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市不是宏调首要目标的对立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2:48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虚弱的时候,曙光也会像水和食品一样让人紧紧抓住。仅仅是一些松动的政策信号,已经足够让市场在本周中勇敢起来。让人勇敢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

  5个月,上证指数下跌40%。2001年IT泡沫破裂达到这样的跌幅,用时7个月。毫无疑问,这是前所未见的沧海桑田;大有疑问,驱使股市进入浴火的同时,宏观经济还在生生不息,尽管确实“最艰难”。

  已经有了详尽的完备的各式理由不厌其烦地证明股市需要到浴火中锻炼的必要性。应该说,这些理由都是有根据的。虚火太旺要求股市调整。当市场平均静态市盈率超过70倍,两年三年五年十年的赢利预期都被炒作被用光后,确实需要清热解毒;股改必付成本要求股市承担。这个成本在今年表现为庞大的资金压力;制度缺陷要求股市赔偿。没有远见的战略配售方式让解禁的小非在市道不好时成为凶狠的空头,没有统筹的融资、再融资方案让投资者成为无奈的空头,没有力度的司法程序让谣言成为突如其来的空头。在种种不堪承受之重中,外部环境的恶化又逼迫股市调整。次级债的三度爆发,一而再、再而三地扳倒本就过于高昂的牛头。

  市场只能消化,吞不下去也得吞。然而,5个月的时间,40%的跌幅,10万亿以上的蒸发市值,惊恐万状的情绪,低迷不振的信心,仍不足以吞下如此多难吃的东西。为什么?政策没有适时跟进不是理由。根源是内外部的宏观经济不再那么友善。外部环境,美国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压力并存;内部环境,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成为宏观调控正面战场最主要的敌人。

  中美不同的经济环境迫使我们必须选择与美国不同的、在过去并不熟稔的货币政策组合,对于政策组合的慎重选择客观上增加了政策的滞后性。此外,在防通胀成为首要宏调目标后,紧缩的货币政策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信贷收缩意味着企业扩张能力的收缩,上市公司今年的赢利水平只能调低。已经多重焦虑缠身的股市,又多了新一重焦虑。

  2008年的股市由此形成了没有明说的内在逻辑:防通胀与股市发展成为不可相交的铁道线。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不可更改的情况下,股市只能承受控制社会生产的后果。股市似乎尴尬地站到了宏调首要目标的对立面。

  防通胀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然而,谁又能说股市不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一亿多的开户账号,即使不计入拖拉机账号,即使按一人拥有沪、深、银行三个账号算,这也意味着数以千万计的家庭,正在面临熊市的巨大威胁,意味着庞大群体的财产性收入的迅速缩水。而事实上,政策面完全有空间、有余地选择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相配套、相融合的股市政策。这其中最为紧迫的,是限制大小非解禁股票完全由二级市场承担,建立融资、再融资管理办法,排列以开展融资融券为先导的、有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时间表。这些政策,比减免印花税更具有战略意义,也更具道德。

  将股市政策纳入货币政策组合不仅具有良好的民生示范意义和政治效益,也有现实的经济利益。其一,一个稳定发展的股市可以起到吸收流动性的效果,以此避免流动性过多对商品市场形成大冲击,增加防通胀的难度;其二,国际期货市场已经发生的多起大机构强行平仓事件提醒我们,在中国股市投资的国际机构同样有可能平仓抽血,以弥补其在次级债危机中的损失。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中国股市将面临大的灾难,资金供应将更加紧张。将股市政策纳入货币政策组合,有助于市场维持适当的流动性。

  当下,在松动的政策信号出来之后,在市场的热烈企盼中,事实上转寰余地已经很小。松动的政策口气如同缓缓注入市场的一口真气。这口真气如果漏掉,市场会自由落体般堕落。这是当下特别要警惕的。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