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最该警惕的是滞胀(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5:31 经济观察报

  笔者担心的是,一旦低增长、高通胀并存,中国经济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增长、低通胀当然好,如2006年以前;高增长、高通胀也能对付,如1993年以后;甚至低增长、低通胀也还可以忍受,如1989、1990年。但假如遇到低增长、高通胀,或称滞胀,则会引发一系列经济乃至社会问题。根据目前我国情况,经济增长在7%上下,物价上涨在5%左右,就可认为是低增长高通胀,很多问题就将难以应付。而2008年下半年以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笔者认为,我国经济最该警惕的是滞胀。为此计,有关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手段都应进行相应的修正。也即宏观调控目标,不应以单纯压低经济增长率即防止过热为主要目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冷。因此从手段上,就应更多地选择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假如还像1993年后那轮宏观调控那样主要用行政手段控制信贷、投资,则可能重蹈以往管住了投资却也扭曲了市场的覆辙。考虑到国有投资和市场化投资的不同特点和效益水平,以及我国的发展方向,必须严加控制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而放松市场化投资管制,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低效益甚至没有效益的过热,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市场的活力,不至于随后陷入过冷,同时还借机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可谓一举多得。而控制物价上涨水平,也不应一味利用行政手段压制物价,因为目前的物价上涨,也有相当成本推动因素,单靠压是压不住的,因而必须有堵有疏。一方面顺应市场,逐步释放上涨压力,比如不能把方便面之类商品都由中央政府实行价格管制;另一方面要加快垄断部门的改革开放,引入竞争,从而降低重要基础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以降低总体的物价水平。如此一来,方可能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应该强调的是,严控政府和国有投资,在防止非理性过热和降低物价上涨压力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虽然从统计上看来,国有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从1995年前后的50%以上降到了现在的1/3左右,但实际上股份制经济中也有相当部分是国有控股,因而国有投资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仍占主导地位。而民营投资虽增长很快,但受到极大局限,包括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短时期内难撑大局。外商投资则由于多方面原因难有大的突破,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由1994年的17%下降到了2007年的不到5%。这种不合理的投资结构既会推动非理性过热,也会加重通胀压力,同时还是导致可能的滞胀的最大隐患。

  眼前看来,或许滞胀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如假宏观调控之名继续扩张“看得见的手”,却又不能对政府行为和国有投资进行有效约束,则毫无疑问会增大滞胀的概率,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