通胀的警钟。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