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如果美联储倒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5:29 经济观察报

  大卫·伊格内休斯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在金融危机烈焰熊熊燃烧之际,上周末,美联储做出决定:华尔街上的各大公司过于庞大,若任其崩溃,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美联储犹如撒钱一般,将近乎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金融体系,以在人们纷纷从华尔街撤资之际,还能继续保持体系的运转。

  但美联储本身是否也是一个过于庞大、不可任其崩溃的机构呢?倘若事实证明这个 “最后出手”的买家无力应付挑战,又会有什么样的机构来做那个“最最后出手”的买家呢?

  我们的本能回答是,这是天方夜谭。套用那句年深日久的招牌话:美联储反映了合众国“完全的诚信”。要说美联储没办法清偿债务,那根本就是胡思乱想。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对美联储采取的救市行动,华尔街报以一片欢腾。

  但是且慢,我们先来做一番“胡思乱想”。在过去9个月里,美联储一直未能阻止市场上恐慌情绪的上升,而且住房市场的调整依然前路坎坷、问题重重,考虑到这些情况,人们必定会问,倘若本周的救市举措不成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让危险愈加严峻的一个因素是,金融危机正在从华尔街扩散到大街小巷。迄今为止,恐慌情绪只陷于那些生活在金融世界里、了解那些正在崩溃的奇奇怪怪的证券、也知道信贷危机到底有多严重的人。但现在,我们正在踏进一个新的阶段,小店主将失去自己的房子、或许还加上工作,而公众将感到惊恐万状。

  我们把当前的灾难称为“次债危机”,这给人的感觉像是说,其原因不过是贪图资金的银行轻率地放出了贷款。当然发生了很多这样的事。但从更广的视野看,问题其实是住房市场的泡沫破裂了。次级债为何变得一文不值,以抵押担保证券编织的美丽花环为何散落一地,原因就在于泡沫的破裂。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3月7日的 《金融时报》上撰文提出上述观点。许多人将住房泡沫归咎于他,而此文显出他绝不认错。格林斯潘先是预言当前的金融危机将成为 “二战结束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危机”,然后又警告说,除非房价稳定下来,否则危机不会结束。

  一位投行界的高层也对未来走向做了一番阐释。这番话是有益的,但也显得有些吓人。他说,美联储已承诺采取一项救市方案,但其最终的规模却可能是个无底洞,这是拿美国最宝贵的资产,即美联储的信誉来冒险。美联储将会被迫承担多少坏账?没人知道。据估计,仅次债一项便可达4000亿美元,而这还不过是个开始。分析家的共识是,信贷市场的损失总额至少将达6000亿美元。但设想一下,倘若最终数目是这个金额的两倍,甚至3倍,会怎样?“这不是一场清偿危机,而是一场偿付能力的危机,”他说,“美联储真能承担1万亿美元的贬值证券吗?2万亿美元?抑或更多?”

  相比而言,20世纪90年代早期清算信托公司(RTC)对储蓄贷款业的接管规模较小,按当前美元价值计算只有2500亿美元,而且当时RTC接管的资产很容易估价。而今天的证券化抵押资产零零碎碎,完全是一团乱麻。

  现在我们要面对现实,就必须思考一下:随着住房泡沫的持续缩水,未来将会如何?将带来多大损失?美国住宅抵押市场的规模目前约为12万亿美元,而住房市场总值约为20万亿美元。许多分析家预言,住房市场在最终触底之前,还将再下滑20%,那将意味着4万亿美元的价值损失,而去年美国的GDP总量不过是14.1万亿美元左右。

  在“后泡沫”时代,我们将看到一波波的降价大甩卖——不光是华尔街的肥佬,还有那些不堪重负的抵押贷款的惊恐业主,愤怒的失业工人,没钱付账单的人们,都会狂甩贱卖。

  在我看来,美联储别无选择,惟有毅然决然地介入,努力阻止华尔街的挤兑风潮。但当恐慌波及普通人时,美联储将不得不使出一些更新的招数。它应精心设计一套既能恢复人们的信心,又能允许房地产价格的下降与市场出清的方案。

  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需要大萧条以来最睿智的金融头脑。而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不过是一个“跛鸭”总统,竞选年的政治倾轧,以及一个大胆、有创造力但也许力不从心的美联储。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王妙玲/译)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