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绿色GDP遇阻的深层次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4:31 大洋网-广州日报

  王攀

  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的危机与转机(2008)》将矛头直指“特殊利益集团”,认为其正在成为中国环境持续恶化的主因之一。该书指出,“绿色GDP评价和规划环评条例立法遇阻等事实,不仅显示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强大惯性,也再次暴露出特殊利益集团的顽固性和危害性。”(3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

  利益集团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各种利益集团通过博弈而影响公共政策。但在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里,政府应当独立于博弈之外,审慎对待利益集团的诉求,并保护弱势利益群体,从而让公共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中体现正义。

  作为公共政策之一,绿色GDP评价和规划环评条例立法在出台过程中受到利益集团左右理所当然。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利益集团的博弈里,某些地方政府没有做到中立,而是和企业结成了“特殊利益集团”。“绿色GDP研究和《规划环评条例》遇阻是环境保护中利益冲突、利益博弈的突出例子。”学者杨东平认为,某些地方与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结成特殊利益集团,已成为环境持续恶化的主因。绿色GDP评价和规划环评条例立法,遏制地方经济片面发展,影响地方政绩;同时,环保治理让企业付出成本,也影响企业利益。于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阻止这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出台。

  地方和企业结合,原本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但如今变相出现。绿皮书认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了十多年的中国,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密切程度甚至超过了原来的‘政企合一’、‘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时期,出现了‘政经一体化’的倾向。”绿皮书举例称,一些地方提出的“亲商”口号以及背后赋予投资者的各种税费优惠、政治待遇和社会名望,乃至于颁发“特别通行证”之类的具体做法,都超过了原先给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待遇。

  计划经济时代,尽管“政企合一”、“政企不分”,但企业办社会,担负着较重的社会责任,为了减轻发展包袱,才有“政企分开”。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相比,现在的企业所尽社会责任大大减少。这时候,如果在“亲商”口号下,出现“政经一体化”,地方给企业的待遇比计划经济时代还要好,等于是企业社会责任减少,但享受的政策优待增多。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再到“政经一体化”,这个循环中,是企业利益得到强化。

  绿色GDP评价和规划环评条例立法,往大处说,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往小处说,是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安全的需要。一些地方为了政绩而豁出“生存”搞发展,和企业结成共同体,漠视生态环境,最终遭殃的是当地百姓。

  企业污染,百姓受损,为了天蓝、水净、空气新,百姓与企业之间进行博弈,而政府应当以中立身份出现。如果地方和企业结成“特殊利益集团”,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百姓群体,博弈结果可想而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